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家庭用药杂志
《家庭用药》是一本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上海市药理学会主办的医药健康类科普杂志,创刊于2001年,以求医问药、防病治病、保健养生为主要内容,为读者提供丰富信息和权威指导!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药渡  ·  好书推荐 | ... ·  昨天  
丁香园临床用药指南  ·  更昔洛韦、阿昔洛韦、泛昔洛韦……抗病毒药物怎么选? ·  4 天前  
云南药品监管  ·  甲磺酸吉米沙星片说明书修订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家庭用药杂志

痱子、疖子,防治有别

家庭用药杂志  · 公众号  · 药品  · 2019-07-10 13:00

正文

史玉玲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

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痱子和疖子好发于夏季,皮肤上痛痛痒痒的,非常难受。尤其是小朋友不注意防暑,或是家长不注意给孩子增减衣物,更是好发。痱子、疖子这些夏季好发的皮肤病应如何预防呢?




痱 子


痱子也称为粟粒疹,俗称“热痱”“热疹”,为夏季或炎热环境下常见的一种表浅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病因为在高温闷热环境下,大量的汗液不易蒸发,使皮肤角质层浸润肿胀,导致汗管变窄或阻塞,汗管内汗液滞留,压力增高,导致汗管破裂,汗液外渗周围组织。此外,皮肤表面的细菌大量繁殖,产生的毒素也会加重炎症反应。

根据汗管损伤和汗液溢出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白 痱 又称晶形粟粒疹,由汗液在角质层或以下汗管溢出引起。常见于卧床不起、体质虚弱、大量出汗者,好发于躯干和间擦部位(皮肤相互摩擦的部位,如腋窝、乳房下等处)。皮损为成批出现的针头大小的表浅透明水疱,周围无红晕,易破。一般无自觉症状,1~2天内吸收,留有细小脱屑。

红 痱 又称红色粟粒疹,是最常见的一种痱子,由汗液在棘层汗管处溢出引起。常见于幼儿、家庭妇女、高温作业者,好发于腋窝、肘窝、额、颈、躯干、妇女乳房下等处。皮损成批出现,表现为密集排列的针头大小丘疹、丘疱疹,周围绕以红晕,伴有灼热和刺痒感。皮损消退后有轻度脱屑。

脓 痱 又称脓疱性粟粒疹,多由红痱发展而来。好发于皮肤皱褶处及小儿头颈部。皮损为密集的丘疹顶端有针头大小潜在脓疱,细菌培养常为阴性。

深 痱 又称深部粟粒疹,表皮汗管常被反复发作的红痱破坏,使汗液阻塞在真皮内而发生,汗液在表皮真皮交界处汗管破裂溢出。多发生于热带地区红痱反复发作的患者,好发于颈部、躯干等部位。皮损为密集的、与汗孔一致的非炎性丘疱疹,出汗时皮损增大,不出汗时皮损不明显,全身皮肤出汗减少或无汗,但有代偿性面部多汗。一般无瘙痒,皮损广泛时可以出现头痛、发热、头晕等全身症状。

痱子通常根据发病季节、典型皮损可以诊断,但需要与夏季皮炎、急性湿疹等进行鉴别。小儿代谢快、易出汗,是痱子的好发人群,下图根据发疹部位可帮助家长初步鉴别痱子与湿疹。

预防及治疗 夏季应注意通风散热,衣着宽松透气,保持皮肤清洁。痱子的外用治疗以清凉、收敛、止痒为原则,可外用薄荷炉甘石洗剂,脓痱可外用2%鱼石脂炉甘石洗剂。瘙痒明显者可口服抗组胺药,脓痱感染严重时可口服抗菌药物。




疖 子


疖与毛囊炎、痈为一组累及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细菌感染性皮肤病,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高温、多汗、搔抓、卫生习惯不良、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等为常见诱发因素。

疖为毛囊深部及周围组织的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头面部、颈部和臀部。皮损初起为毛囊性炎性丘疹,基底浸润明显,以后炎症向周围扩展,形成坚硬结节,伴有红肿热痛,数天后中央变软,有波动感,顶部出现黄白色点状脓栓,脓栓脱落后有脓血和坏死组织排除,以后炎症逐渐消退而愈合。疖多为单发,若数目较多且反复发生、经久不愈,则称为疖病,多见于免疫力低下患者。

诊 断 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必要时结合细菌学检查,一般不难诊断。

预防及治疗 夏季皮脂腺分泌旺盛、细菌易繁殖,应注意皮肤清洁卫生。早期疖未化脓者可外用20%鱼石脂软膏、3%碘酊或莫匹罗星软膏。系统性抗菌药物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类、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也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已化脓破溃者应及时切开引流,切忌挤、捏,尤其是发生在面部“危险三角区”部位的疖子。






编辑:林祎雯



热门阅读:

老年高血压特点

喝酒脸红的人,需慎用哪些药

支架 支架植入术后的用药注意事项

用“心”治疗晕厥 | 晕厥一事可大可小,不仅医生要细心,患者也要有信心

老人还是稍胖点好

夏季 用对祛暑药,清凉过一夏

身体为啥会无缘无故出现瘀青


点击 以下 关键词

相关养生资讯全掌握!


【疾病】 糖尿病 | 心梗 | 头晕 | 便秘 | 乳腺增生 | 鼻炎 | 肥胖 | 失眠

【食补】 小米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