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地心引力工场(dxylgc)授权转载
最近,有关于中年人的焦虑话题不断在社交网络里发酵传播,媒体、自媒体连续跟进,这演变成一场大型的中年焦虑狂欢。
36 氪发的《
人到中年,职场半坡
》,让周扒皮在群里发出了 “感觉我都有中年危机了” 的感叹。
说中年人焦虑也就算了,但很多职场号常常会无中生有,制造一场全民焦虑。
年轻人不加班没希望,公司对员工宽容要死掉,30岁做不到管理层太失败…
那些年,职场给我们灌输了太多毒鸡汤,毒到每一条场妹都想反驳
10月17日,「有书」发布了一篇文章《那个从来不加班的年轻人后来过得怎么样?》,这篇文章后来被各大公众号转载,在场妹朋友圈里广泛流传开来。
文章里举了一个非常不近人情的例子——
一个名校毕业,工作、交际等各项能力都很优秀的男生,
只因为抗拒周末加班,从老板、同事都赞口不绝,最后沦落到从不被委以重任,也没机会升职加薪的下场。
作者最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那些年轻时只想好好生活的人,过着过着,生活就没了。”
关于鼓吹年轻人加班,灌输只有加班才是努力上进的表现的文章,早有先例。
今年
7 月份,Spenser 发了一篇文章《年轻人,你凭什么不加班》。
文章里认为,
年轻人除了加班工作,做其他任何事都是浪费。
逛街淘货
是时间不值钱,看穷游攻略买打折机票是没面子,甚至连跟朋友一起吃饭唱歌,都成了一种低质量的社交。
为了更好的生活,努力奋进当然没错。但难道加班就是努力工作的证明吗?加班就能获得成功吗?
被牺牲掉的生活,以后再难挽回。
更何况,如果加班仅仅是因为工作效率低下导致,放任自己加班来弥补未完成的工作,更是无法获得能力的提升。
10月10日,咪蒙发文《
“我是来你们公司学习的……”“你特么交学费了吗?”》,标题一如既往的气势汹汹,言辞犀利。
在咪蒙看来,那些想来公司学习的人都是异想天开的学生思维,这是深受职场老油条们鄙夷的。
公司固然不是免费的培训机构,但
如果一个没什么经验的职场新人,
在一家公司不能获得学习机会,仅仅是自己一个人吭哧吭哧做事情,长期得不到能力的提升,那他进公司图什么呢?
而如果
员工
抱着强烈的学习意愿进入一家公司,他势必会在日后的工作中积极主动,这
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反倒是那些觉得自己什么都很厉害,不需要学习的人,你教他工作方法也依然是固执己见,这才是真正避之不及的。
今年 8 月,
场妹看到不少公司老总在朋友圈转发了一篇文章,
《那些对员工宽容的公司,都死掉了》。
老板们在朋友圈转发,员工们却在社群里偷偷反驳吐槽。
这篇文章里用了大量咪蒙式的举例,我
认识的一个老板,网上一篇文章讲,我有4个大学同学…
从一个高薪养人,福利待遇都特别好的公司,最后却倒闭了的故事,引出了 “安逸和宽容是对员工最大的不负责” 的观点。
场妹有些疑惑,
一个公司经营不下去最后倒闭,不去怪罪老板的战略出问题,怎么反倒归咎于对员工太过宽容了呢?
对员工宽容的公司,就一定会死掉吗?
拥有 3000 多名员工,创造过 60 多亿美元年营收的金士顿,一直都强调 “尊敬、忠贞、公平、弹性与适应性、对员工投资、工作乐趣” 的企业文化。
在他们公司,员工出勤不需要打卡,没有KPI考核,每个人的工位上都挂着块牌子:我在某年某月某日加入金士顿这个大家庭。
国内的电商巨头京东更是如此。
网传京东豪华宿舍
在京东,只要工作满 3 年以上,每人都能分配到单独一个房间。京东有 70% 的员工来自农村,为了让农村员工子女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刘强东更是投资数亿元,在写字楼边上引进了最好的学校资源。
刘强东曾说,
对员工好永远不能变。
他并不想人为地逼着团队挣钱,而是觉得只要把用户体验做好了,成本效率达到极致了,盈利一定是个很自然的过程。
对员工宽容的金士顿和京东,不仅没有死掉,反而活得越来越好。
职场人士似乎总对管理岗有着病态的迷恋,认为 30 岁还没做到管理层,似乎是一件很失败的事情。
也有不少文章在探究,《
三十岁还没做到管理层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
但我们要知道,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当领导的。
有些人天生具备领导风范,从小就是团队里的指挥者;有些人却有着极强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喜欢在一件事情上深耕钻研;还有些人对工作没有很大的野心,追求的是舒适与安稳。
第一类人当然最好是能在初入职场的那几年里快速成长,把握最佳时
机,在三十岁之前走到管理岗。
第二类人可以在岗位上精耕细作,将自己的这门技能打磨透彻,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不是只有成为管理层才能证明自己的本事。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成为领导,更没有理由去嘲笑那些志不在管理的人。
咪蒙在 8 月份发文《每一个职场妈妈,都欠孩子一句对不起》。
文章中举了一个例子,她公司里一位当妈妈的同事,因为要从深圳到北京工作,没办法陪在女儿身边,于是倍感愧疚。
咪蒙觉得,保护孩子,让他们免于危险,是为人父母最重要的职责。而职场妈妈,却不能做到时刻陪伴在孩子身边,这是有罪的。
但是哪位母亲不希望多花点时间陪伴孩子,哪位母亲不想给子女孩子最好的照顾?
日剧《营业部长·吉良奈津子》里,就讲述了度过了 3 年的妊娠期和护理假期,心系事业的女强人回归工作,却再也无法平衡家庭和工作的故事。丈夫不情不愿,婆婆嫌弃,儿子享受不到妈妈的照顾…
职场妈妈们或是为了
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或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事业努力拼搏,
在
职场上本来就备受不平等的待遇的她们,
反而却因为不能陪伴子女被横加指责。
一个女性,在社会上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妈妈只不过是其中一个。
况且,对于孩子来说,陪伴的质量的重要性并不低于陪伴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