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公众号“
马格北”(微信ID:markthem
)授权转载。
公元前202年1月,项羽终于在四面楚歌声中被干掉了。
2月,刘邦在山东定陶即皇帝位。但这个时候,产生了一个问题。
定陶,只是权宜之计。
定都,乃是千年之计。
在此之前,中国真正意义上的京城,只有三个。
周文王周武王建设的西周首都酆镐二京。
周平王迁徙的东周京城洛阳。
秦孝公建立的秦都城咸阳。
而其中,咸阳和酆镐之间的距离又相当近,这片地方,被称为关中。
所以,刘邦此时的选择,就是两选一。要么关中,要么洛阳。
刘邦偏向于洛阳,他甚至已经搬了进去。
刘邦一起打天下的老弟兄们,也偏向于洛阳,毕竟,他们又不是秦人,而关中离他们的故乡太远了。
项羽不是说过吗?富贵不归乡,就如衣锦夜行。你买件新衣服,愿意拍张黑乎乎的照片晒朋友圈吗?
何况当了皇帝。
当然,官方的理由绝不会这么肤浅。从地理位置上看,洛阳,处于当时整个中国的正中心,而关中,偏西了一点。
天子居中而治,四面八方来朝,没有比这更堂皇的理由了。
而且,老弟兄们以历史的经验教训来告诉刘邦,周定都洛阳,虽然后来式微,但至少也传了几百年。
秦呢?定都咸阳,才传了十几年,就没了。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只有一个人摇头。
张良。
育良书记要搞侯亮平,但他会亲自出手吗?
不会的。那既不符合身份,也不利于行动。
所以,育良书记会找一个市里的检察长肖钢玉。
张良当然也不会自己出面,他还不到出手的时候。
然后,就发生了一件怪事。
那一天,刘邦的宫殿外,来了一个人求见。
这个人穿着破破烂烂的羊皮袄,说他是个臭要饭的也不为过。
这种人到我家,估计我都不会开门。
但偏偏刘邦接见了他。
不过说话之前,刘邦赐他吃了顿饱饭。
当然,并不是每个要饭的都能得到刘邦的接见。这个人能够见刘邦,是有同乡引见的。
司马迁写史记时,只说这个同乡叫虞将军,连个名字都没有。而这个穿着羊皮袄的家伙,虽然有名字,但关于他的身世,司马迁也只字未提。
因为司马迁也不知道。
司马迁只知道,这个人叫娄敬,齐人,正准备去陇西戍守边塞。换句话说,就是个边防士兵。
虽然有同乡引见,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虞将军,又能有多大的能量,让刘邦接见一个戍边的普通人呢?
但刘邦接见了。因为娄敬要向他汇报一件事,大汉的首都,到底应该定在哪里。
吃饱了饭,娄敬开始问问题。
——看来皇上您是准备定都洛阳了?
——不错。
——是想和周天子一样治国吗?
——不错。
——那你知道周公旦当初辅助成王,为什么要建造洛阳,最后还以它为都城吗?
——您倒是说说呢?
——洛阳这个地方确实处于中原最核心的位置,但是却无险可守。
——那周公旦干嘛选择这里。
——周公旦的用意是,洛阳不是无险可守吗?所以历代周天子,就必须以德服人,不然你骄奢淫逸虐待老百姓,老百姓一造反,周朝就玩完。其实,这属于一种倒逼。
这就是孟子所说的“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那不正说明洛阳是个不错的选择嘛。
——然而皇上你想啊,周后来为什么灭亡了呢?不是因为周天子没有德行。
有权有德,人家就服你。无权有德,你就是个老实人,不欺负你才怪。社会就是这么现实,哪能活在周公的梦中呢?
——您想,您是怎么取得天下的?还不是枪杆子里出政权吗?
——所以,您想像周天子那样以德服人也不是不可以,但总得有个坚强的后盾啊,退一步说,也得给自己和后代留条后路啊!
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西有散关,北有萧关,所以这个地方叫关中。
进可攻,退可守!换句话说,关中,就是最好的后盾,也是最好的后路。
——您在这个地方,一样可以以德服人,而万一以德服不了人的时候,哪怕外面像春秋战国那样乱成一团,您也可以安居关中,守住函谷关这个咽喉。
这就相当于您躲在碉堡里用大狙,想秒谁就秒谁,想爆哪个头就爆哪个头。
要想长治久安,既要靠德,也要靠势,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定都关中,取秦之利,去秦之弊,此为千年之计!
刘邦心动了!
但是仅靠这个穿羊皮袄的家伙打着饱嗝说出来的东西,能信吗?
这时候就得张良上场了。
皇上,娄敬的建议,这个可以有!
其实,选关中还是选洛阳,这不仅仅是个定都的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
选洛阳,其实就是要继承周制,搞分封,那才是你这帮老兄弟真正的目的。
但是分封好了,他们爽了,您呢?
毕竟现在搞分封,和周武王那个时候不一样。周武王身边都是什么人?姜子牙、周公旦、召公奭,那都是忠心耿耿的人啊。
您再看您身边的,韩信、英布、彭越,哪个是好惹的主?跟你打项羽的时候,就暴露了他们的狼子野心。
首都放在洛阳,四面除了条条通往京城的大路,根本无险可守。等他们的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难道你要说,以德服人吗?
所以,退一步说,就算要分封,您也得在关中!
第二天,刘邦就起驾关中。
啥都别说了,快上车吧!
五十年后,当周亚夫带兵从长安出发,一路向东直奔洛阳平定七国之乱时,汉景帝一定很感激他爷爷的这个决定。
关中是定下来了,但是具体在关中哪里建都呢?
刘邦去的第一站是栎阳。
栎阳是秦的故都,秦孝公和商鞅变法,就在这里。
但是栎阳太小了,商鞅变法之后,秦国逐渐富强起来,从秦到山东六国,越来越多的人往栎阳跑。
虽然那时候不存在学区房的问题,但说真的,栎阳的交通压力巨大。
公元前350年,那是一个春天,秦孝公在栎阳的西南边画了一个圈。
这座新城,将和栎阳、蓝田大营,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商鞅说,此地处处向阳,就叫咸阳。
咸阳确实被秦孝公建成了一个大都市,据说鼎盛时期,咸阳城有近50万人口。
而且咸阳还是绝对的国家级卫生花园城市。
根据秦法,赶车的牛马在咸阳街上随地大小便,主人的鼻子就要被割掉。更别说宠物了。
当沛县的流氓刘邦率先打到这里的时候,眼睛都花了,看哪都是地标性建筑,当然就不想走了。
然而当时,萧何说,你必须离开,不然小心项羽追杀你。
不过现在,刘邦打败了项羽,哥可以去咸阳了吧?
萧何说,还是不行。
因为咸阳已经被项羽几把野火烧的差不多了。
那就在废墟上原地再建呗?
就像搞装修,同一个小区,你是愿意在新的毛坯房上装修呢?还是把二手房的装修敲掉再重装?
是我,情愿毛坯房啊,二手房还贵一点呢,我又看不上你的装修,我还得雇人敲掉,等于又要多出一笔钱。
那就是了,而且,为千年之计,咸阳还是太小了。我们要考虑到今后的发展。万一以后成了国际大都市,大家都往这里挤呢?
所以,我们应该在咸阳附近,再造一座新的城市。
那你说,在哪儿造呢?
秦始皇有个兄弟,当年被封到了咸阳南边的一个乡。
这个兄弟,封号叫长安君,这个乡,就叫长安乡。
刘邦说,长安?就这儿了,长治久安嘛。
公元前202年,又是一个春天,刘邦在咸阳的东南边画了一个圈。
萧何啊,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你就可劲儿造吧!
64年之后,当张骞带队从长安出发,一路向西开创丝绸之路的时候,汉武帝一定也很感谢他太爷爷的这个决定。
刘邦定都长安,虽然并没有完全解决分封的问题,但他确实做到了一点——
从公元前202年刘邦定都,到公元904年朱温挟持唐昭宗离开,期间虽然并未一直作为京城存在,但长安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乃至成为国际大都市,足有千年之久。而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
这确实是千年之计。
在史记中,司马迁专门写了一章,《刘敬叔孙通列传》。
刘敬,就是娄敬。刘邦觉得他功劳极大,故赐姓刘。
刘敬,你值得拥有。
60万太平军不敌1万湘军:太平天国后期战斗力为何断崖式下跌?
1862年10月,忠王李秀成率领号称60万之众的太平军精锐回师雨花台,而湘军此时能勉强不过1万人。在历时46天的战役中,太平军竟然未能打破敌军对天京的围困,其战力之低下,令人瞠目结舌……
△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