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心榜
200 万心理工作者的从业指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封面新闻  ·  铜梁龙马明日开跑! ·  2 天前  
封面新闻  ·  铜梁龙马明日开跑!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心榜

林祺堂博士:一只耳朵听见伤痛,另一只耳朵听见渴望(含案例分享)

心榜  · 公众号  ·  · 2024-11-05 11:40

正文

壹心理旗下心理行业媒体

200 万心理工作者的从业指南


帮来访讲好故事,也是一种心理治疗方式吗?
怎么样从来访的故事,挖掘背后的资源?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叙事治疗,那你一定不要错过今天的内容!
本文内容节选于 《叙事治疗训练营》 ,由林祺堂博士主讲的 【叙事治疗入门】
(本文共计3295字,预计阅读时间需9分钟)
文末可免费领取本文试听课



01

叙事疗法

以来访为中心的咨询模式


对叙事疗法来说,很多时候人们会受困是来自于整个社会隐形的一些要求。

如果没有达到或者是他想要活的样子跟整个社会期待的样子并不一样。

可是,不一样,就一定是不好吗?

后现代非常强调:去病理化。

不是用一个人生病的理解角度来理解人,人碰到的困难挑战是极为正常的。

我们成为咨询师,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证明自己多聪明、多有魅力、多厉害,这都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得是你可不可以让困顿的来访者茅塞顿开,找到她的幸福。

以来访者为中心的协助方式,谦卑尊敬地聊天

因为来访者是他生命的主人,他的生命他最了解。

后现代有一个极为特殊的理解的位置叫做not knowing

我们不先入为主地认为我比来访者更清楚,更了解他。

我们怎么样在好奇谦卑地请教过程,让来访者告诉我:

“他最想被了解的心理的境遇在哪里?”

说不出来的故事最想被听懂。为什么?

因为我们很担心听的那个人有没有能耐,他会不会用怪异的眼光看着我们,他有没有接纳?

面前那个人对我也没有尊敬,有没有带着想要了解我的神情在靠近我。

我才会愿意说我心里面真正想说的,如果不是,我会说比较安全的议题,不会被别人觉得奇怪的议题......

林祺堂老师亲授 《1年制叙事咨询师培养计划》
仅剩 8 个名额, 11.8 开营,把握最后的机会!

双十一活动期间,还有幸运抽奖活动哦
Ipad、小米打印机、按摩机、养生壶...
100%中奖

⬇️添加顾问,咨询课程⬇️



02

新手对叙事疗法

误区Q&A

关于叙事治疗,浓缩一般初学者的一些了解:


1、 我学不来,这是一个需要会说故事的学派?


所谓的说故事,它是一个隐喻的说法。


来访者说他很想说的一段一段的经验,可能零零落落的,讲得可能不是那么完整。


可是他经历的那些一个又一个的经验,我们用故事理解的角度理解起来。


所以来访者不管他一个小时,只说五句话,或者他一个小时说的45分钟都在说他想说的故事。


所以我们怎么样听?才能听得懂?听到让对方还愿意继续说?这就是我们的功力所在。


2、要问一些很梦幻的问句,问一堆的问题?


提问很不容易,是一门智慧,你怎么问问题让别人开启他内在好的探索。


我简单结构咨询师跟来访者的对话沟通:说、听、问、思、行。


来访者说,咨询师要好好听,所谓的听就是一个理解的过程。


你有没有听懂,愿不愿意听完?


听懂之后你要问,你怎么问才能引导一个人怎么开始反刍、整理他所说出来的这些经验。


你问了好问题,来访就会进入好的思考、好的整理。那好的思考整理就会有行动力出来。


我常开玩笑,我们华人过年走亲戚时候都会来关心你。


而这些他们关心的问题让我们都不太想回答,。


他们常常会问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小孩,年终奖多少……


我常开玩笑说,我们大部分人内在有共通的答案,叫做关你什么事。


问这些问题是为了谁?只是为了问问题的人好奇而已。


对被问的人有没有带来帮助或幸福。


3、那我不够感性,怎么办?


我不够柔软,不适合这么一个感性的学派


我们常说焦点是理性的,叙事是感性的。


两个思考点,不够感性,所以我们来练习,让我们心更柔软。


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当你内在更柔软、更有涵容的空间。


更能够去接纳和共情一个人。


另外一个思考点是什么,找到自己的优势,那我是不是一个很能够理性引导的人呢?


那你可能更适合学焦点解决的引导方式。


4、好像一直在说故事......好像没有解决问题?


有人对叙事疗法说这一直在说故事好像没有解决问题。


叙事疗法很重要地在引导来访者找到Prefer identity。


翻译成中文就是偏好的自我认同,翻成大白话他很想活成什么样子。


他透过这些烦恼的事情他不想要这样子活,那他真正想要活成什么样子?


所以叙事疗法的咨询师心里要有一个很清楚的明灯,


所以它好像没有解决问题,可是他根本上引导一个人走心理,它是攻心的。


它直接是引导你内在的心走向安顿你内在的新的一个学派。


我印象很深刻,一个学生跑到我前面来说:


“祺堂老师,你三个月前问我的问题,我有答案了。”


叙事的提问会让问题放在他心里面慢慢地发酵,


然后让他愿意去思考,愿意好好去思考。


然后当时机成熟,他就会蹦出答案来,有些觉察跟启发。


所以不急着要人家马上回答,


你向生命提问的问题真的需要慢慢沉淀的。


5、没有清楚的治疗目标和步骤,不知道怎么应用?



某种程度来说,它有治疗目标的。


叙事疗法有两条故事线,


主干故事, 一个叫做被问题充塞的故事线, 就是来访者说的故事,活得很悲惨,很难受。


一个个交叉就是生命中发生的经验。


另外一条叫做偏好故事线或者叫支线故事 比如说他想要谈什么样的恋爱,他想要跟什么样人组成家庭,他的偏好故事版本是什么?


咨询师你怎么把这条线找出来、丰厚他、理解他。


下面叫行动蓝图,这故事是怎么发生的?


这段经验对你的生命带来什么样的帮助,对你生命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对你带来的价值在哪里,这叫自我认同蓝图。


叙事是引导一个人“知行合一”的理解,当你知行合一的,你就会产生what,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how我要怎么继续做?

我要继续带着重要的东西、让它在我生活中实践出来。

这就是咨询的目标。

如果你也被叙事疗法深深吸引,立志要成为一名叙事咨询师。

那我非常推荐你林祺堂老师亲授 《1年制叙事咨询师培养计划》

仅剩 8 个名额, 11.8 开营,把握最后的机会!

双十一活动期间,还有幸运抽奖活动哦
Ipad、小米打印机、按摩机、养生壶...
100%中奖

⬇️添加顾问,咨询课程⬇️

🔥全年151小时,0-1从入门到精通。

🔥林祺堂独创体系,完整的叙事咨询基本功。

🔥7重学习体验,直播+读书会+咨询示范+案例督导+小组练习等等



03

叙事跟其它流派的区别



叙事我们说就是讲故事,为什么用故事来当做疗法的一个名字?

因为故事就是描述经验的最小的单位。

事实上,心理治疗上很多学派都说他们都在说故事

印象很深刻,我在广州上课的时候,疗养院的院长说:

“我们学精分的,精分也都在说故事”。

叙事疗法,跟其它的学派的说故事有什么不一样?

我觉得最不一样是:我们不是只引导他把故事说出来而已,

而是引导他去觉知地说,就是让他知道他在说什么?他是怎么说的?

更重要的是我们讲叙事要双层聆听,

听他的抱怨还要听出他抱怨底层的渴望。

怎么样从一个一个的抱怨、充满困境的挑战当中,

知道他真正在乎跟重视的渴望是什么。

这才是它要实践出来的很重要的精髓所在。

我们不是要让来访者证明他是全世界最惨的人

有些时候我们边听着悲惨的故事,一个接一个,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谈感情都好悲壮,10次恋爱10次都悲壮地结束。

在里面除了你听到悲壮、悲戚之外。

他10次慢慢学到了怎么爱人,他学到了他想怎么被爱?

他有没有学会一点点爱自己的方式?


所以我们怎么透过我们的陪伴,从来访者这一段悲惨故事里面。

萃取出他极为在乎跟重视的是什么,我们把这些整理起来。

这就是会架构出他很想活出一个符合这些价值的生命。

这个版本才是他真正想要的。

所以我们带着来访者把故事听得更深刻一点,

听懂他内在最想被听懂的,引导出他想活出来的价值在哪里、意义在哪里、

让他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让他满意地活出他幸福的版本。



04

什么样的故事

才是叙事咨询要引导的方向


常常有学生会问道:什么样的故事,才是叙事咨询要引导的方向?


我们要去觉知抱怨中他很在乎什么、很重视什么。

是我们咨询师引导来访者在说了一个一个的经验,更懂得自己 这么坚持不放弃在做什么。

直到咨询师这样问我的时候,我才赫然发现的确是这样。

针对、公不公平的事情,我会极力的在乎,原来我是个很在乎公平的人。

当不公平的时候,我会很难受,所以我需要爸爸妈妈公平地对待我们这些小孩。

我需要老师公平地对待这些学生,我要上司公平地对待这些下属。

所以我生命中,原来我在乎公平,为什么我这么在乎公平呢?

越深刻地了解自己,你内在就会有一种力量,我的生命要创造,我要活出这样的精神。所以也许我就很适合来当律师。

所以心理咨询叙事疗法是要引导一个人更懂他自己,更懂他生命中在乎的价值是什么。

看完,如果你还对叙事治疗意犹未尽,想深入学习叙事治疗。

欢迎你跟着林祺堂老师学《叙事咨询师全年培养计划》。

仅剩 8 个名额, 11.8 开营,把握最后的机会!

双十一活动期间,还有幸运抽奖活动哦
Ipad、小米打印机、按摩机、养生壶...
100%中奖

如果还没想好也没关系,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顾问领取试听课,或咨询课程详情哦~

⬇️添加顾问,咨询课程⬇️


—END—


壹心理简介:

国内专业心理健康服务平台,专注于心理健康的全民普及。创业 13 年来,用户覆盖 137 个国家和地区,从最初的心理知识科普,发展到包括心理体检、心理培训、心理咨询、组织(学校)心理服务等在内的多形态、立体化的综合性心理服务平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