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金融行业网
金融行业网(jrhycom)——融哥倾力打造的金融第一公号,涵盖财经、银行、保险、证券、股市、基金、信托、理财投资、资产管理、财富管理、P2P网贷、互联网金融和投融资等各类讯息和服务。头条资讯、深度观察、解读八卦,圈子探秘,尽在金融行业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表舅是养基大户  ·  又被打脸了 ·  昨天  
贝壳财经  ·  A股节后首日:DeepSeek概念大涨,券商 ... ·  昨天  
贝壳财经  ·  A股节后首日:DeepSeek概念大涨,券商 ... ·  昨天  
法询金融固收组  ·  十债1.6%与万科债券翻倍! ·  2 天前  
金融早实习  ·  招商银行2025年春季校园招聘开启! ·  3 天前  
图解金融  ·  昔日千亿房企大佬,被抓了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金融行业网

从“ETC热”看国有银行的无奈和茫然

金融行业网  · 公众号  · 金融  · 2019-09-10 23:00

正文


来源 | 大鱼号

作者 | 我想你看我我看你

已获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金融行业网立场。


不久前,某国有银行工作的朋友开始在朋友圈中刷屏有关ETC营销的消息,言辞“激烈”,图文并茂。细问下才知道,目前四大国有银行都在疯狂营销ETC,业绩压力之大超乎了我的想象。

朋友吐槽:他们银行每人每月被分到500个任务,奖勤罚懒,直接与工资挂钩。不仅如此,还要每日晨会通报,夕会总结,下班后或上街下村登门拜访,或直接一张桌子一个电喇叭,当街摆摊营销;有的甚至直接高速口拦路叫卖ETC,导致现在朋友路过没有装ETC的车时,总想贴个小广告,留个联系方式。

朋友吐槽的声泪俱下,听得我也是胆战心惊。虽早有耳闻银行竞争激烈,员工压力大,但还是颠覆了银行员工在我心中的白领人设。

朋友电话吐槽完,意犹未尽,微信轰炸给我许多微信营销段子,幽默之余,也饱含了银行员工在这场“运动”中的辛酸之感。

“ ETC热”从现实喧闹到朋友圈,从朋友圈喧闹到网络,再从网络发酵成银行员工和吃瓜群众的吐槽和疑惑, 不仅仅是银行员工,网络里的吃瓜群众都不禁在问,国有银行这是怎么了?


01

国有银行怎么了?


纵观国有银行这几年的发展,特别是银行业中体量巨大的四大国有银行,经营战略和发展方向都有“跟风”之嫌。

先是跟淘宝的风, 各家银行纷纷推出自己的电商平台。银行卖力推荐,撒钱让利,但平台最后剩下的活跃客户大部分都是自家员工,节日福利明明可以直接发到员工手中,但是一定要员工在自家电商平台上免费订购,再发货冲交易量;费钱费力搞的很多促销活动,一般只有自家员工知道,也成了一种尴尬另类的员工福利。至于比肩淘宝、京东之类的电商平台,我觉得……我们还是跳过这段往下说吧。

再是跟支付宝、微信的风, 各家银行纷纷推出自己的扫码支付,换了各种马甲的二维码支付产品应运而生,其核心大同小异,但比支付宝、微信等互联网公司整整慢了一首歌的时间,市场份额早已瓜分殆尽,客户已经形成行为惯性。同时,各家银行二维码支付基本上都是基于自家手机银行上的功能拓展,导致利用率极低,毕竟手机银行并不是普通民众的常用软件,而微信才是。

除了银行为开拓市场的各种优惠活动,估计很少有人用过银行二维码做过支付交易。道理很简单,微信二维码支付基于近似生活必需品的聊天工具--微信,有着广大的群众基础;支付宝起源于淘宝,有着强大的互联网基因,创新营销意识极强,且财-大-气-粗。

犹记得支付宝推二维码支付时的扫红包战略,煎饼摊、烧烤店、超市、出租车、宾馆、酒店、车站、机场……到处贴的都是红色的二维码,而旁边必是紧挨着一个蓝色二维码,这样红蓝的搭配,由一线城市逐步推向农村,营销策略精准有效。因为,毕竟5块的煎饼,扫红包后5毛拿走,这样的诱惑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禁得住的……

可是互联网工具、互联网经济、互联网思维的更新速度和发展速度还是超出了各位银行大佬的想象,轰轰烈烈的互联网产品往往虎头蛇尾。毕竟原生的互联网公司在日新月异的市场竞争中都如韭菜般,一茬又一茬的起来倒下,动不动体量万亿的国有银行在这场赛跑中占尽了劣势。 “起得晚还长得胖,跑得慢还没方向”是对国有大行在这场竞争中再准确不过的总结形容。

究其根本,国有银行还在用现金时代的思维发展自己的互联网战略, 产品靠模仿,创新靠命令,推广靠人海战术、指标压力和优惠让利。由此导致银行推出的互联网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乏力,竞争力低下,员工想方设法拉人凑数完成业绩指标,甚至捆绑销售,于是乎许多客户并不知道自己开通了某项业务,知道已经开通的客户并不想知道怎么使用,因为他用不到;如果用到也是为了享受一次两次的优惠活动……

所以,往往一阵喧闹过后,总是一地鸡毛。产品鸡肋了,费用白花了,员工累趴了,客户投诉了。

再后来各大国有银行开始跟风国家政策, 普惠金融、住房租赁、再就是现在的ETC……可能还有其他什么政策或者是什么战略,笔者有所遗漏,但是我相信未来仍然会不断“推陈出新”。

其实说国有银行跟风国家政策有点冤,应该说国有银行更多的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比如今日之ETC。


02

国家有政策,银行得响应


今年,国家几大部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加快推进告诉公路电子不停车快捷收费应用服务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发展目标,即到今年12月底,全国ETC用户数量突破1.8亿,高速公路收费站ETC全覆盖,ETC车道成为主车道,并依托ETC实现通行费减免等道路优惠政策。

政府明白,靠自己推进太慢, 猴年马月也完不成这个艰巨任务,行政力量硬来有干扰市场经济之嫌, 于是国家想到了国有银行这只队伍。 人海战术、指标压力、优惠让利(现在银行已经出台了合伙人制度,客户成功推荐他人安装ETC即可立即获得15元微信红包奖励),国有银行的三板斧正好适合推进ETC……

国家有号召,银行得响应。我国国有银行历来肩负着巨大的社会责任,工商银行脱胎于人民银行,建设银行原产于财政部,农业银行曾是国务院直属机构,中国银行中央汇金持股64%,他们的出身决定了他们必须听一些话,做一些事。于是政策层层下达,压力层层传导,于是的于是,就有了前文银行员工的疯狂营销ETC和疯狂吐槽。

其实普惠金融也好,住房租赁也好,其他战略也好,都有相同的道理。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国家推进ETC是不是好事?答案肯定是百分之百的好事,ETC的广泛推广有利于节约人力成本,提高高速公路通行效率,满足人民群众安全便捷经济出行需求,是促进社会向前、向好发展的好政策。

但是,银行如此疯狂推进ETC对银行来说是不是好事? 答案我也不知道。这涉及到巨大的数据和复杂的因素,包括成本、利润、货币的时间价值、政策变动等等。但现在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国有银行正在赔本推ETC,不仅仅是免费的设备、昂贵的人力和倒贴的奖励,还有更为重要的成本——机会成本。


03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