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医生信誓旦旦地告诉你他/她一定正确、不可能出错,那这个医生不是合格的医生。
买东西都要货比三家,更何况是关乎自身健康和生命的大事呢。事实上,越是水平高的医生,越是对病人咨询别的医生抱着开放、甚至支持的态度。我认识的很多资深专家,甚至不等病人开口,就会主动推荐另一些医生。因为他们把病人的健康放于自己的面子之上;他们也有这样的风度和信心,认识到医学有太多的未知,而自己的也不一定是最佳方案。
医学发展到现在,各科知识量急速增长。有人调侃:全科医生 “knows nothing about everything”(对所有的事都一无所知。指全科医生什么都知道一点,但都不深入),而专科医生“knows everything about nothing ”(对没有的事情知道全部- 指专科医生只知道自己一小块领域)。医生一人的知识,即使再博学,也不如两个或多个医生的交流和协作来得好。
有人做过统计,平均每天有75篇临床试验文章和13篇综述类文章发表。没有人能够时刻保持在医学全科方面的知识更新,无论你的学习能力有多强。
在医学院和教学医院,即使是癌症的专科,要达到世界顶尖,也只能是主攻一种疾病:比如肺癌,而不可能对各类癌症的诊断和治疗都很清楚。
事实上,癌症病人的案例在大型教学医院都是通过多学科讨论的形式,一个病人的病情由肿瘤科(可以更细分为肿瘤内科,肿瘤外科,和肿瘤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个医生讨论和确定方案,激烈的的讨论和分歧是常有之事。
美国某顶尖肿瘤中心的讨论会是由上百个医生投票最后确定方案的,并把结果以概率的方式告诉病人:例如有85% 可能方案A最佳,15% 可能方案B最佳。这对病人的科学素养要求很高,也需要病人有逻辑性强的冷静头脑。很多人连因果关系和时间前后关系的差别搞不清楚,如要理解概率和认知偏见就更难了。
不要盲目信任专家,多咨询几个可信的医生、多了解自己的疾病,不会错。当然,了解的渠道很重要。医生推荐医生比隔壁老王推荐医生可信度要高,学术文献比百度搜索可信度要高。
第三:尽量去经验丰富的大医院
我想了再想,还是把这条放在了上面。不是歧视基层的医院/诊所,由于上面提到的一系列原因,碰到大病或疑难杂症时,能够在大医院获得最佳治疗的概率要比在基层或社区医院/诊所的概率大很多。如果病人得的是肺癌:大医院的肺癌专家, 可能一年就看了1000个肺癌病人(很多还是在其他地方治疗后无效后转来的),而基层医院的医生,可能一年看了1000多种癌症,其中只有10例肺癌。你会希望是那个医生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