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家政策为中医药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2016年10月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也强调,要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等。201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出台,说明中医药的发展已纳入国家的战略规划。国家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为发扬和继承中医药给予了助推力。
2. 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慢病防控中的作用
慢病防治是全球范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同样面临慢病致死率提高、疾病负担加重的挑战。据国家卫计委2015年发布的慢病状况报告提供的数据,我国慢病致死人数占全国总死亡人数的86.6%,慢病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如何做好慢病防治,已经成为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医药的防治体系对民族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整体的中医药理论体系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彰显,除济世救人外,还体现了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中医药通过整体的系统改善,实现控制和预防病变,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在慢病防治中,中医药的发展同样扮演重要角色,中西医结合发挥各自优势,才能够标本兼治。
3. 中西医结合,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中医药事业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发展中医药事业应当遵循中医药发展的规律,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并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我们希望将民族的推向世界,让世界更容易接纳我们的传统中医药体系,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将它本身存在的特性用世界较易接纳的方式或手段予以展现。在科学的指导下,促使慢病管理取得更多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