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公私募基金投研人士解读DeepSeek出圈:将深刻变革全球AI市场格局
中国基金报公募、私募报道组
近日,DeepSeek-R1爆火全球,其以推理能力强、性价比突出的特点区别于过往的AI模型,一经发布就以破圈之势引发广泛关注。资本市场热情也被点燃,在A股蛇年的首个交易周,DeepSeek概念股迎集体大涨,DeepSeek合作商指数三个交易日累计大涨超27%。
DeepSeek横空出世,是否会颠覆全球人工智能市场的格局?如何看待DeepSeek未来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DeepSeek爆火,国产AI产业链是否面临估值重塑?未来,哪些投资机会值得关注?还有哪些风险和不确定因素?
为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泓德基金副总经理、基金经理秦毅,永赢数字经济智选基金经理王文龙,长城智能产业基金经理赵凤飞,诺德基金基金经理谢屹,泓德基金AI Lab负责人李子昂,磐耀资产董事长辜若飞,星石投资副总经理、基金经理方磊,东方马拉松投资经理刘洁等公私募投研人士,共同把脉DeepSeek带来的投资机遇和挑战。
秦毅:
低成本普惠的DeepSeek降低了高性能AI模型的使用门槛,有望加速下游AI应用渗透,从而对全球AI产业带来深远影响。
王文龙:
DeepSeek出现打破了中美AI能力因为芯片的掣肘差距越拉越大的格局,中国的算法能力具备领先性。
赵凤飞:
DeepSeek的出圈意味着中国在科技封锁背景下实现前沿创新,这极大提振了国内科技界的自信心,也为A股市场带来了新的催化剂,进一步提振了市场情绪。
谢屹:
在当前人工智能时代,在算力和智能提供上,中国不仅不会落后,而且还可能会逐步挤压领先者的份额。
李子昂:
随着大模型竞争格局的逐步清晰,DeepSeek有望在全球AI市场中占据重要位置,也预示着AI市场格局的深刻变革。
辜若飞:
DeepSeek开源模式与技术创新为相关产业链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海外投资者对中国科技股的信心显著增强。
方磊:
DeepSeek模型将带动AI产业链多元化发展,预计国内公司对AI领域的投资将进入新一轮加速期,我们重点关注AI产业链中算力建设、软件服务和应用推广等领域的投资机会。
刘洁:
DeepSeek证明中国大模型技术已具备国际竞争力,市场对“国产技术替代海外”的预期升温,DeepSeek的成功进一步强化了国内AI产业支持政策落地加速的预期。
多因素促使DeepSeek概念发酵
中国基金报:随着国产大模型DeepSeek火爆出圈,如何看待DeepSeek对海外市场的扰动,以及AH股市场相关概念逆市大涨?
赵凤飞:
DeepSeek在各方面的性能确实非常出众,达到了全球第一梯队的水平,而且训练和推理成本大幅降低,在工程优化方面运用了大量原创技术,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AI大模型领域出众的工程实力,颠覆了海外很多人对中美AI差距的固有认知。与此同时,DeepSeek的出圈极大提振了国内科技界的自信心,也为A股市场带来了新的催化剂,进一步提振了市场情绪。
秦毅:
DeepSeek的高性能低成本方案,挑战了过去大模型厂商通过大量算力提升模型性能的传统思路,为行业系统性降本增效提供启发,一定程度影响了算力链的短期叙事逻辑;此外,低成本普惠的DeepSeek降低了高性能AI模型的使用门槛,有望加速下游AI应用渗透,从而对全球AI产业带来深远影响。
谢屹:
科技行业的特点就是变化快,这主要来自科技自身的迭代性,尤其对于初创的技术,不同的技术路线通常会同时存在,我们很难在最初阶段就看清到底哪个路线能到终局。DeepSeek或许就是这样的案例。首先,它证明了我们自主的算法是具有竞争优势的,也让华尔街对于堆叠算力的路径产生反思,从而导致了依靠大量资本开支保持硬件优势的“七姐妹”的股价出现回落。与此相应的是国内与DeepSeek相关个股的股价也得到了提振。
王文龙:
DeepSeek在春节期间的发酵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训练OpenAI同级别的模型使用的算力成本大幅收敛,这个结果导致美股刚发酵的星际之门5000亿美元投资受到怀疑,因此美股算力一度大幅跳水。
二是训练成本大幅降低的同时,DeepSeek为代表的开源模型与各大海外互联网企业的闭源模型达到了相近水平,实现了AI平权,大家都用得起AI。下游应用和端侧的AI有了放量的基础,推理需求会大增,国内的算力、应用生态、端侧供应链是领先的,因此,港股科技股和A股相关概念集体大涨。
辜若飞:
相关概念板块逆市上扬的主要原因包括:第一,DeepSeek的技术突破增强了市场对国内AI产业的信心,其开源模式与技术创新为相关产业链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如CSP以及AI应用等板块表现强劲;第二,海外投资者对中国科技股的信心因DeepSeek的崛起而显著增强。
刘洁:
DeepSeek以高性价比和推理能力对标国际顶尖模型,动摇了市场对海外科技巨头的“技术垄断”预期,导致美股“科技七姐妹”估值承压。
相关概念股崛起反映三个核心逻辑:一是国产替代,DeepSeek证明中国大模型技术已具备国际竞争力,市场对“国产技术替代海外”的预期升温,带动半导体、云计算、垂直应用等产业链重估;二是流动性偏好转移,在海外科技股估值高企背景下,资金转向估值更低、政策确定性更强的中国AI产业链;三是政策催化预期,中国对AI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码,如算力基建、数据要素改革。
方磊:
DeepSeek的成功,显著缩小了投资者对中美技术格局的预期差,极大增加了市场和资金对中国技术突破和发展潜力的信心,这将推动中美科技类资产相对估值水平出现进一步平衡,美国科技股的绝对领先地位被削弱,而中国科技股的估值有望得到重估,估值中枢有望得到一次性上移。
DeepSeek或颠覆全球人工智能市场格局
中国基金报:继海外巨头英伟达、亚马逊、微软上线DeepSeek后,国内云巨头百度云、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也宣布接入DeepSeek。DeepSeek的爆火,是否会颠覆全球人工智能市场的格局?随着国内外巨头相继接入DeepSeek,未来AI产业格局是否会发生变革,具体会体现在哪些方面?
赵凤飞:
近期横空出世的DeepSeek、豆包等模型和应用,都搅动了全球的AI格局,说明在模型能力上,中国与美国的差距已经非常小。随着Scaling Law(规模定律)到了一个瓶颈,难以快速突破,在下半场拼应用的时候,中国有更强的产品经理、更“卷”的执行力、更强的落地能力,这些都是中国的特有的产业优势,做应用方面,我们不会输给美国。相应地,在A股市场,后续国内AI产业链有望成为主导,海外映射逻辑会逐渐淡化。
秦毅:
全球云厂纷纷接入DeepSeek作为AI云服务的一部分,加速了DeepSeek模型的全球使用渗透。就大模型层面的格局而言,AGI终局未至,当前仍是AI产业发展早中期,DeepSeek在资金、技术、人才团队储备并不占优势的条件下,依然能在开源大模型层面跻身第一阵营,未来伴随模型底层架构、技术路线、多模态等演进变迁,仍可能有格局变化。在大模型研究领域,尽管国内企业在迅速追赶,但国际巨头凭借强大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实力,在最前沿的理论研究领域,仍有较大优势。
当前DeepSeek代表的国产大模型能力快速追赶海外,将带动基础模型上下游包括AI软硬件应用、芯片层、云服务层等产业链各环节的国产替代。
谢屹:
人工智能时代下,在算力和智能提供上不仅中国不会落后,而且还可能会逐步挤压领先者的份额。不过,这次我们看到的不一样的地方是DeepSeek的算法不完全是模仿,而是有自己的突破(蒸馏技术)。这点其实能够帮助它更快地追赶上GPT等应用。
王文龙:
DeepSeek出现确实可以短时间内打破美国的模型垄断,如果要持续则需要维持模型产品的迭代,算法性能要不断提升。未来AI产业格局目前就说会发生变化为时尚早,开源本身其实同时利好于中国和美国,在DeepSeek发布后,美国的大厂仍然上修capex继续大力投资算力,说明算力仍然是刚需,那么意味着中国在先进芯片上的掣肘依然存在,所以需要跟随产业进展动态去看。
李子昂:
未来,端侧推理的需求量会有较大提升,从而带动应用端更快普及,开源模型也会点燃开发者的热情从而加速技术迭代,低成本的训练技术对市面上的大模型也是很好的启发。来自中国的大模型第一次海外出圈,也象征着中美AI实力较量的新开始,海外巨头及国内云巨头的相继接入,不仅验证了DeepSeek的技术实力和市场认可度,也预示着AI市场格局的深刻变革。
方磊:
国内外巨头相继接入DeepSeek,有助于跨国界的技术交流和合作。更重要的是,DeepSeek解除了中国AI应用发展在模型能力和算力方面的压制因素,极大增加了中国企业后续的竞争潜力,相信将有优秀中国企业走出来,推出更多现象级产品。
辜若飞:
国内外云巨头接入DeepSeek后,AI产业格局变革主要体现:第一,在技术竞争格局上,开源与闭源模式并存,技术创新步伐显著加快;第二,在市场竞争格局上,价值重心向云计算等中间端和终端转移,市场份额面临重新分配;第三,在产业发展格局上,成本降低推动AI普惠,生态重构加速垂直领域的渗透。
刘洁:
DeepSeek的突破可能成为全球AI产业格局的分水岭,影响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技术路径的多元化,DeepSeek通过优化推理效率实现高性价比,可能推动行业从“堆参数”转向“实用化”竞争,加速AI商业化落地;二是生态话语权争夺,若DeepSeek成为主流选择,中国企业在AI框架、开发工具链等领域的议价能力将显著提升;三是产业链重构,海外巨头接入中国模型,可能倒逼全球AI供应链调整,削弱现有美国公司的技术霸权。
未来变革的关键领域,包括算力分配格局,中国自主芯片的渗透率可能提升;数据要素价值重估,中文场景数据的独特性将成为核心竞争力;应用层创新加速,基于DeepSeek的行业解决方案,如智能客服、代码生成,可能快速普及。
DeepSeek未来应用和发展空间巨大
中国基金报:随着大模型竞争格局的逐步清晰,行业进入价值实现和落地阶段。如何看待DeepSeek未来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
王文龙:
行业大模型在头部几家不断互相超越中前进,前进的过程中伴随着同样算力能力更强,算力成本持续下降,准确度持续上升,而DeepSeek作为少有的高性能开源模型,必然会占一席之地。
秦毅:
DeepSeek当前阶段更关注科研领域的研究,而非商业化主导。长期看其发展空间,取决于研发团队的稳定性、研究管理的持续性以及研发资金的可投入性、是否能保持模型综合性能持续领先,以及在具体应用场景渗透情况等。如果DeepSeek能始终坚持开源并且保持技术的领先性,有可能在未来成为全球最被广泛应用的大模型基座之一。
谢屹:
我们认为空间肯定是巨大的,它极大提高了语言处理类工作的效率(包括程序语言)。进而有可能改变诸如教育、咨询等行业的现有运作模式。而像程序员、律师、教师、医生等工种的生产效率也将会极大提高,应该说它对于整个经济体的影响力是比较全方位的。
李子昂:
DeepSeek的开源策略和低成本高性能特点,可能有利于其在游戏、传媒、医疗、教育、自动驾驶等多个行业和领域拥有广泛应用前景。
随着大模型竞争格局的逐步清晰,我们认为DeepSeek有望在全球AI市场中占据重要位置。其技术优势和应用前景或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开发者关注。
方磊:
大模型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是DeepSeek的核心竞争力,有望推动DeepSeek在行业里保持技术领先。未来通过不断地优化技术、完善生态建设以及拓展应用场景等,DeepSeek有望在大模型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在医疗、交通、教育等多领域实现应用落地,并率先成功实现商业化,整体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刘洁:
DeepSeek的长期价值取决于两大维度:一是技术迭代能力,是否能在多模态和小样本学习等方向有所突破,扩大应用边界;二是商业化深度,在企业服务、消费端、硬科技结合等场景的落地效率将是关键,例如自动化流程、数据分析、内容生成、自动驾驶等。
国产AI产业有望迎来增长空间
中国基金报:当前中国AI产业链整体估值情况如何?DeepSeek火爆提升了春季行情的AI风向,其将为国产AI产业链重估与业绩带来怎样的影响?
谢屹:
坦白说估值已经较高。从投资的角度看,其性价比是相对较低的。不过在产业诞生初期,其股价估值通常与成熟期的企业是不同的,它往往蕴含了对未来盈利的大幅增长。对于产业趋势的判断和企业自身的判断会存在较多挑战。
王文龙:
目前AI产业链几个环节:算力、模型厂商、下游应用的估值都低于美股同类公司估值。DeepSeek出现打破了中美AI能力因为芯片的掣肘差距越拉越大的格局,中国的算法能力具备领先性。国内AI下游应用公司都打开了新的场景空间,可能很多公司会有新的成长曲线,目前能看到的是AI终端、自动驾驶、机器人、AI agent等都逐步实现落地。
秦毅:
理解估值的核心是理解DeepSeek发布的新模型对全球AI产业带来了怎么样的变化。这对于大量中小应用开发者来说,是真正意义上性能接近GPT-o1,且用得起的模型;对于大量C端用户,是真正意义上一款性能接近GPT-o1的、随时可以免费体验的产品。因此我们认为整个AI产业链的价值分配,从上游算力切换到下游应用,DeepSeek的出现是重要的分水岭。因此目前下游各类AI应用以及相关产业链的公司,在未来有较大的发展机遇与投资机会。
辜若飞:
DeepSeek的火爆将为国产AI产业链带来显著影响。其开源和低成本特性,使国产显卡用于推理的性价比和投资回报率急剧上升,推动AI硬件加速发展。同时,DeepSeek降低了AI应用和硬件的使用及开发运营成本,促进AI硬件放量。此外,其强推理能力、低算力成本和开源属性,将推动AI应用的普及和商业化,为国产AI产业链带来重估契机。
方磊:
目前来看,中国AI产业链整体估值处于相对偏高水平。短期看DeepSeek火爆对A股中人工智能标的影响更多的是估值重估和估值提升,对相关标的的业绩影响并不大。虽然DeepSeek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链的繁荣奠定现实基础,但目前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产业链的商业化途径尚不成熟,A股上市公司中AI相关产品的收入占比较低,后续各家公司依托DeepSeek模型打造的相关产品和场景落地进度仍具有不确定性。
刘洁:
中国AI产业链估值或将重构,从“主题炒作”到“业绩验证”演绎。当前中国AI产业链估值呈现结构性分化,AI硬件层市盈率中位数约40倍,低于美股同类公司,性价比凸显;AI应用层中,部分企业仍处于亏损阶段,估值依赖PS,需要警惕泡沫风险。
DeepSeek对产业链的影响将分为三个阶段:短期来看,在情绪驱动下,算力、数据标注等上游环节估值提升最快;中期来看,模型落地带动垂直应用企业业绩兑现,具备真实收入增长的标的将跑赢;长期来看,AI生态主导者或将获得“平台型溢价”。
算力、机器人、应用等领域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中国基金报:DeepSeek的技术颠覆带来的是AI行业的多元化,有望加速AI行业的普及繁荣,具体细分到行业子板块来看,哪些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赵凤飞:
第一,算力端可能还会有表现机会,但重点会从训练端到推理端ASIC(应用型专用集成电路)。第二,硬件和软件的应用层面。市场普遍认为,硬件应用落地可能更快,比如AI眼镜、AI耳机、AI陪伴玩具等,很有可能在2025年爆发,包括上游芯片、模组、生产产品的公司以及做IP的公司都可能受益;软件方面,AI Agent(人工智能代理)会是2025年的一大热点。第三,关注A股在AI行情中的角色转变,过去两年AI行情唯美股市场“马首是瞻”, 但随着下半场应用端的加速落地,AI投资的下半场可能转化为以国内为主。
谢屹:
一方面是人工智能的提供方,比如DeepSeek自身和其上下游的云服务器、芯片、算力算法的提供者,他们大概率会率先受益。其次是人工智能的应用方,例如教育培训、咨询服务、销售客服,甚至玩具行业我们都已经看到了不少应用。我们预计未来将会有新的应用不断涌现出来。
秦毅:
过去两年基于GPT-4级别的应用没有达到市场的预期,而DeepSeek-R1给予工具类应用和Agent应用更多的可能性。对于所有不擅长做大模型,但是有清晰的落地场景的公司,都是潜在利好。值得关注的具体方面包括:To B端的各类垂直应用;智能驾驶;端侧AI,包括手机、PC、各类IoT设备等;机器人;AI类的软件应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