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新说车
【订阅号】中国最好的原创汽车测评网站,没有之一。提供最专业详尽的汽车评测,最公正的汽车购买指导,提供最优质的汽车视频节目。买车?你想要的这里都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连线Insight  ·  “背刺”老车主,零跑汽车着急赶路? ·  昨天  
连线Insight  ·  “背刺”老车主,零跑汽车着急赶路? ·  昨天  
锐车评  ·  极狐阿尔法T5一整年1.5万公里总结 ·  昨天  
南京零距离  ·  电动汽车也“飞线”充电,邻居看了心慌慌! ·  2 天前  
南京零距离  ·  电动汽车也“飞线”充电,邻居看了心慌慌! ·  2 天前  
环球网  ·  “大小组合”给中欧合作带来有益启示 ·  3 天前  
汽车最前线  ·  小鹏X9副驾座椅按摩来了,3999元香不香?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小新说车

月销2万+6车大横评!从租车公司借车就能尽情说吗?

小新说车  · 公众号  · 汽车  · 2017-09-16 12:29

正文


紧凑级轿车,3万加的销量是个坎,站上去振臂一呼,大有武林盟主的架势。中国还算不上发达的汽车社会,我买车的理由,或许是隔壁老王、单位小李的走心推荐。这个时候,销量数据变成非常有力的佐证。你看,全国那么多人都看好的品牌,这个总没有错吧。

有一段时间,汽车媒体非常喜欢站在朗逸的对立面上。我觉得这跟车本身没有多大关系,关键是我不让你买你就不能买的权威感被剥夺了。做媒体的总是高傲的觉得,拿PQ34老平台糊弄中国消费者也太损了。我曾经是坚定的反拉皮战士,后来做了一期中国特供车的《原来是这样》,当把车摆在一起的时候才明白,拉(shou)皮(si)是(de)有(luo)很(tuo)多(bi)可(ma)能(da)的。这就引出一个问题——车评体系的建立。

大多数时候,车型坐标轴的标定是靠单一车型试驾,开的多了,心里总是有点Bi number的。只是在细致的边界切割上,还是会有拿不准的情况。比方说,我知道朗逸的底盘比轩逸硬,具体到硬的百分比,就不敢斩钉截铁的给结论了。由此引出了同场对比的重要性,大家head to head,真大真枪的干上一场,谁软谁硬谁持久,一目了然。秉承这这个理念,我们找了紧凑级主销车型:英朗、朗逸、轩逸、雷凌(本来是要找卡罗拉的)、福睿斯还有国产骄傲——帝豪GL。


多车对比是我们最近的工作重头,同样重头的,还有对车评的探索。长久以来,试驾车资源是依赖厂商的,厂商是谨慎对待编辑选题的,像多车对比这么“血腥”的内容,没有一家公关愿意看到。有时候打着单车评测的幌子借车做对比,事后总是有对公关妹子的愧疚。毕竟对方也只是在执行既定策略而已。


好在祖国互联网事业蓬勃发展,机构和个人租车业务天天向上,新车评找车的途径,因此多了不少。这次的6车对比,是新车评跟一嗨租车合作的一次尝试。一嗨提供免费车辆(其中三辆),新车评负责品牌露出。编辑部在绕开厂商、不提升公司运营成本的前提下为大家提供优质、有参考意义的内容,这是异业合作给我们带来的优势,也是今后可以继续探索的路径。

自我吹嘘完一波,切回这次的对比内容。六辆车中,常年在3W+以上混迹的,有英朗、朗逸、轩逸(这哥几个,名字里不是有朗、就是有逸)。朗逸跟我证明过,热销的背后不仅仅是口碑惯性,硬实力确实是不差的。轩逸作为众多快车司机的首选,自然有说得出、撑得起的道理。



到了英朗这里,能冲上3W的坎,产品力并不是从机械素质出发的。在租车公司拿车时,我就被小小的“敲打”了下(英朗租车公司为安飞士),工作人员说他们有三辆英朗,油表都有跳表的问题,开回4S店重刷程序也不能彻底解决。紧接着的两点给了我不吐不快的勇气(这勇气梁静茹都给不了),首先是变速箱顿挫,第二是静止状态空调系统制冷不够好。

尤其是同场多车对比的环境,一辆车的弱点会被放的很大;再去翻翻论坛,发现我提到的问题并不是个例。所以想在这里给大家伙儿提个醒,买车前不妨实地看看英朗的不足是不是在你的接受范围内。以免被它高大上的设计和品牌形象迷惑,迫不及待下单,日后却在心里无数次指责当时的冲动。

剩下的三辆车,在微信头条里就不细说了,毕竟这篇文章更多的是预告性质,正片有图文对比和庆哥拍的六车横评。这里扯出英朗的内容,是为了跟大家证明,我们做的东西,是很丰满、很有料的

总结一下这篇文章我想表达的内容,首先是预告大家,我们做了一期很接地气的六车对比(英朗、朗逸、轩逸、雷凌、福睿斯、帝豪GL);第二点,异业合作是编辑部的尝试,今后绕开厂商从租车公司借车的次数可能会越来越多;第三点,我们这次的对比全程无尿点,大家可以敞开心扉、尽情期待。


PS:给大家发个通告,6车对比图文下周四上线,6车对比图文下周四上线,6车对比图文下周四上线。


 注:新车评网原创文章

转载请在显明位置注明出处,新车评保留追究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