你们都知道,每个月末十点君都会写一篇下个月的新片预告,但现在7月还没过半,我就有点手痒了。
我前两天刚发现,8月有好几部对我胃口的新片。
但说到最期待,应该还是这一部——
「心理罪」
廖凡、李易峰、万茜主演,改编自雷米的小说「心理罪 画像」。
作为「心理罪」成书的第一部,这本10年前的小说,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bug不少,但在对悬疑气氛的制造、案件的构想上,确实惊艳。
尤其是第一人称叙述的加入,再加上主角方木本身的故事和心里挣扎,很容易让读者代入自身,并沉溺其中。
有不少人至今仍然是这个系列的死忠粉。
尤其是随着「心理罪」系列的不断前进,从对一个人犯罪的心理画像,慢慢开始探讨更大范围的群体,最终到善恶观、法律、道德孰是孰非的辩驳。
警察、农民、黑社会,更多群体的涉猎,对犯罪更深度的剖析,甚至隐射和暗喻整个中国社会。
它从一部犯罪悬疑小说,变成了一把剖开社会假面的手术刀。
书中的主人公方木在成长,作者雷米也在成长。
在国内悬疑小说中,毫无疑问「心理罪」绝对在金字塔的前端。
作者雷米
而这部片,就是改编自「心理罪」系列的第一个故事,血之魅。
「心理罪」中的主角方木,是一名在读的犯罪学研究生,但他已经开始帮助警方,做一些心理画像类的工作。
十点君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美剧「犯罪心理」,剧中的主角是一群行为分析师,或者也叫心理画像师。
「犯罪心理」
这项起源于FBI的技术,并不是影视剧或者小说的虚构,而是一门真实的科学。
百度百科上是这么解释的:
通过种种线索,寻找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从而描绘犯人的性别、年龄、职业、家庭状况等。
这就是方木做的事,根据线索对犯罪嫌疑人做出画像,缩小警方的侦查范围。
自从他用心理画像成功帮助警方抓捕了罪犯后,有了疑难大案,警方都会考虑听听他的建议。
而这一次,却让他因此被卷入了更诡异的事件中。
J城连续发生了数起杀人案件,更让人毛骨悚然的是,这些案发现场极其血腥,死者被开膛破肚,死相凄惨。
但奇怪的是,警方现场调查,却找不到令人信服的作案动机。
杀人案,最有可能的几个原因:
一是抢劫,但受害者并没有任何财物丢失。
不要钱,那就不是劫财。
那还有一种可能,受害人被开膛破肚,是不是杀人取器官贩卖?
但器官也没少,这个可能也可以排除。
那是不是仇杀?
小说、影视剧不是经常有这样的手法,被杀的几个人在很久之前,曾经共同做过什么错事,多年后遭到当年的苦主寻仇?
但调查发现,这几个人之间似乎也毫无关联。
这也不是,那也不是,但杀人,尤其是连续杀人总不会没有理由。
既然常规的动机都无法解释,那就只好寻求非常规的动机。
「福尔摩斯探案集」中不是有这么一句话:
when all other contingencies fail,whatever remains,however improbable,must be the truth.
除去所有的不可能,剩下的再不可能,也是真相。
警方发现,每一个受害者家中,都有受害者的血液和其他液体的混合物。
比如:牛奶。
有没有联想到吸食血液的吸血鬼?不禁后背一凉,可以推测,嫌犯杀人是为了取血。
但紧跟着疑问又来了,他取血做什么?
喝?用?完成某种仪式?
未知。
并且最恐怖的是,按照这样的作案趋势,嫌犯有非常大的可能继续杀人。
刑警队长邰伟从警十年,但这次的案子仍然让他感到棘手不已,犯罪动机不明、手段极其凶残,社会舆论的压力越来越大。
为了寻找突破口,他找到了方木,希望借助他犯罪心理学的知识,缩小罪犯范围。
但没想到事情还没理出个头绪,紧跟着,案件再发。
这一次嫌犯手段居然进一步升级,受害人变成了还不满10岁的孩子,简直丧心病狂。
追踪、搜查、抓住蛛丝马迹、全市撒网,跟死神抢人,孩子到底能不能活着救回来?
嫌犯做这一切,又到底是为什么?
上面说的,是「心理罪」小说中的原版故事,因为案件大部分发生在出租屋内,搞得我都有点毛毛的,又检查了一遍门窗。
不过它被搬上大荧幕,其实有两点让十点君挺意外的。
第一,这个故事其实改编自心理画像运用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个真实案件,只不过当时凶手是将血混到了酪乳里。(具体案件见「变异画像:FBI心理分析官对异常杀人者调查手记」)
有没有觉得鸡皮疙瘩又厚一层?
另一个就是,看过小说的人可能知道,血之魅其实只是「心理罪 画像」这本书中的一个小故事,从事件发生到犯人被枪毙,都还没过10章。
故事篇幅短,甚至整个案件的侦破也跟直球射门似的,中间连个弯都没转。
这样的故事,显然撑不起9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的电影,导演编剧会怎样让这个故事变得更加丰满?
十点君很好奇,但更多的也有紧张。
想想近几年的大IP改编,有多少是毁书不倦?
甚至有的把整个故事改的,连作者本人这个亲妈都认不出来。
但看了眼这部电影的编剧后,十点君稍微放心了一点。
编剧顾小白,张艺谋「山楂树之恋」的编剧之一,同样也是「心理罪」网剧第一部的编剧。
不少看过网剧的原著党表示,虽然有改编,但可以接受,剧情发展大部分合情合理。
有一次成功的改编经历,确实让人放心不少。
而这一次的电影改编,似乎又有了更精彩的升级。
看过几个预告之后,十点君发现,电影版似乎不仅补全了书中,对于这个的案件描述中某些缺失的部分。
并且在案件大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将它的复杂程度升级,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可看性提高了不只一个level。
首先,它补全了警察的戏份,让案件更真。
原作中的这个故事,最被人诟病的其实就是,破案的过程几乎以方木为主,而以邰伟为首的警察,反而只是起了个逗哏的作用。
10年经验的老警察,完全跟在还没毕业的学生后面走,并且方木只是转着眼睛看看就得到了线索,这过程实在太简单,未免有些不合情理。
而在电影中,这一点得到了改变,以廖凡饰演的邰伟为首,警察的戏份明显增多。
现场勘查、寻找线索由邰伟主力承担,对于案件他也有了更多自己的判断和想法,也因此和李易峰饰演的方木有了更多的对抗。
在警方和犯人的矛盾之外,又增加了主角之间的冲突和互动,激烈程度爆表。
而廖凡的出演,也为这个角色注入了灵魂。
他有硬汉燃爆的追捕和打斗。
为了让打斗更真实,廖凡甚至开拍前一两个月就开始训练,拍摄过程中始终小伤不断。
但同时他也有面对孩子的铁汉柔情。
这个人物比之原作,更加的有血有肉。
而原创的新角色,由万茜饰演的法医,更是补全了书中没有的,对尸体线索的挖掘过程。
警方戏份的增加,完整了一个案件该有的侦查链条。
这场破案,不再只是方木一个人的独角戏,而变成了一场强强联手之下,智力和体力的双重较量。
它让整个破案过程更真。
除此外,书中的方木在经历血之魅案件时,已经经历过一场震惊全市的死亡事件,变得阴郁、孤僻。(具体案件见「心理罪」前传)
但电影中的方木,是一个没有经历过死亡,更加干净、阳光的普通学生。
比之书中的方木,这个方木更像是一个普通人,恃才傲物,还有刚走出象牙塔时带着的理想主义和热血。
屡次受挫之后,也会心理崩溃的红了眼眶。
我不知道你们能不能接受这样的方木,但对看过书的十点君来说,这种感觉还蛮奇妙的。
如果没有经历过死亡,方木应该就是这样的吧?
阳光、充满活力、对生活还有着无限的热情。
像是那个在苦痛中走出的方木,在平行时空里终于找回了那段,他本该有的、更轻松的人生。
饰演方木的李易峰,演技也有进步,没用替身,自己配音。
某些片段中对情感的表达,也能让人感同身受。
除此外,在剧情上,反派大boss的提前出场,给整个案件增加了更多的变数。
而对于人心理变化探讨的进一步加深,也让电影不只停留在破案就完事儿的基础上。
还有了更多对人性和人心的挖掘。
每个人都有心里过不去的坎,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罪”。
嗜血罪犯到底如何形成?
心理的扭曲才是原罪。
一直冷傲、对情感避之不及的刑警队长,心里爬着怎样的伤疤?
你情感缺失,却总抓住情感不放……这就是你的心结。
掌握了各种罪犯心理的犯罪心理学天才,会不会迷失其中,甚至踏入犯罪的深渊?
看穿别人的同时,留神别把自己丢了。
这些谜团,只能留待影片上映后才能解决了。
最后,放个预告,解解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