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直股份(600038)
公司2019H1实现营业总收入69.00亿元,同比增长28.75%;归母净利润2.41亿元,同比增长35.5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32亿元,同比增长35.18%。
1、 航空产品生产交付高增长,哈尔滨分部收入近乎翻番。
公司要求2019年抓住设计研发、总装交付和服务保障三个关键环节,确保全年科研生产任务全面完成。上半年公司航空产品生产交付呈现高增长态势,合同收入合计67.86亿元,相比2018H1航空产品52.48亿元的收入,同比增长达29.31%。从公司下属四个分部来看,上半年收入均呈现双位数增长,特别是哈尔滨分部收入近乎翻番;各分部利润总额也均高速增长。具体而言,哈尔滨分部收入(20.84亿元,+98.57%),其中,对外交易收入占比91%,利润总额(0.66亿元,+155.95%);景德镇分部收入(48.02亿元,+11.45%),全部为对外交易收入,利润总额(2.37亿元,+20.04%);保定分部收入(2.20亿元,+88.29%),利润总额(-139.8万元,同比减亏1195万元);天津分部收入(0.04亿元,+85.79%),利润总额(1.40亿元,+8.47%);分部间抵消收入2.10亿元,抵消利润总额2.73亿元。
2、期间费率有所下降,研发投入大幅增长。
2019H1公司期间费用(5.12亿元,+9.24%),但由于营收增长快于费用增长,期间费率下降1.33个百分点至7.42%。其中,销售费用(0.45亿元,-1.12%);管理费用(3.95亿元,+4.82%);财务费用(-2175.5)万元,同比减少2023万元,主要是由于利息收入和汇兑收益增加;研发费用(0.94亿元,+96.28%),主要是研发投入增加,预计可能是公司不断推进新产品研制和对现有产品进行改造升级。
3、军用直升机需求迫切,民用空间广阔,业绩有望不断加速。
军用直升机方面,我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特别是美国相比,数量上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10 吨级通用直升机以及重型直升机领域存在结构性缺口,各类型直升机需求十分迫切。民用方面,直升机可广泛服务于工业、农业、能源、交通、旅游、安保等众多领域,空间更为广阔。作为我国直升机制造领域唯一上市公司和主要制造商,公司聚焦直升机主业,拥有多个核心型号直升机和零部件业务,目前基本形成“一机多型、系列发展”的良好格局,将充分享受行业增长红利。预计公司业绩有望不断加速。
4、改革红利释放有望为公司发展带来新机遇。一方面,航空工业直升机板块资产证券化卖出重要一步,公司控股股东中航科工拟收购中航直升机100%股权,中航直升机合计持有中直股份25.03%的股份,下属有哈飞集团、昌飞集团的武装直升机整机业务。收购完成后,中航科工直升机制造业务将更加完整,将进一步促进直升机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近日,国资委表示年内将出台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操作指导文件,而航空工业作为唯一入选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的军工集团,有望在资本运作、股权激励等方面再次引领改革步伐。我们认为,中直股份作为中航科工下属重要上市公司,未来在资产证券化、股权激励等方面有望得到其重要支持,为上市公司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5、业绩预测:
预测2019-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39亿、8.30亿和10.75亿元,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
中航科工(2357.HK)
公司2019H1实现收入人民币179.5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4.28%;归母净利润6.41亿元,同比增长7.3%。
1、航空装备升级、民航市场和通用航空巨大需求,以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带来广阔市场空间:
随着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持续推进,我国军费支出将会继续增加,结构将进一步优化,装备支出比重将进一步提高。航空装备行业将受益于军费支出的增加和装备支出比重的提高。国内广阔的民机市场空间和通航需求,以及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进入深度发展阶段,也将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作为航空工业唯一的直升机上市平台,公司直升机业务前景美好。军用直升机方面,我国10吨级通用型直升机和20吨级以上重型军用直升机尚属空白领域;未来拥有广阔市场空间的民用直升机领域,国产替代值得期待。由于军机装备升级和民航市场巨大需求,公司主营的航电和机电产品领域,未来十年,每年面临千亿元的市场空间。2019年上半年,公司各项主业稳定发展,整体经营状况良好,实现了收入和净利润双增长。
2、拟收购中航直升机100%股权,下属公司推进资产置换。
公司拟收购中航直升机100%的股权,中航直升机下属有哈飞集团、昌飞集团的武装直升机整机业务,以及中航直升机所等核心资产,其直接持有及通过哈飞集团持有上市公司中直股份合计25.03%的股份。若收购完成,公司将囊括航空工业直升机制造的完整资产,为公司发展新添强大动力。另外,公司下属子公司洪都航空正推进以航空零部件业务置换洪都集团导弹业务资产,该导弹业务盈利能力明显高于洪都航空零部件业务,有望改善该控股子公司盈利能力,从而有利于中航科工业绩进一步提升。
3、航空工业集团成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公司旗舰地位有望发挥。
根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具的《关于开展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的通知》,航空工业集团成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之一,预计后续集团将获得更大的授权力度,后续集团有望管理机制、薪酬分配机制上的不断改革进步。而公司作为集团公司定位于航空高科技军民通用产品及服务的产业发展旗舰公司、国际并购旗舰公司和股权经营旗舰公司,在有望发挥自身旗舰作用,引领集团改革步伐。
4、公司近年来持续进行资本运作,不断向着航空强股迈进。
公司定位于航空高科技军民通用产品及服务的产业发展旗舰公司,国际并购旗舰公司和股权经营旗舰公司。在制造实业、工程服务、资本平台等各个层面,公司近年来收购和合资组建了多家公司。2018年,公司作为普通合伙人发起设立中航融富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打造专业化的航空军民融合基金管理平台,专注投资航空军民融合项目,有利于实现协同效应,带来长期收益。
5、业绩预测:
预测2019-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07亿、17.21亿和19.60亿人民币,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
中航机电(002013)
公司2019H1实现营收53.39亿元,同比下滑2.02%;归母净利润3.25亿元,同比增长12.39%;扣非归母净利润2.60亿元,同比增长20.80%。
1、聚焦主业,航空产品营收和占比均有较高增长。
上半年公司聚焦航空主业,航空产品收入实现较高增长。从主要业务来看,航空产品实现收入(35.30亿元,+9.68%);非航空产品实现收入(17.64亿元,-16.91%),其中,汽车制造业实现收入(9.26亿元,-28.94%),空调压缩机业务实现收入(8.38亿元,+2.22%);现代服务业及其他实现收入(4559.59万元,-57.92%)。公司整体营收略有下降,主要是由于持续压缩非主业所致,但业务结构实现较大转变,盈利能力较强的航空产品业务营收占比达66.11%,同比提升7.06个百分点,反映出公司经营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期内公司整体毛利率22.99%,同比略提升0.25个百分点。
2、子公司整体经营情况向好,多家营收和净利润双位数增长。
在不考虑内部抵消合并的情况下,公司下属主要的12家子公司上半年共实现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54.09亿元和3.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33%和7.04%。其中,多家子公司收入和净利润双位数增长,特别是航空产品占比较多的子公司。营收规模较大的几家军品子公司中,新乡航空净利润1.14亿元,同比增长29.29%;陕航电气收入7.05亿元,同比增长13.62%,净利润0.32亿元,同比增长327%;郑飞装备收入5.72亿元,同比增长25.72%,净利润0.32亿元,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庆安公司收入9.61亿元,同比下滑17.74%,净利润685.6万元,同比下降13.72%,预计可能是其空调业务下降较多所致。民品方面,汽车制造板块的精机科技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7.74亿元和0.5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4.08%和44.88%。
3、作为机电专业化整合平台,资产证券化仍有空间。
公司作为航空工业下属机电系统的专业化整合平台,通过内生外延不断壮大,先后收购了贵州风雷、枫阳液压、宜宾三江和新乡航空等,目前机载系统内尚有武汉仪表、合肥江航等优质企业资产,以及609所、610所两家具备较强盈利能力的研究所资产。在当前军工资产证券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预计公司未来资本运作方面仍将大有可为。
4、国资改革持续推进,有望充分受益于改革红利释放。
公司原控股股东机电系统公司已于航电系统公司进行整合,成立了机载系统公司,机载系统有限公司被列入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激励机制等方面有望获得突破。公司实际控制人航空工业集团入选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试点,在股权激励等方面获进一步授权放权;近日,国资委表示年内将出台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操作指导文件。我们认为,军工行业股权激励和工资总额改革有望获得实质性突破,航空工业作为军工集团中唯一入选国资运营投资试点的集团,有望引领改革步伐,公司将充分受益于改革红利释放。
5、业绩预测:
预测2019-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75亿、11.44亿和13.22亿元,对应估值分别为27、23、20倍。考虑到公司2018年发行21亿元可转债,转股价为7.63元,公司目前股本36.09亿,按全部转股测算则新增股本2.75亿股,合计38.84亿股,对应估值分别为29、25和21倍,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
中航飞机(000768)
公司2019H1实现收入146.88亿元,同比增长10.67%,实现归母净利润2.24亿元,同比增长38.05%。
1、聚焦军品主业,内在业绩改善明显。
期内公司保持平稳增长,其中航空主业实现收入141.56亿,同比增长9.55%,毛利率小幅下滑0.41%。另外,由于本期内公司控股子公司西飞民机与沈飞民机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沈飞民机上年同期实现收入4.2亿,由此推算,预计公司航空业务实际增长超过13.23%,上半年保持良好增长态势。期内公司名义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48亿,同比下滑8.1%,主要是因为上半年处置非流动资产并丧失子公司控制权形成非经常性损益导致。但考虑到公司本期计提坏账损失3581万,而上年同期则是冲回3671万,如果仅考虑公司收入和成本费用情况,公司在剥离现阶段亏损较严重的民机子公司后,实际经营效果改善明显。
2、聚焦军品主业,期间费用大幅减少,看好公司全年业绩实现稳定增长。
公司本期发生销售费用1.80亿,同比减少14.32%;管理费用3.69亿,同比减少10.57%;财务费用-1773万元,较同增加53.31%,主要是因为本报告期汇兑收益较上年同期减少。另外由于本报告期西飞民机公司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公司期内发生研发投入5624万,较上年同期减少65.30%。随着公司公司聚焦军品主业,在暂时剥离短期亏损较严重的西飞民机和沈飞民机公司后,公司期间费用大幅减少,在收入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公司经营效率也有明显改善,盈利能力稳步提升。在资产负债表方面,本期末公司预付账款32.69亿,较上年同期末增长57.54%,存货与预付账款整体稳定,看好公司全年业绩实现稳定增长。
3、改革预计升温,公司有望从中受益。
今年以来,军工行业改革预期持续升温,2019年3月21日,据中国航空报报道,航空工业计划财务部在成都组织开展2019年装备价格业务工作培训。会上就装备定价议价新规则及其实施细则、装备购置价格审核相关政策法规进行解读。预计军品定价机制有望加速落地。从国内外对比情况来看,国内主机类企业目前的净利润率基本上都在3%-4%以下,远低于美股军工股8%左右的净利润率。我们认为,军品定价机制改革有望提升主机厂的盈利能力。4月28日,国务院印发《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方案》,对于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而言,特别明确将下放股权激励等审批权限,同时企业采取的股权激励预期收益将作为投资性收入,不与其薪酬总水平挂钩。航空工业集团是目前唯一一家入选试点的军工集团,有望再次引领行业改革步伐,预计集团下属单位在股权激励方面有望进一步加速,中航飞机作为具体下属重要军用大中型运输机、轰炸机、特种飞机的制造商,改革空间较大,未来有望从中充分受益。
4、业绩预测:
预计2019-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0亿、7.75亿、9.24亿,对应PE分别为69/57/48倍,维持“强烈推荐-A” 评级!
航发动力(600893)
公司披露2019年半年报,期内实现营业收入88.2亿元,同比增长6.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3亿元,同比下降10.29%。
1、航发主业稳步增长,南方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大增。
2019H1公司整体经营情况稳健,航发主业稳步增长。公司三大业务板块中,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实现收入(72.36亿元,+6.09%);外贸出口实现收入(12.95亿元,+15.14%);非航空产品及其他实现收入(1.18亿元,-30.35%)。三大子公司的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收入均实现同比增长,其中,南方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均有较高增长,是公司本期净利润最主要的构成主体。具体来看,黎明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62亿元,-0.95%),其中,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营业收入(39.74亿元,+1.08%),公司实现利润总额(1.49亿元,-8.18%),实现归母净利润(1.33亿元,-6.25%);南方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39亿元,+27.92%),其中,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营业收入(15.40亿元,+28.51%),公司实现利润总额(2.10亿元,+44.10%),实现归母净利润(2.01亿元,+48.47%),预计是公司涡轴和涡桨类发动机交付同比大幅增长;黎阳动力实现营业收入(8.96亿元,+4.32%),其中,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营业收入(8.63亿元,+4.96%),公司实现利润总额(-4235)万元,去年同期为(-3258)万元,实现归母净利润(-4339)万元,去年同期为(-2701)万元。
2、整体毛利率有所上升,期间费用大增影响业绩。
公司整体毛利率18.95%,同比上升0.51个百分点。但期间费用合计13.28亿元,同比增加2.32亿元,同比增长21.15%,对业绩造成拖累。公司费用率为15.05%,增加1.86%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1.13亿元,+22.52%);管理费用(8.89亿元,+14.79%);财务费用(1.90亿元,+24.39%),主要是由于利息收入同比减少,利息支出同比增加;研发费用(1.35亿元,+77.38%),主要是公司加大科研投入,研究与开发项目支出同比增加。
3、行业下游需求旺盛,收入和利润有望逐步改善。
公司产品涵盖涡喷、涡扇、涡轴、涡桨、活塞全种类军用航空发动机,一方面,随着我国航空装备加速列装,对航空发动机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随着国产军用航空发动机成熟度不断提高,面国产化替代进程稳步推进,整体数量规模将不断加大,且维修业务有望持续增长,预计公司收入将保持增长并不断加快。期末公司应收账款118.49亿元,较年初增加36.34亿元,其中,关联方和具有国防性质的应收账款增加31.47亿元;期末存货184.64亿元,较年初增加42.21亿元。以上两项指标的大幅增加反映出下游需求旺盛,公司正积极推进产品生产交付。另一方面,国家两机专项等政策支持也将为公司发展提供坚强后盾。另外,军工行业改革不断推进,据中国航空报2019年3月报道,军品定价机制改革已进入落地实施阶段,公司作为我国航空发动机总装龙头,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