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招商军工研究
招商证券军工行业研究交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纪念币预约信息  ·  开始预约!国色天香彩色银币,龙头币! ·  20 小时前  
航空工业  ·  中航工业党组领导到相关单位开展调研工作 ·  21 小时前  
纪念币预约信息  ·  蛇钞二次预约号段公布!重点关注这些号码!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招商军工研究

【招商军工|中报总结】中报验证基本面改善,航空装备子行业领跑

招商军工研究  · 公众号  ·  · 2019-09-09 17:41

正文


报告回顾了国防军工行业2019上半年业绩表现。整体来看,行业基本面持续改善,业绩增速全行业排名第三。我们认为,十三五后两年,随着五年军品周期进入后半段,行业订单有望加速释放,军工行业基本面有望继续加速改善。预计随着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操作指导文件出台,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持续推进、资产证券化有望继续加速等,军工行业改革红利亦有望加速兑现。维持对行业的投资评级“推荐”。


重要观点

1、军工行业2019H1业绩改善明显,净利润增速全行业排名第3。 从整体来看,上半年国防军工行业总体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其中,营收同比增长5.74%,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8.08%,归母净利润增速远高于营收增速。在29个中信一级子行业中,国防军工行业2019H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率排名第3,且远高于沪深300整体10.83%的水平。


2、年内行业市场表现较好,航空军工仍存在滞涨。 年内军工行业累计上涨38.06%,跑赢大盘6.91个百分点,全行业排名第7。其中,航空军工子行业累计上涨28.61%,,仍弱于行业整体和大盘,存在一定程度的滞涨。同时,行业整体估值已大幅回落至2013年年中水平。从公募基金对军工板块持仓情况来看,截止二季度末,整体持仓1.80%,主动型基金持仓比例为0.98%,均为近5年来最低位。


3、从细分子行业来看,航空产业链上半年业绩表现亮眼,连续两个季度净利润增速超60%。 2019H1,航空军工以12.45%的营收同比增速和62.60%的净利润同比增速居于军工板块四个子行业首位,远高于航天军工(营收-2.30%,净利润+1.22%)、兵器兵装(营收+5.14%,净利润+31.24%)和其他军工(营收+5.11%,净利润+49.25%)。单从二季度情况来看,航空军工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9.93%和63.00%,亦居于四个子行业之首。结合2019Q1航空军工子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速达61.59%的情况,航空军工已连续两个季度呈现同比净利润超60%的高速增长态势。


4、军工行业高景气度持续性强,行业基本面有望继续加速改善。 据近日发布的新版国防白皮书,我国国防军费仍将保持适度稳定增长,且其中装备费规模和占比均不断提升,2017年分别达到4288.35亿元和41.1%。我国正处于新型装备加速列装和原有型号更新换代的关键时期,“十三五”最后两年,军品订单有望在五年军品周期“前松后紧”的规律下继续呈现加速释放态势,行业基本面继续加速改善的趋势明确。


5、政策利好不断,军工企业股权激励和工资总额改革有望实质推进, 国资委表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操作指导文件年内出台。此前,《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方案》出台,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在股权激励等方面获支持。年内,多家军工企业如中航机电、中航电子、中航电测等开展股份回购拟用于员工持股或股权激励,我们认为,军工企业工资总额和股权激励有望实质推进,激发企业活力,催生业绩释放动力。


6、行业资产证券化有望不断提速。 从政策层面,行业资产证券化相关政策较为密集,如军工行业上市公司会议多部门表态支持;从产业层面来看,行业总资产口径和总收入口径的资产证券化率分别约为43%和34%,仍存较大提升空间;从相关支持来看,混改相关国资基金陆续成立,有望助推;从推进来看不断加速,国睿科技重组资产评估已完成国资委备案,中国船舶和中船防务调整重组方案,航发动力推进市场化债转股,中航科工拟收购中航直升机等。我们认为,军工行业资产证券化大潮来临,有望不断加速推进。


7、改革叠加成长。 一方面,2019年上半年行业基本面向好明显,多家军工集团要求下半年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行业的基本面有望在“十三五”后两年进一步加速改善; 另一方面,各项改革政策持续推进,有望为行业带来实质利好。 结合目前公募基金对军工行业持仓比例、行业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的情况,我们认为,板块投资价值凸显,下半年有望取得超额收益。另外,今年适逢建国70周年,据新华社、解放军报等多家媒体近日报道,将举行阅兵式等活动,短期事件性催化因素有望继续推升板块市场关注度和情绪面。


建议关注: 1、业绩增长较好、成长性较为确定、估值合理的军工白马,如中航沈飞、中直股份、中航科工、中航机电、航发动力、中航光电(电子&军工联合)、中航高科等;2、中国电科和航空工业下属定位明确的平台公司,如四创电子、杰赛科技(通信&军工联合)、国睿科技(通信&军工联合)、中航电子、中航机电;3、优质民参军企业,如海兰信等。


风险 提示 国防装备订单交付存在波动、市场大幅调整。


一、2019H1军工行业净利润增速全行业第三


(一)

国防军工行业上半年基本面改善明显


2019H1国防军工行业基本面改善明显,延续了自2018Q1以来的增长趋势,且呈进一步提速的态势。“十三五”后两年,五年军品周期金进入收尾阶段。在国防军费支出稳步增长的大背景下,随着新型装备进入批产阶段,原有型号更新换代提速,军品定价机制改革等逐步落地实施,主机厂及中下游供应商将进入收入及盈利能力同步提升的黄金时期,行业基本面有望迎来进一步加速改善。


1、军工行业基本面持续改善,上半年净利润增速全行业第三


军工行业2019H1业绩改善明显,净利润增速全行业排名第3。 从整体来看,上半年国防军工行业总体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其中,营收同比增长5.74%,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8.08%,归母净利润增速远高于营收增速。在29个中信一级子行业中,国防军工行业2019H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率排名第3,且远高于沪深300整体10.83%的水平。


军工行业2019年上半年业绩增长较快,主要是此前军改影响基本消除从而带来行业恢复性增长,并且,随着“十三五”进入最后两年,2019年作为关键之年,行业订单加速释放。



行业营收和净利润增速沿正向通道加速。 从行业近几年上半年业绩情况来看,行业已走出2017年的营收和利润增速低点,进入正向通道,且有进一步加速。


从单季度情况来看,军工行业2019上半年的业绩改善延续了自2018Q1以来行业的持续改善态势,且呈进一步加速趋势。 2019Q2军工行业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5.74%和31.09%,环比分别增长40.97%(2018Q2环比增速为59.16%)和213.16%(2018Q2环比增速为161.42%)。


2、航空产业链上半年业绩表现亮眼,连续两个季度净利润增速超60%


从细分子行业来看,航空产业链上半年业绩表现亮眼,连续两个季度净利润增速超60%。 2019H1,国防军工中信子行业中,航空军工以12.45%的营收同比增速和62.60%的净利润同比增速居于首位,远高于航天军工(营收-2.30%,净利润+1.22%)、兵器兵装(营收+5.14%,净利润+31.24%)和其他军工(营收+5.11%,净利润+49.25%)三个子行业。单从二季度情况来看,航空军工营收同比增速9.93%,净利润同比增速63.00%,亦居于四个子行业之首。结合2019Q1航空军工子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速达61.59%的情况,航空军工已连续两个季度呈现同比净利润超60%的高速增长态势。我们认为,航空军工子行业的高速增长主要是由于下游航空产品生产交付增加,以及航空工业持续推进均衡生产。



3、军工行业重要财务指标变化情况


考虑到船舶制造子行业对军工行业整体财务指标的扭曲较大;兵器兵装行业正处于我国陆军换装和现代化机械化时期,对于新装备的更新需求推动子行业快速增长,但其成长及盈利能力情况波动相对较大。


航空子行业自2015年开始保持稳步增长,增长态势明确,步入2019年,航空主业高增长态势明显。航空子行业成分股以航空工业集团下属上市公司居多,航空工业集团的军工资产证券化率较高,因此航空装备子行业更能代表军工行业实际情况。



从费用情况来看,2019H1国防军工行业(中信)期间费用整体规模和费用率双降。 费用规模下降12.74%,其中,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同比分别增长0.04%和0.02%,管理费用(不含研发费用)、研发费用同比分别下降2.69%和0.32%。期间费用率12.03%,同比下降2.95%,各子行业期间费用率均有所下降,与行业业绩同比明显改善情况相吻合。

从现金流情况来看,2018年军工行业整体现金流量净额为(-401.73)亿元,同比下降81.04%,其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88.83)亿元,同比下降98.53%;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43.58)亿元,同比下降52.22%;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0.68亿元,同比上升71.37%。


(二)

行业代表性公司上半年业绩情况


我们依据中信国防军工指数、申万国防军工指数,共选取了46家有代表性的军工央企或地方国企,以及35家民参军企业,通过观察其业绩变化我们发现:


首先,以军工央企为代表的产业链中下游企业中,净利润同比增长的企业达32家,占比70%;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的企业达31家,占比67%;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均增长的企业近四成,二者增速均达双位数的企业占比近三成。其中,整体而言又以航空工业集团和中国航发集团下属航空产业链上市公司业绩改善最为明显,净利润双位数增长企业达9家,在航空军工央企中占比达60%。


航空产业链重点公司业绩均有较大改善。 受益于下游航空产品生产交付增加、均衡生产持续推进等因素,航空产业链上中下游均有较大改善。上游零部件如中航光电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8.23%和23.13%,航天电器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8.56%和19.17%;材料类如中航高科净利润同比增长97.68%,其中,航空工业复材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9.43%,净利润同比增长98.66%;光威复材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8.51%和44.73%;中游分系统公司中航机电、中航电子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2.39%和14.42%;下游主机厂如中航沈飞营收同比增长80.3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31.68%;中直股份营收同比增长28.7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5.50%;中航飞机营收同比增长10.67%,净利润同比增长38.05%。


其次,以民参军企业为代表的产业链中上游企业,2019H1业绩得到普遍改善,期内实现利润增长的企业共计23家,占比约66%;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企业24家,占比约68%;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双位数增长的企业占四成。我们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下游武器装备需求旺盛,订单释放向上游传导,带动产业链上游普遍改善。

(三)

国防军工行业行情回顾


年初以来,市场风险偏好有一定回升,同时行业政策利好不断出台,资产证券化不断提速,两船合并获得推进等,军工行业的市场关注度得以回升;4月中旬随着市场整体调整,军工板块行情有所回落;近期,由于军工行业中报业绩改善明显,叠加适逢建国70周年将举办国庆阅兵等事件性因素推升板块情绪面热度,行业基本面与情绪面共振,行情持续回升。截止目前,年内国防军工(中信)指数跑赢沪深300指数6.91个百分点。在29个中信证券行业分类中,国防军工板块2019年初至今的涨幅排名第7。


2019年,我们一方面看好国防装备采购加速推动行业基本面持续改善,另一方面看好政策催化下,如资产证券化加速、军品定价机制改革落地实施等带来国防军工行业的上升机会,坚定看好军工行业19年的超额收益。



从年内至今个股市场表现情况来看,以国防军工中信指数成份股为例,剔除年内新上市标的,涨幅前三名个股分别为天和防务(+177.09%)、中国应急(137.47%)和大立科技(+111.13%),涨幅后五名个股分别为振芯科技(+2.11%)、炼石航空(+7.99%)和金信诺(+8.98%)。


截至9月6日,行业PE为53倍,已回落至接近2013年中行业水平。 虽然行业的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仍然远高于沪深300平均水平,但从行业历史数据纵向来看,CS国防军工行业目前整体估值仍在历史估值中枢以下。我们认为随着资本运作持续加速带来未来资产证券化预期兑现、军品定价机制改革进入落地实施阶段、军队装备升级换代和新型号进入批产等带来的盈利能力提升等,行业估值将趋于合理。




(四)

公募基金军工持仓比例继续下滑,仍处历史低位


自上一相对高点2018Q3以来,公募基金对军工行业持仓比例延续下滑趋势,至2019Q2为自2014Q3以来20个季度的最低位。


2019Q2公募基金重仓股持仓总市值(不含港股)达10438.11亿元,对军工行业重仓股持仓总市值(不含港股)为188.26亿元,持仓比例为1.80%,环比下降0.48个百分点。其中,主动偏股型基金(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和灵活配置基金)对军工行业重仓股持仓市值(不含港股)为71.52亿元,持仓比例为0.98%,环比下降0.29个百分点,该持仓比例为自2013Q4以来近23个季度最低位。


二、军工行业高度景气持续性强


我国国防费水平偏低,将稳定增长; 装备费占比逐年提高。 近日,新版国防白皮书发布。 横向国际对比,我国国防费水平偏低,将继续保持适度稳定增长。纵向对比,装备费占国防费比例持续提升,从2010年的1773.59亿元提升至2017年的4288.3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44%;装备费占比相应由2010年的33.2%提升至2017年的41.1%,提升7.9%。装备费提升主要是由于我国军队推进国防和军队全面建设,加大武器装备建设投入,淘汰更新部分落后装备,升级改造部分老旧装备,研发采购航空母舰、作战飞机、导弹、主战坦克等新式武器装备,稳步提高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




对比美军,预计航空装备仍是装备费最大的投入重点,行业高景气度持续性强。 对比美军装备采购费用投向中,飞机多年来始终占据首位的情况,以及我军同美军在装备数量和水平上的客观差距,我们预计航空装备仍将是装备费最大的投入重点。



我国正处于新型航空装备加速列装和原有型号更新换代的关键时期,随着进入“十三五”最后两年,军品订单有望在五年军品周期“前松后紧”的规律下继续呈现加速释放态势,行业基本面继续加速改善的趋势明确。


三、改革利好不断,股权激励和资产证券化不断加速提速

行业改革利好不断。一方面,我们认为,随着年内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操作指导相关文件的出台,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有望提速,军工行业股权激励和工资总额改革有望迎来实质性突破。航空工业集团是军工集团中唯一入选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的集团,有望在股权激励和工资总额改革方面引领改革步伐。另一方面,军工资产证券化持续推进,更多军工优质资产有望实现证券化。



            

(一)

军工行业股权激励和工资总额改革有望实质性突破


1、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操作指导文件年内出台


据国资委网站8月初对中央企业中长期激励机制改革相关问题的回复,从现阶段开展情况来看,不少企业对中长期激励重视程度还不够,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等激励工具运用的还不充分,工作推进力度仍需加强。中央企业目前控股国内外上市公司403家,只有81家上市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占比仅20%,实施力度远远不够,下一阶段强化正向激励还有很大的空间。


为支持和鼓励中央企业用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国资委将进一步完善政策,年内出台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操作指导文件,明确子企业股权激励方案审批事项下放集团公司后的工作机制,优化业绩考核条件,研究解决实际收益封顶限制问题,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


2、《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方案》出台,股权激励获支持


2019年4月底,《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方案》出台。 方案明确,授权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董事会审批子企业股权激励方案,支持所出资企业依法合规采用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限制性股票、分红权、员工持股以及其他方式开展股权激励,股权激励预期收益作为投资性收入,不与其薪酬总水平挂钩;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以资本为纽带、以产权为基础开展国有资本运作;在所出资企业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上市,引进战略投资者等。



2019年6月,国资委印发《国务院国资委授权放权清单(2019年版)》,进一步加大授权放权力度 ,重点选取35项授权放权事项,涵盖规划投资与主业管理;产权管理;选人用人;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工资总额管理与中长期激励;重大财务事项管理等方面。从实施要求上看,将分类开展授权放权,分别针对各中央企业、综合改革试点企业、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企业以及特定企业相应明确了授权放权事项。这也标志着落实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迈出了重要步伐。


3、多家央企开展回购拟用于员工持股或股权激励


近期,有多家军工企业开展股票回购,拟用于员工持股或股权激励,主要以航空工业下属军工央企上市公司为主。

2018年以来,航空工业、中国电子、中核集团等多家军工央企集团下属均有部分上市公司已实施了股权激励。

我们认为,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对央企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审批放权的政策支持下,更多军工央企将有望实施股权激励,有利于进一步激发行业活力和提升业绩释放动力。


(二)

军工资产证券化不断提速


我们认为,作为央企国企混改重要手段的资本证券化将贯穿全年,军工行业资产证券化大潮已至,有望不断加速推进;并且,从形式上来看,更加多样化,包括核心军工资产整体上市(如中航沈飞、内蒙一机)、上市平台收购集团公司军工资产(如中航科工、中国船舶、国睿科技等)、军工集团反向收购(如航天彩虹)、市场化债转股(如航发动力、中国动力)。


从年内情况来看,多家军工央企推进实施资产证券化,如航发动力和中国动力以军工资产为标的推进市场化债转股,中国船舶、中船防务调整重组方案,分别置入军船总装资产和动力资产等,中船科技收购海鹰集团100%股权,中航科工拟收购中航直升机100%股权,洪都航空以零部件资产置换洪都集团导弹资产,国睿科技向十四所等收购国睿防务和国睿信维等。


另外,科研院所资产证券化也有提速表现,值得期待。近日,中电科同意将38所持有的四创电子45.67%全部无偿划转至中电博微持有,博微子集团下属8所、16所、38所和43所等仍有大量优质资产;中电科同意将32所持有的华东电脑17.98%股份无偿划转至电科投资,并以32所及电科软信为基础,以电科软信为平台公司组建电科信息子集团。中电科集团同意将32所所持公司19.26%股份无偿划转至电科信息子集团持有,华东电脑调整作为电科信息子集团未来经营发展资本运作的板块上市平台。我们认为,其他科研院所等优质资产的证券化也有望继续加速。


四、改革叠加成长,关注基本面改善和改革,及短期催化因素



一方面,2019年上半年行业基本面向好明显,多家军工集团要求下半年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整体来看,行业的基本面有望在“十三五”后两年进一步加速改善;另一方面,各项改革政策持续推进,如国有投资、运营试点持续推进,军工行业股权激励和工资总额改革有望获得实质性突破、军工资产证券化加速等,有望为行业带来实质利好。结合目前公募基金对军工行业持仓比例、行业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的情况,我们认为,板块投资价值凸显。


另外,今年适逢建国70周年,据新华社、解放军报等多家媒体近日报道,将举行阅兵式等活动,短期事件性催化因素有望继续推升板块市场关注度和情绪面。


建议关注:1、业绩增长情况较好、成长性较为确定、估值合理的军工白马,如:中航沈飞、中直股份、中航科工、中航机电、航发动力、中航光电(电子&军工联合)、中航高科等;2、中国电科和航空工业下属定位明确的平台公司,如:四创电子、杰赛科技(通信&军工联合)、国睿科技(通信&军工联合)、中航电子、中航机电;3、优质民参军企业,如海兰信等。


中航沈飞(600760)


2019H1实现营业收入112.85亿元,同比增长80.35%,实现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3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31.68%,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11亿,较上年同期增长352.16%。


1、半年度营收创历史最高,看好全年业绩增长。 受益于公司产品均衡交付以及销量增加,报告期内公司收入大幅增长,创历史半年度新高,收入达到18年全年的56.00%,而18年半年度占全年的比例仅为31.05%。如果剔除公司19年一季度的高增长,公司19Q2单季实现收入62.10亿元,同比增长37.65%,环比增长22.13%;实现归母净利润2.32亿元,同比增长90.16%,环比增长16.99%,公司业绩确认进入高速增长通道。在高增长的同时,公司期间费用保持稳定,期间费用率大幅缩减,盈利能力呈现跳跃式增长。与此同时,公司抓紧研发,期内研发费用7583万元,同比大增47.45%,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提供保障,看好公司全年业绩增长。


2、歼击机总装龙头,受益于行业高景气度。 我们认为,沈飞公司被誉为“中国歼击机摇篮”,产品谱系涵盖我国已列装的重型、远程二代和三代歼击机,同时逐步向先进歼击机以及海基歼击机衍生。我们认为,一方面随着我国四代机加速列装替换,五代机逐步登上历史舞台,“十三五”期间我国航空装备产业开始进入量价齐升的重要阶段,行业高景气度有望保持,公司凭借深厚的历史积累和技术优势,预计公司行业龙头地位将继续稳固,将充分享受行业增长带来的盛宴。而另一方面,随着军品五年采购周期开始进入收官阶段,公司的军品订单开始提速,公司将进入业绩兑现阶段,利润高增长有望继续保持。


3、股权激励激发公司活力,利好长期发展。 2018年10月18日,公司发布《关于首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获国务院国资委批复的公告》, 国务院国资委原则同意公司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本次激励计划拟向12位公司高管以及68位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和持续发展有直接影响的管理和技术骨干,合计80人授予317.1万股限制性股票,占本激励计划签署时公司股本总额0.2270%。授予价格为每股22.53元/股。解锁条件方面,要求分三期,每一期解锁日的前一会计年度需满足:1)ROE分别不低于6.5%、7.5%、8.5%;2)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不低于10.0%、10.5%、11.0%,且这两指标均不低于对标的12家企业的75分位水平;3)EVA指标完成情况达到集团公司下达的考核目标,且△EVA大于0;我们认为本次限制性股权激励计划有助于充分激发管理层积极性,利好公司长期发展。


4、盈利预测: 我们预计2019-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16亿、10.82亿、13.10亿,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

中直股份(600038)


公司2019H1实现营业总收入69.00亿元,同比增长28.75%;归母净利润2.41亿元,同比增长35.5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32亿元,同比增长35.18%。


1、 航空产品生产交付高增长,哈尔滨分部收入近乎翻番。 公司要求2019年抓住设计研发、总装交付和服务保障三个关键环节,确保全年科研生产任务全面完成。上半年公司航空产品生产交付呈现高增长态势,合同收入合计67.86亿元,相比2018H1航空产品52.48亿元的收入,同比增长达29.31%。从公司下属四个分部来看,上半年收入均呈现双位数增长,特别是哈尔滨分部收入近乎翻番;各分部利润总额也均高速增长。具体而言,哈尔滨分部收入(20.84亿元,+98.57%),其中,对外交易收入占比91%,利润总额(0.66亿元,+155.95%);景德镇分部收入(48.02亿元,+11.45%),全部为对外交易收入,利润总额(2.37亿元,+20.04%);保定分部收入(2.20亿元,+88.29%),利润总额(-139.8万元,同比减亏1195万元);天津分部收入(0.04亿元,+85.79%),利润总额(1.40亿元,+8.47%);分部间抵消收入2.10亿元,抵消利润总额2.73亿元。


2、期间费率有所下降,研发投入大幅增长。 2019H1公司期间费用(5.12亿元,+9.24%),但由于营收增长快于费用增长,期间费率下降1.33个百分点至7.42%。其中,销售费用(0.45亿元,-1.12%);管理费用(3.95亿元,+4.82%);财务费用(-2175.5)万元,同比减少2023万元,主要是由于利息收入和汇兑收益增加;研发费用(0.94亿元,+96.28%),主要是研发投入增加,预计可能是公司不断推进新产品研制和对现有产品进行改造升级。


3、军用直升机需求迫切,民用空间广阔,业绩有望不断加速。 军用直升机方面,我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特别是美国相比,数量上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10 吨级通用直升机以及重型直升机领域存在结构性缺口,各类型直升机需求十分迫切。民用方面,直升机可广泛服务于工业、农业、能源、交通、旅游、安保等众多领域,空间更为广阔。作为我国直升机制造领域唯一上市公司和主要制造商,公司聚焦直升机主业,拥有多个核心型号直升机和零部件业务,目前基本形成“一机多型、系列发展”的良好格局,将充分享受行业增长红利。预计公司业绩有望不断加速。


4、改革红利释放有望为公司发展带来新机遇。一方面,航空工业直升机板块资产证券化卖出重要一步,公司控股股东中航科工拟收购中航直升机100%股权,中航直升机合计持有中直股份25.03%的股份,下属有哈飞集团、昌飞集团的武装直升机整机业务。收购完成后,中航科工直升机制造业务将更加完整,将进一步促进直升机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近日,国资委表示年内将出台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操作指导文件,而航空工业作为唯一入选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的军工集团,有望在资本运作、股权激励等方面再次引领改革步伐。我们认为,中直股份作为中航科工下属重要上市公司,未来在资产证券化、股权激励等方面有望得到其重要支持,为上市公司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5、业绩预测: 预测2019-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39亿、8.30亿和10.75亿元,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


中航科工(2357.HK)


公司2019H1实现收入人民币179.5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4.28%;归母净利润6.41亿元,同比增长7.3%。


1、航空装备升级、民航市场和通用航空巨大需求,以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带来广阔市场空间: 随着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持续推进,我国军费支出将会继续增加,结构将进一步优化,装备支出比重将进一步提高。航空装备行业将受益于军费支出的增加和装备支出比重的提高。国内广阔的民机市场空间和通航需求,以及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进入深度发展阶段,也将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作为航空工业唯一的直升机上市平台,公司直升机业务前景美好。军用直升机方面,我国10吨级通用型直升机和20吨级以上重型军用直升机尚属空白领域;未来拥有广阔市场空间的民用直升机领域,国产替代值得期待。由于军机装备升级和民航市场巨大需求,公司主营的航电和机电产品领域,未来十年,每年面临千亿元的市场空间。2019年上半年,公司各项主业稳定发展,整体经营状况良好,实现了收入和净利润双增长。


2、拟收购中航直升机100%股权,下属公司推进资产置换。 公司拟收购中航直升机100%的股权,中航直升机下属有哈飞集团、昌飞集团的武装直升机整机业务,以及中航直升机所等核心资产,其直接持有及通过哈飞集团持有上市公司中直股份合计25.03%的股份。若收购完成,公司将囊括航空工业直升机制造的完整资产,为公司发展新添强大动力。另外,公司下属子公司洪都航空正推进以航空零部件业务置换洪都集团导弹业务资产,该导弹业务盈利能力明显高于洪都航空零部件业务,有望改善该控股子公司盈利能力,从而有利于中航科工业绩进一步提升。


3、航空工业集团成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公司旗舰地位有望发挥。 根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具的《关于开展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的通知》,航空工业集团成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之一,预计后续集团将获得更大的授权力度,后续集团有望管理机制、薪酬分配机制上的不断改革进步。而公司作为集团公司定位于航空高科技军民通用产品及服务的产业发展旗舰公司、国际并购旗舰公司和股权经营旗舰公司,在有望发挥自身旗舰作用,引领集团改革步伐。


4、公司近年来持续进行资本运作,不断向着航空强股迈进。 公司定位于航空高科技军民通用产品及服务的产业发展旗舰公司,国际并购旗舰公司和股权经营旗舰公司。在制造实业、工程服务、资本平台等各个层面,公司近年来收购和合资组建了多家公司。2018年,公司作为普通合伙人发起设立中航融富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打造专业化的航空军民融合基金管理平台,专注投资航空军民融合项目,有利于实现协同效应,带来长期收益。


5、业绩预测: 预测2019-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07亿、17.21亿和19.60亿人民币,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


中航机电(002013)


公司2019H1实现营收53.39亿元,同比下滑2.02%;归母净利润3.25亿元,同比增长12.39%;扣非归母净利润2.60亿元,同比增长20.80%。


1、聚焦主业,航空产品营收和占比均有较高增长。 上半年公司聚焦航空主业,航空产品收入实现较高增长。从主要业务来看,航空产品实现收入(35.30亿元,+9.68%);非航空产品实现收入(17.64亿元,-16.91%),其中,汽车制造业实现收入(9.26亿元,-28.94%),空调压缩机业务实现收入(8.38亿元,+2.22%);现代服务业及其他实现收入(4559.59万元,-57.92%)。公司整体营收略有下降,主要是由于持续压缩非主业所致,但业务结构实现较大转变,盈利能力较强的航空产品业务营收占比达66.11%,同比提升7.06个百分点,反映出公司经营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期内公司整体毛利率22.99%,同比略提升0.25个百分点。


2、子公司整体经营情况向好,多家营收和净利润双位数增长。 在不考虑内部抵消合并的情况下,公司下属主要的12家子公司上半年共实现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54.09亿元和3.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33%和7.04%。其中,多家子公司收入和净利润双位数增长,特别是航空产品占比较多的子公司。营收规模较大的几家军品子公司中,新乡航空净利润1.14亿元,同比增长29.29%;陕航电气收入7.05亿元,同比增长13.62%,净利润0.32亿元,同比增长327%;郑飞装备收入5.72亿元,同比增长25.72%,净利润0.32亿元,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庆安公司收入9.61亿元,同比下滑17.74%,净利润685.6万元,同比下降13.72%,预计可能是其空调业务下降较多所致。民品方面,汽车制造板块的精机科技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7.74亿元和0.5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4.08%和44.88%。


3、作为机电专业化整合平台,资产证券化仍有空间。 公司作为航空工业下属机电系统的专业化整合平台,通过内生外延不断壮大,先后收购了贵州风雷、枫阳液压、宜宾三江和新乡航空等,目前机载系统内尚有武汉仪表、合肥江航等优质企业资产,以及609所、610所两家具备较强盈利能力的研究所资产。在当前军工资产证券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预计公司未来资本运作方面仍将大有可为。


4、国资改革持续推进,有望充分受益于改革红利释放。 公司原控股股东机电系统公司已于航电系统公司进行整合,成立了机载系统公司,机载系统有限公司被列入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激励机制等方面有望获得突破。公司实际控制人航空工业集团入选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试点,在股权激励等方面获进一步授权放权;近日,国资委表示年内将出台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操作指导文件。我们认为,军工行业股权激励和工资总额改革有望获得实质性突破,航空工业作为军工集团中唯一入选国资运营投资试点的集团,有望引领改革步伐,公司将充分受益于改革红利释放。


5、业绩预测: 预测2019-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75亿、11.44亿和13.22亿元,对应估值分别为27、23、20倍。考虑到公司2018年发行21亿元可转债,转股价为7.63元,公司目前股本36.09亿,按全部转股测算则新增股本2.75亿股,合计38.84亿股,对应估值分别为29、25和21倍,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


中航飞机(000768)


公司2019H1实现收入146.88亿元,同比增长10.67%,实现归母净利润2.24亿元,同比增长38.05%。


1、聚焦军品主业,内在业绩改善明显。 期内公司保持平稳增长,其中航空主业实现收入141.56亿,同比增长9.55%,毛利率小幅下滑0.41%。另外,由于本期内公司控股子公司西飞民机与沈飞民机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沈飞民机上年同期实现收入4.2亿,由此推算,预计公司航空业务实际增长超过13.23%,上半年保持良好增长态势。期内公司名义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48亿,同比下滑8.1%,主要是因为上半年处置非流动资产并丧失子公司控制权形成非经常性损益导致。但考虑到公司本期计提坏账损失3581万,而上年同期则是冲回3671万,如果仅考虑公司收入和成本费用情况,公司在剥离现阶段亏损较严重的民机子公司后,实际经营效果改善明显。


2、聚焦军品主业,期间费用大幅减少,看好公司全年业绩实现稳定增长。 公司本期发生销售费用1.80亿,同比减少14.32%;管理费用3.69亿,同比减少10.57%;财务费用-1773万元,较同增加53.31%,主要是因为本报告期汇兑收益较上年同期减少。另外由于本报告期西飞民机公司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公司期内发生研发投入5624万,较上年同期减少65.30%。随着公司公司聚焦军品主业,在暂时剥离短期亏损较严重的西飞民机和沈飞民机公司后,公司期间费用大幅减少,在收入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公司经营效率也有明显改善,盈利能力稳步提升。在资产负债表方面,本期末公司预付账款32.69亿,较上年同期末增长57.54%,存货与预付账款整体稳定,看好公司全年业绩实现稳定增长。


3、改革预计升温,公司有望从中受益。 今年以来,军工行业改革预期持续升温,2019年3月21日,据中国航空报报道,航空工业计划财务部在成都组织开展2019年装备价格业务工作培训。会上就装备定价议价新规则及其实施细则、装备购置价格审核相关政策法规进行解读。预计军品定价机制有望加速落地。从国内外对比情况来看,国内主机类企业目前的净利润率基本上都在3%-4%以下,远低于美股军工股8%左右的净利润率。我们认为,军品定价机制改革有望提升主机厂的盈利能力。4月28日,国务院印发《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方案》,对于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而言,特别明确将下放股权激励等审批权限,同时企业采取的股权激励预期收益将作为投资性收入,不与其薪酬总水平挂钩。航空工业集团是目前唯一一家入选试点的军工集团,有望再次引领行业改革步伐,预计集团下属单位在股权激励方面有望进一步加速,中航飞机作为具体下属重要军用大中型运输机、轰炸机、特种飞机的制造商,改革空间较大,未来有望从中充分受益。


4、业绩预测: 预计2019-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0亿、7.75亿、9.24亿,对应PE分别为69/57/48倍,维持“强烈推荐-A” 评级!


航发动力(600893)


公司披露2019年半年报,期内实现营业收入88.2亿元,同比增长6.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3亿元,同比下降10.29%。


1、航发主业稳步增长,南方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大增。 2019H1公司整体经营情况稳健,航发主业稳步增长。公司三大业务板块中,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实现收入(72.36亿元,+6.09%);外贸出口实现收入(12.95亿元,+15.14%);非航空产品及其他实现收入(1.18亿元,-30.35%)。三大子公司的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收入均实现同比增长,其中,南方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均有较高增长,是公司本期净利润最主要的构成主体。具体来看,黎明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62亿元,-0.95%),其中,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营业收入(39.74亿元,+1.08%),公司实现利润总额(1.49亿元,-8.18%),实现归母净利润(1.33亿元,-6.25%);南方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39亿元,+27.92%),其中,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营业收入(15.40亿元,+28.51%),公司实现利润总额(2.10亿元,+44.10%),实现归母净利润(2.01亿元,+48.47%),预计是公司涡轴和涡桨类发动机交付同比大幅增长;黎阳动力实现营业收入(8.96亿元,+4.32%),其中,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营业收入(8.63亿元,+4.96%),公司实现利润总额(-4235)万元,去年同期为(-3258)万元,实现归母净利润(-4339)万元,去年同期为(-2701)万元。


2、整体毛利率有所上升,期间费用大增影响业绩。 公司整体毛利率18.95%,同比上升0.51个百分点。但期间费用合计13.28亿元,同比增加2.32亿元,同比增长21.15%,对业绩造成拖累。公司费用率为15.05%,增加1.86%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1.13亿元,+22.52%);管理费用(8.89亿元,+14.79%);财务费用(1.90亿元,+24.39%),主要是由于利息收入同比减少,利息支出同比增加;研发费用(1.35亿元,+77.38%),主要是公司加大科研投入,研究与开发项目支出同比增加。


3、行业下游需求旺盛,收入和利润有望逐步改善。 公司产品涵盖涡喷、涡扇、涡轴、涡桨、活塞全种类军用航空发动机,一方面,随着我国航空装备加速列装,对航空发动机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随着国产军用航空发动机成熟度不断提高,面国产化替代进程稳步推进,整体数量规模将不断加大,且维修业务有望持续增长,预计公司收入将保持增长并不断加快。期末公司应收账款118.49亿元,较年初增加36.34亿元,其中,关联方和具有国防性质的应收账款增加31.47亿元;期末存货184.64亿元,较年初增加42.21亿元。以上两项指标的大幅增加反映出下游需求旺盛,公司正积极推进产品生产交付。另一方面,国家两机专项等政策支持也将为公司发展提供坚强后盾。另外,军工行业改革不断推进,据中国航空报2019年3月报道,军品定价机制改革已进入落地实施阶段,公司作为我国航空发动机总装龙头,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改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