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六妈罗罗
六妈关于婴幼儿辅食喂养以及儿童教育、亲子游攻略的靠谱分享,以及少而精的独家团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学家庭育儿  ·  孩子口腔溃疡,劝你别用xx霜!更推荐这3种做 ... ·  14 小时前  
科学家庭育儿  ·  这样记单词效率翻倍!小学娃8个月搞定1500 ... ·  昨天  
丁香妈妈  ·  孩子发脾气时,请一定允许他「好好生气」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六妈罗罗

孩子做噩梦了?这里有一些亲测有效的方法

六妈罗罗  · 公众号  · 育儿  · 2019-07-17 09:00

正文

前两天跟朋友聊天,说到关于孩子做梦的事儿。她说她家4岁多的儿子最近总爱做梦,早上一睁眼就给她讲一通昨晚上做的梦,各种各样、天马行空的什么内容都有。有的时候,她还会看到孩子睡着后的脸上出现伤心或者痛苦的表情,似乎是在做一个让他不舒服的梦。朋友觉得有些担心,她不确定这是不是意味着孩子的睡眠质量不好,有没有可能会影响到他的生长发育。


正好咱们团队有个小伙伴前阵子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我们在选题会的时候还专门讨论了一下。大家一致认为, 对于爱做梦这事儿,在孩子中其实还挺普遍的,好多孩子都有这个阶段,只要睡眠时间足够,白天孩子又没有明显的精神不振的情况,就不用太过担心。

美国参与医学学会(Society for Participatory Medicine)创始主席,儿科医生Alan Greene博士曾说过,人的睡眠是有周期的,刚入睡的时候是轻度睡眠状态,接着会进入深度睡眠状态,然后又会回到轻度睡眠状态。对成年人来说,这个周期大概都会持续90分钟,而小孩子只需要50分钟,也就是说, 一晚上重复的睡眠周期次数孩子明显比成年人要多 ,所以对于“做梦”这件事,孩子也比成人的次数多,尤其是小婴儿,做梦的次数更频繁。这是大脑的一个正常反应。


至于梦的内容,Alan Greene博士说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尤其是3岁以后,他们的想象力越来越丰富,很多实际上并没听过也没见过的事情,他都有可能自己天马行空地想象出来,体现在晚上的梦境中,就会呈现出一番光怪陆离的景象。所以对大部分孩子来说,他们的梦境很神奇,即使是出现从没见过的小怪物,他们也会因为心里的好奇,觉得很好玩。


另外,孩子想象力在发展的同时,他们的各种情绪也在发展,“恐惧”和“害怕”也不例外 ,所以有时候孩子会对梦境有比较强烈的反应,会感到恐惧,也就是我们说的“做噩梦”了。Alan Greene博士建议妈妈们不要焦虑,因为不管是好的梦还是噩梦,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历的,也是他大脑和情绪在逐渐发育完善的标志。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疏导和处理这种恐惧的情绪,在孩子的噩梦梦境中发掘出积极的一面,对孩子摆脱对噩梦的恐惧很有帮助。


不过有些孩子被噩梦吓到的情况会比较严重,那种恐惧感甚至还会让他们对睡觉这件事都产生抵触。前面提到的咱们团队小伙伴家孩子就是这样。


有天晚上她家4岁的女儿做了个噩梦,第二天早上醒来就跟她说自己梦到有一个8只脚的怪物一直在追她,特别可怕。虽然当时在她的安慰下,孩子情绪恢复了,但这之后的几天,每天晚上孩子都哭闹着不睡觉,说害怕那个8只脚的怪物再到她梦里去。


后来她改变了策略,不再用“梦是假的”“没有怪物”这样的话去安慰孩子了,而是很认真地跟孩子一起探讨, “怎样才能让怪物别再到你的梦里去呢?


她让孩子把梦里的怪物画出来,然后她再在这个怪兽外面画一个大笼子,跟孩子说: “妈妈现在把这个怪物关在笼子里,这样它就不会再跑到你梦里去啦! 她说这招对她孩子很有效。


对这个阶段的孩子,帮助他们摆脱对噩梦的恐惧,我觉得其实还是个要跟孩子“共情”的问题。向孩子传达出你理解他的恐惧,并且会帮他解决掉这个恐惧,比直接跟他说“梦是假的”这个事实要有用的多。


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董事,费城儿童医院睡眠障碍中心副主任Jodi Mindell博士为这些孩子因为害怕做噩梦而不敢睡觉的妈妈们提供了一些解决方法。


首先,一定要认真倾听并理解孩子的噩梦,这点很重要。 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让他可以没有压力地讲出自己的梦,这对孩子释放因为噩梦而造成的负面情绪,非常有帮助。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给孩子传达出一种让他安心的感觉,让他知道现在这里,有妈妈在,是非常安全的。


待孩子情绪平复后,可以给孩子传授一些克服恐惧的方法。 Jodi Mindell博士提出了一个“怪物喷雾”的小方法,专门针对被噩梦中的怪物吓着的孩子。拿一个喷雾瓶,贴上“怪物喷雾”的标签,告诉孩子这是一个可以打败怪物的秘密武器,害怕的时候就拿出来喷一下,怪物就不敢再去你梦里啦!


还有,给孩子一个安抚物作为陪伴,在孩子入睡时留一个小夜灯在房间,不要关卧室门等等这些小细节 ,都可以用来通过给孩子营造安全感,帮助他摆脱对噩梦的恐惧。


关于小夜灯 这点,Jodi Mindell博士说了,虽然是个好方法,但 一定得是在不影响孩子睡觉的前提下。 过亮的光线会影响人褪黑素的分泌,会比较难入睡,所以对于怕黑的孩子来说,睡前留一个光线柔和并且比较暗的小夜灯比较合适。当然,等孩子睡着后我们完全可以再把这个夜灯关掉,保证孩子的睡眠质量。


除此之外,前面介绍的在孩子画出来的噩梦里的怪物外面再画个笼子把它“关”起来的方法,Jodi Mindell博士还有另一种演绎,就是让孩子自己把这个怪物的画撕掉,揉成团,然后再扔进垃圾桶,让孩子有种自己把怪物赶跑的感觉。这一串撕、揉、扔的动作,对孩子释放情绪非常有帮助。


另外,借助绘本故事也能很好地缓解孩子的恐惧。 咱们团队小伙伴给孩子读了一本《吃梦先生之恐惧梦》的绘本,主要讲的是吃梦先生貘先生帮小动物们吃掉可怕的噩梦的故事。


在中国和日本的传说中,貘是专门吃人噩梦的神兽。在这个故事里,貘先生有一个噩梦报警器,只要有小动物做噩梦,报警器就会响,貘先生就会赶过去帮助它们。


小兔子不喜欢吃西兰花,可是在梦里,它却被一群西兰花围住了;鳄鱼害怕看牙医,可是它的梦里有一个可怕的长的很可怕的牙医正在给他看牙……貘先生把这些噩梦一个一个地都吃掉了,小兔子喜欢上了西兰花,鳄鱼也不害怕看牙医了。

故事浅显易懂,孩子的接受度很高。最关键的是,貘先生这个专门吃噩梦的角色的存在,能很大程度地帮孩子排解掉一些对噩梦的恐惧。


最后,如果想主动干预,让孩子少做噩梦,可以从帮助他在睡前调整情绪入手。 孩子会做噩梦还有一部分原因是跟白天真实经历过的事情,以及他内心深处的情感有关的,让孩子情绪激动的事情都可能会让他感到焦虑,紧张和恐惧的感觉也会加重。


睡觉前,跟孩子聊聊白天经历过的事儿,尤其是问问看有没有发生一些让他感到不开心的事情,如果有,就多聊聊并有针对性地开导一下,让孩子在睡觉前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减轻了入睡时的情绪压力,做噩梦的几率自然就小了。

END

罗罗有话说:

六六从小到大做噩梦的次数其实很少,印象中也就三四岁的时候有过那么一两次,后来一直睡眠情况都还挺不错的。 不过这次既然讨论到了这个话题,咱们团队又正好有个小伙伴刚处理了自己孩子的这件事,我想着不如写篇文章把她用的亲测有效的方法分享给大家,给有同样困扰的妈妈做个参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