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AI工具DeepSeek在全球迅速爆红,人工智能再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数据要素社重新梳理
了各地2025年工作报告中人工智能相关的工作内容,供大家参考!
2025年各省份对人工智能的布局集中在“人工智能+”行动、基础设施建设(如智算中心)、应用场景拓展(如制造、医疗、教育)及产业集群培育等方面。
上海、广东、北京、浙江等地在政策细化与目标设定上较为突出,河南、广西等省份则侧重于结合本地产业特色推动应用落地。辽宁、山西将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捆绑发展,各地区分别进行了差异化的布局。
北京市
发布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提出以应用反哺大模型技术迭代,并设立5大标杆应用工程和10大示范性应用场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升人工智能底层技术自主可控能力,并在政务、医疗等领域推动应用。
上海市
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实施“模塑申城”工程,推进一批标志性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优化集成电路产业布局的同时,明确要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高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计划在2025年6月前实现人工智能创新合作平台与金砖国家的项目对接,推动AI产业出海。
广东省
将人工智能列为重点发展领域,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加快智算中心和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到2027年聚焦制造、教育、养老等领域,打造500个以上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强调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
浙江省
提出深化“人工智能+”行动,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量子信息、类脑智能等未来产业,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结合智算中心建设,强化数据基础设施支撑,促进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江苏省
提出
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加快工业大模型研发布局,强化智能应用场景推广,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其中
无锡市提出的“人工智能+”行动,支持智能体平台落地开发。
安徽省
明确提出建设世界级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集群,推进智能终端、工业软件等技术攻关,并高质量建设中国声谷、视谷、传感谷。
河南省
制定“人工智能+”三年行动计划,覆盖教育、医疗、农业等10个领域,推动应用场景落地。郑州作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目标到2025年实现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国内一流创新高地。
辽宁省将
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将集成电路与人工智能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数字辽宁”和“智造强省”。
山西省
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含集成电路)增长10%以上,并打造“5G+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
广西壮族自治区
提出实施“数字新质生产力培育行动”,引导社会资本创新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发展智能终端产品,推动汽车、机械等领域的智能化技术应用。
吉林省
、
湖北省两个省份
在数字经济与产业转型中提及人工智能相关规划。
来源
数据
要素社整理自各地政府官网
,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