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万变20万,中国用“白菜价”打破了西方垄断。
德国人垄断生产、单价高昂的单项阀卖的单价180多万,使用寿命只有1到3小时。
我们自主研发之后,价格之后德国人的九分之一,不到20万,而使用时间却大大延长。
据11月26日新闻联播报道,西迪公司成立10年来,所有股东从未分红,每年却拿出销售收入的10%用于高级工匠培养和创新研发。“正是依靠十年磨一剑的工匠精神,西迪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壁垒,更是在不断的创新研发中,培养出了100多位以80后为主的高级工匠。”
当小编看到这样一条新闻的时候,内心是复杂的,有说不出的滋味儿。因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国内刮起的一股吹捧西方更具备“工业精神”的分析文章风气。
比如:今年南方水灾,吹捧德国的抗洪神器...
真相是,德国人抗洪也是这样的
比如:德国产的汽油比中国的更白...
这个老谣言很多年前就有。大概是说,一个买了进口车的人,从油箱里抽出汽油对比发现,来自德国的汽油无色无味的,而中国的汽油则是有色有味的。说明中国汽油差,德国汽油牛。
那国外的汽油到底是什么颜色呢?外国加油站的常见汽油究竟是什么颜色呢?
下面是一组实际的对比图片:
△
图为外国95/97号汽油对比颜色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欧美的汽油颜色比中国汽油更深!且97#比95号#颜色还更恐怖,甚至都紫红了。不过早有专业人士辟谣:颜色和汽油质量是毫无关系的。
比如:德国扳手秒杀一切工具...
文章大概是说最近德国的一种扳手火了、令人膜拜,它的强大彻底超越了尺寸,形状的概念。很多工具就此要失业了.........让无数中国网友不禁赞叹日耳曼人的严密、德国发达的工业技术,同时又将自己的祖国喷的一无是处。
难道中国人的智慧真的就不如德国人?
戳这个视频看看再说吧。"中国自紧扳手PK德国万能扳手,这才叫秒杀"
其实,这些年来类似新闻例子多到数不胜数。
多年来眼睁睁看着周围的人被灌输德国神话。每当有人遇到在德华侨,第一句话都是德国人真的好厉害,德国人真的好严谨,德国科技真的好发达,你为什么不留在德国……
而中国工业和制造业却惨遭各路人马贬损为“缺乏工匠精神”...
实际上,我们缺乏的是对中国工业一个正眼相待。
轮胎、防弹装备、润滑油等,都需要的石墨烯,以前是高端材料,国际市场上5000元一克,2013年,宁波建成了年生产能力300万吨的生产线,石墨烯成本价格降为3元一克;
通信行业的交换机的一块板,15年前国外卖20万,10年前,国内企业开始生产,5年后价格降到1万,欧美厂商大多倒闭不见;
水泥厂的磨机用减速机,当年国外的减速机卖1000万一台,国产化之后价格只要300万,国外的大型减速机厂商玩完;
集成电路行业,计算机需要的8086芯片,在上世纪80年代初都需要进口,现在价格5元,成本近乎为零的东西,那时中国只能在国际上高价买。当某微电子所做出了0.6um的集成电路生产工艺后,市场价格降到了今天的5元钱;
新能源市场,2010年,中国进口烷烃类气体,国际市场报价45000一公斤,然后我们努力培养了福建的一个国内供应商,烷烃类气体价格降到了28000;
......
通过这上面,大家看出什么了吗?
中国人不会做之前,这些东西都是天价,一旦我们能够生产后,这些东西都成了白菜价。而这不仅仅是因为技术进步,因为技术进步也不会让资本家放弃丰厚的垄断利润,唯一的原因就是我们打破了垄断。而中国能做到,是依靠着一代又一代工业人孜孜不倦的工匠精神,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从精到强。
那些创造了它们的人也将名留青史。总有一天,后人会不断地去书写他们的故事,因为我们中国的产业技术人才不是不伟大,不是没有工匠精神,也不是没有技术水平,而是我们欠他们一个正眼相待。正如西方的优点被不断放大,而中国在许多领域的优点却总被视而不见。需要改变的不是中国的技术人才,而是中国的文化领域。
▶注意!社科院最新报告出炉!这些城市房价风险最高👇
▶【提醒】一名男子拆开用了11年的键盘!结果,把他吓坏了!
来源:光明网、铁血军事、网络新闻联播
本文编辑:张宁、姜美羊
骄傲!↓↓↓欢迎分享和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