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知乎日报
提供最好的资讯评论,兼顾专业与趣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知乎日报  ·  知乎瞎扯|人可以后知后觉到什么程度? ·  6 小时前  
知乎日报  ·  知乎图书新品上新——给 6-12 ... ·  昨天  
知乎日报  ·  想紧跟 AI 时代浪潮,看这一篇文章就够了 ·  2 天前  
Quora文选英语  ·  Quora_你最近最快乐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 ·  2 天前  
知乎日报  ·  世界上第一个养猫的人是谁?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知乎日报

格斗孤儿被网友们「逼回凉山」,我们担心的一幕最终还是来了

知乎日报  · 公众号  · 问答  · 2017-08-19 22:21

正文


题图:视觉中国


如何看待「恩波格斗」山区孤儿练武,参加表演赛,后被网友声讨,最终政府要接回这些孩子?


知友: 王志安 (4700+ 赞,知乎编辑推荐)


格斗孤儿:终于被「逼回凉山」


昨天,成都恩波俱乐部,一场残酷的离别在哭声中上演。凉山州越西县政府工作人员和 12 名孩子的监护人来到这里,要强行将在这里训练的格斗孤儿带走。


▲ 现场抹眼泪的孩子们


恩波俱乐部一共有 18 名来自凉山州的孩子,其中有 17 名来自越西县。舆论发酵后,已经有 5 名孩子在第一时间被监护人带走,剩下的 12 名,跟随恩波俱乐部去了马尔康。在马尔康期间,剩下 12 名孩子的监护人,一直在和恩波俱乐部联系,还是要把孩子接走。我们《局面》栏目,就是这个时候对孩子们进行的专访。


采访孩子时,我们都心怀侥幸,希望《局面》的节目播出,这些孩子的命运能够改变。毕竟孩子们在接受采访时,都明确表示自己不愿意回去,我们的节目也介绍了孩子们在恩波俱乐部生活,学习,训练的全貌。他们在这里生活很好,晚上也在上文化课,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这里有梦想,有希望。


但是,事与愿违,我们担心的一幕最终还是来了。


还记得我采访时说不走的那个阿杰么?他的爸爸出车祸去世,妈妈抛下他们姐弟三人改嫁了。他来恩波俱乐部已经有两年,网上最早流传的视频里,就有他的影像。


▲ 阿杰被爷爷拖拽着


昨天,他被爷爷强迫按了手印。爷爷是拿着印泥印在阿杰的手上,再拿着写好的协议贴在孩子的手指上,必须走。阿杰哭成了泪人,其他孩子也哭成了泪人,教练,还有恩波也哭了,现场哭成一片。


▲ 阿杰被迫按了手印,哭成了泪人


昨天晚上,我重新打开我采访这些孩子们的视频,阿杰在采访中神采飞扬。


说到自己的文化课成绩不好,只考了 50 多分,他不好意思地笑;看到他说山里的孩子第一次看到大海,「原来海是那么大,海水是咸的」;看到他说自己的偶像是李景亮,将来要打 UFC,看到我问他,「想回去么?」他说,「我不回去」。「如果非要你回去呢?」他重复一遍说,「我不走」。


看完采访,再看哭着耸动的肩膀,被爷爷拖拽着离开的阿杰,悲从心来。


▲阿杰曾经说什么也不愿意回去


世界上最残忍的事情,莫过于给一个人希望之后,再从他们手上夺回去。


我相信,在这样的舆论风暴下,这些孩子被带回大凉山,短期内一定会得到「妥善」的安置,但问题是,这是关心么?这是爱护么?这些孩子经过几年的训练,拳脚已经有模有样。他们飞跃过天空,见过大海,他们现在需要的是实现自己的梦想,登上 UFC 的赛场,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课桌和学堂。


▲墙上挂着俱乐部队员的照片


什么叫以爱的名义伤害,大约就是这种吧。


当他们没有饭吃的时候,告诉他们将来会好的,要有梦想;


而当他们真的有了理想,并且为之奋斗的时候,又和他们说,你们现在最重要的是学习,这个不行。


心痛,无语,悲凉!


▲ 离开的车上,孩子在伤心的哭泣


这些孩子们的未来,会面临更多的未知困难,他们也许要拿出比之前「走出来」时更大的勇气,才能面对更加困苦的现实。更大的可能是,他们会在「无微不至」的关心下,读完小学,然后,泯然众人。像他们的父辈一样,在那个毫无希望的土地上,种土豆,吃洋芋,外出打工,甚至偷盗,吸毒。


很遗憾,我们的节目没能改变这些格斗孤儿的命运。我们能做的,就是闻讯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全程记录下了这真实残忍的一幕。


有时候,媒体的力量很强大,一篇报道的发酵,让这些走出大山的孩子,再次被逼回凉山。


而有时候,媒体的力量又很渺小,你倾注再多的注意力,也无力改变。


此刻,这些格斗孤儿们应该刚刚回到他们熟悉而陌生的大凉山,说祝福太虚伪,我只希望,未来的某一天,他们坐在田间地头劳作间隙,还能记得他们在恩波俱乐部挥汗如雨的时光,记得他们和王局一起谈论理想时,眼中的光芒!


我会永远记着!


知友热评


在微博上看了《局面》的采访和跟踪,很难过最后这个结局。谢谢王局!


——卞卡


知乎机构帐号:VICE 中国 (80+ 赞,知乎编辑推荐)


相较于那些苦涩的泪水 我们却看到了少年心气


——藏族格斗少年们另一个版本的人生


对于恩波格斗里这些突然被打上 「格斗孤儿」 标签的孩子们来说,打拳是一件关乎命运的事。


在恩波格斗之前,我们最先接触的是四川省奥龙摔跤队。听说摔跤队的资助者是信奉藏传佛教的生意人。在四川,这种养着一批来自川西地区格斗选手的拳馆,并不止恩波格斗这一家。通过摔跤队教练的引荐,我们才得以进入恩波综合格斗训练基地。


一部分小孩正在教室里上中文课,一部分小孩正在进行摔跤训练。再往里走,是成年选手训练区,俄罗斯籍大教练正在监督一线选手们进行拳击训练 —— 那是我们第一次见到班玛夺基。



他独自一人躲在角落里,见着摄像机在拍他,他不害羞,也不好奇,默默地继续训练。


对被专门培养成为职业格斗士的他们来说,从高原上下来,从深山里出来,加入恩波格斗的那一刻,他们就改写了自己的命运,突围而出。在应当肆意挥霍青春的年纪里,他们在成都远郊的农贸市场里度过青春期,远离城市文明,拒绝外界诱惑,刻苦训练,期望有朝一日能站在 UFC 的国际舞台上。



我们见面一年后,在《武林笼中对》职业格斗比赛中崭露头角的班玛夺基,被电影导演相中,即将出演以熊朝忠为原型创作的电影《金色腰带》,演男一号。


班玛夺基现年 19 岁,他拥有了在 UFC 以外的第二个选择 —— 成为武打明星。



制片人说:「因为这个人物角色的背景跟夺基比较相似」


他在 7 年前做了一个决定,这让他过上了吃喝不愁的生活。7 年后的今天,他站在人生的第二个拐点上,被更多人看见,有了名气,也有了选择。


「这几年我像是一直在高速路上跑着,别人可能会拐一下,转了个弯,但是我没有。」 班玛夺基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们心里都「咯噔」了一下。



恩波格斗背后的是非对错,不需要我们去评价。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恩波格斗像是游走在灰色地带的边缘社会,在这里,人与人之间用拳头对话。恩波给川西贫困家庭的孩子、孤儿们,建造了一座城堡,却又像一座围城。


舆论发酵之后,我问俱乐部经理:


「真如网络报道所说,孩子们被遣返回原籍地了么?」


经理说:「是的,已经走了一批。」


「但回去之后怎么办呢?」


「我们也没办法啊。」


我们跟随班玛夺基,纪录下他 2017 年的首场战役,跟他见了见电影制片人,一起回了趟阿坝州。


文字:四宝(制片人)


———————————————————————————————————————————


我采访过恩波格斗俱乐部,这里唯一的问题是精神层面的



这里距离成都只有三四个小时车程


我们也许是网络上最早发布关于恩波格斗俱乐部信息的媒体。2017 年 1 月 24 日,一篇名为 成都有一家藏族少年组成的搏击俱乐部 的文章出现在 VICE 的首页,我是文章的作者。一两个月前,同事 四宝 将恩波格斗俱乐部的信息分享给我,我拿到的时候有点纳闷:


  1. 在百度搜索关键词恩波,出现的相关词有「藏族黑社会老大」、「黑水恩波女儿的婚礼」;

  2. 在一些网页中,恩波的工作被传与沙石相关 —— 标准的码头老大职业;

  3. 这些孩子来自川西,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对于好多四川人来说,川西与四川其他地区是不相关的,那里 「非我族类」,是旅游的地方。你可以从桃坪羌寨出去,翻过四姑娘山,去往 4000 多米海拔的色达。我在 2016 年冬天就这样干过,刚离开成都 2 小时车程,周围的人就换了肤色,都被太阳晒的又黑又干。在车站等车,一群人围过来,用少民口音的四川话拉活儿。我被身后那声巨响吓到了,其实朝我大喊的司机还在街对面。


我打算路经红原,去往色达。站在路边举牌,希望能搭到车。十来分钟就停下了两三辆:一辆是载客大巴,司机希望收费 50,我觉得不好玩就拒绝了;第二辆车跑得飞快,从我身边掠过二十来米一脚急刹,却因为堆满物品放不下我的包,只得作罢;第三辆是个空的面包车,就上了。


在离开前,我问过羌族导游川西是否安全。导游说,如果你到了深一些的地方,在街上不要与人说话,特别是摩托上穿着民族服装、包着脸的人。我把自己的顾虑告诉了搭车司机,他自己就聊开了:08 年的时候,这里 (离成都三四个小时车程) 的人会在网吧打针,也就是冰毒,光明正大、无人可管 —— 不知有没有吹嘘的成分。但司机接着说,「主要是提高性能力,小伙子你也可以试试。」我把这当做贩毒的暗语,赶紧表态拒绝。司机说,现在已经没有了,国家在大力整治。


川西高原有 23.6 万平方公里,整个四川也才 48.6 万。我靠在椅背上,睡不着,因为窗外的风景很美。


穿过一个隧道,景色就完全变了。之前的丘陵与小树成为看不到尽头的草原,路牌上写着,海拔 4200 米。到了红原,一幅上世纪末的县城景象 —— 被强行浇来的水泥、飞快的摩托和少民服饰,一切都显得荒唐至极。昨夜开始的小雨把道路弄得全是泥巴,很快又被太阳晒干。我找到一家牦牛酸奶,里面混着冰碴,甜得可怕却异常好吃。回到酒店,刚躺下就听到窗外有声。打开窗户,下冰雹了,比指甲还大。我开始头疼,高原反应。缓解的方法是出去走走,希望能分散注意力。三四个修路的大叔在聊天,我靠上去问了问附近哪儿有好玩的地方。他们特别自来熟:这里什么都没有,倒是有地方找小姐。我提到这里应该有不错的景点,他们才正经了一些,说这个时节的草都枯了,走着都不方便。倒是那个刷经寺你可以看看。我顺着他们指的方向望去,一望无际的尽头处,立了一个建筑。那是他们的信仰,天和地之间唯一的东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