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杜课
杜骏飞老师的课外辅导,一千零一次人文课。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字母榜  ·  大厂离职博主,卷向海外 ·  昨天  
视觉志  ·  开封夜骑背后:河南,不敢深扒 ·  4 天前  
复盘龙虎手  ·  明天,买它! ·  4 天前  
天玑-无极领域  ·  真实好友5.0内测版,查单删。这个作者的最知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杜课

丁龙的馈赠与追问(总第193期)

杜课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7-05-31 21:36

正文

丁龙的馈赠与追问

文 | 杜骏飞


或许你从未听说过丁龙,在人类的历史中,这个名字如同张三李四般普通而平常,让人过目即忘。


事实也是如此,他的身份卑微,几乎一生都平淡无奇,但似乎就在一瞬间,他发出了璀璨光辉,迄今仍在照耀着人世。

 

在谈论丁龙之前,我们需要提到闻名于世的高等学府——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哥大的汉学系(也称东亚系,即现在的东亚语言与文化系)被称为“西方汉学研究重镇”、“全美最早的汉学系之一”,它也是中国文化海外传播与研究的一块高地。胡适、冯友兰、徐志摩、宋子文、马寅初、陶行知、陈衡哲、潘光旦、闻一多等在这里留下足迹;顾维钧、张学良、李宗仁、张国焘在这里留下了珍贵的第一手的口述实录……

 

但是,如果没有丁龙,哥伦比亚的汉学系将不复存在,也就没有后来的一切辉煌事迹。

 


丁龙,1857年生于中国广东,他既非达官显贵,也不是财阀富翁,他的身份只是一个被当成“猪仔”贩卖到美国的华人劳工。

 

19世纪70年代,美国为了进一步开发西部,在加州进行如火如荼的铁路大干线建设,华人劳工是修建太平洋铁路的主力军。当时的中国风雨飘摇,动荡不安,内外交困的时局让很多中国人逃往海外谋生,或者被贩卖到外国充当劳工。丁龙便是后者。


“猪仔”丁龙的雇主是美国富商卡朋蒂埃(H. W. Carpentier,1824—1919),他是一位家境显赫、事业有成的传奇人物。由于丁龙为人踏实,任劳任怨,赢得了老板的信任,之后成为了卡朋蒂埃家中的仆人,最后成为了他的管家。

 

据说,卡朋蒂埃性情粗暴,爱发脾气。有一次,他因琐事大发雷霆,当场解雇了丁龙,并赶走了他。次日清晨,失去了忠心耿耿的管家的卡朋蒂埃面对着空荡荡的家无所适从,做好了挨饿的准备。但出乎卡朋蒂埃意料的是,其实丁龙并没有离开,他依然像往常那样为主人端上了香喷喷的早餐。卡朋蒂埃对自己赶走丁龙的草率之举感到抱歉,而深受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熏陶的丁龙却用孔子的话对卡朋蒂埃说: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我既然跟随了你,便要尽到应尽的责任,不能轻易离开。朴素的道理和诚恳的语言让卡朋蒂埃内心深处受到触动,这是他第一次听到孔夫子,第一次感受到东方智慧。

 

根据高尔威历史协会收集到的材料,丁龙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个很安静的人,对邻居和周围的孩子很友善。他常常到火车站去接客人,途中在村里的商店逗留,买些牡蛎和蛤蛎。

 

1890年,丁龙第一次出现在美国统计报告中,当时是作为卡朋蒂埃曼哈顿住所中的一员,被称为“华人帮佣”(chinese Help),但是到了1900年,他已经是卡朋蒂埃的一个伙伴(companion)了,地位明显提高。

 


因为丁龙的关系,卡朋蒂埃对中国有着特别的情感,他不仅多次来到中国做生意,还向广州的博济医学院(成立于 1866 年,由广州博济医院创办,是一所教会医学专业学校,也是我国最早设立的西医学府。1879 年改名为博济医院南华医学校;1936 年发展成为岭南大学医学院;现为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进行了捐款。1918 年 2 月 3 日的《锡拉丘兹先驱报》曾报道:“卡朋蒂埃将军在中国待了多年,回来之后向哥伦比亚大学赠送了礼物。⋯⋯他回到美国的时候怀着对中国的深深敬仰,并热衷于谴责高加索人的缺点,赞美东方人的优点。”

 

1889 年,卡朋蒂埃离开加州返回纽约,丁龙跟随他也来到了纽约。临近晚年退休之时,卡朋蒂埃为了报答这个勤勤恳恳、忠心耿耿的仆人,想要倾尽所能为他做些什么。


丁龙一再谢绝,但在卡朋蒂埃的执意坚持之下,丁龙终于说出了深埋心底的一个宏愿:希望能够将自己终生全部积蓄捐献给一所有名的美国大学,请这所大学能够建立一个汉学系,来研究他祖国的文化。

 

这个终身未娶、克勤克俭的老实人平日里省下每一笔钱,拿出了一张1.2万美元的支票,为的不是他自己能够安度晚年,而是希望以卑微之身为中国文化和世界文明做些贡献。

 

这个美好而高贵的愿望面临着重重困难:第一,丁龙的这笔捐款是有条件的——用于建汉学系,在今天应该叫做“定向捐赠”;第二,丁龙的这笔钱虽然对于一般的美国中产阶级来说是一笔巨款,但是要建一个系科仍然是杯水车薪;第三,美国当时排华风气盛行,一所名牌大学如何能满足一个身份卑微的华人劳工的心愿?


幸而,卡朋蒂埃挺身而出。

 

卡朋蒂埃一心想要帮丁龙实现这个愿望。为此,他四处奔走,拿出自己的积蓄,为了实现丁龙的志愿几乎倾家荡产。


1901年,卡朋蒂埃在捐款时曾给哥伦比亚大学校长致信说:“我以诚悦之心献给您筹建一座中国语言、文学、宗教和法律的系,并愿您以‘丁龙汉学讲座’为之命名。这个捐赠是无条件的,唯一的条件是不必提及我的名字。但是我要保留今后追加赠款的权利⋯⋯”

 

丁龙在写给校长的信中标明:“谨此奉上12000美元现金支票作为对贵校中国学研究基金的捐款”,并在署名中写上了“一个中国人”

 


最终,卡朋蒂埃终于圆了仆人的梦想,在自己的母校哥伦比亚大学建立了汉学系,当时的哥大将该系命名为“丁龙讲座”。《胡适口述自传》中说:“那是美洲大陆第一个以特别基金设立的汉学讲座。”

 

后来,当时的清朝统治者听闻此事,亦受震动,慈禧太后亲自捐赠了五千余册珍贵图书;李鸿章和清朝驻美使臣伍廷芳等人都纷纷有所捐助。

 

当时的哥伦比亚大学副校长保罗这样评价丁龙:“Dean Lung不是一个学者,不是一个将军,不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仅仅是众多美国第一代华人移民中的一个,他捐出来的是钱,但更重要的是贡献了他的视野和理想。我们这个机构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在当今这个充满冲突与对抗的世界里,建立一种属于我们自己的理解和对话的方式。所以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并嘉奖这样一种视野,同时重新认识并嘉奖这样的个人,肯定他的贡献,让世人知道并记住Dean Lung的名字。”

 

今天,我们都已看到了哥大的汉学系如何成为了“西方汉学研究重镇”,也看到了后者如何催发了全美的汉学研究,为中国文化海外传播与研究的无止尽的贡献。这一切,竟然起源于“猪崽”劳工丁龙的志愿。


卑微与伟大,有时只是一线之隔。不是吗?


但本课的要点在于,我们应该讨论:作为卑微迈向伟大的一个传奇,它究竟是怎么发生的?这里,有三组问题。


1


丁龙的馈赠,究竟是因为爱美国,还是爱中国——他的祖国?


他究竟是因为有文化而捐赠?还是因为爱文化而捐献?


是什么让丁龙的精神感人至深,震撼了当世和今天的众人?


如果丁龙的馈赠是一种利他行为,我们当如何看待这种人类德行的花朵?



2


究竟是什么样的环境激发,促成了劳工丁龙发生了如此之大的思想飞跃,以至于涌现出如此高尚、如此文化、如此利他的人生志愿?


在我们今天,在千千万万个像丁龙一样辛苦打工的中国大地上,会有这样的因素,促使他们涌现出丁龙那样的愿景吗?


如果不能,为什么?如果能,我们应该怎么做?



3


如你所知,卡朋蒂埃是实现仆人丁龙人生志愿的那个主人,无疑,他的无私、高尚一点不亚于丁龙本人。那么,他为什么会这么做?是什么样的理念支撑他全力以赴帮助丁龙?


在我们今天,也有无数类似于卡朋蒂埃这样的富人,他们会像卡朋蒂埃那样,为了文化公益几乎奉献一切吗?会像卡朋蒂埃那样,为了自己的仆人的人生理想,尽其所能吗?


如果你认为不能,为什么?如果可能,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才能使这样的富人成批涌现?




一百多年前,丁龙及其雇主,为了哥伦比亚大学汉学系的创立,几乎捐献了一切。这是丁龙对美国的馈赠,自然,这也是丁龙对世界文化进步的馈赠。


不过,以我之见,丁龙故事向我们今天所提出的三组追问,才是他真正伟大而又意味深长的贡献。


愿各位深思。


参考文献:

王海龙《一个中国劳工与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

裘伟廷《丁龙——一位创造美国传奇的华工》

欧洲时报网《丁龙:一个出生卑微的华工 创建美国大学里第一个中文系》

智库百科、百度百科


编后语

你是否知道丁龙和他的贡献?

本期的三组追问你会如何作答?

欢迎在留言中摘录你喜欢的句子,

也欢迎与我们分享你的理解和感悟。


《杜课》粉丝群成立啦!欢迎您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杜课小助手(微信号:dukexzs)加入《杜课》粉丝群,与我们分享您在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所悟。您也可以提出对《杜课》的建议和意见,我们会认真听取并改进。我们期待和相信,有了您的参与,《杜课》才能朝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前进。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往期精选


人物:汪曾祺与“中国最后的士大夫”阿米尔·汗的完美人生秦玥飞的选择乌里之死祭林昭范雨素的意义苦难课:祁同伟与范雨素王小波,你好啊 高华:历史天际的微光科恩的诗、歌和人生乌尔班尼的牺牲世间好物不坚牢:读杨绛先生


视频:杜课导言孤独新闻理想父母与子女大学规划校园霸凌变形


文字:《人民的名义》七问七答阶层固化“极致”是一种怎样的精神体验如何回答段子手1如何回答段子手2 如何回答段子手3相貌危机雍园记(全)江苏发展什么庆典无言“作女”你的“人设”错了吗我们本没有资格纪念屈原


音频:一诚天下动罗尔事件青春


元能力养成:敬畏反思

鸣谢:

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胡园

责编|魏安

         杜  课

邮箱:[email protected]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