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  ·  再谈吴柳芳被处理:姑娘请你早点看清网络真相 ·  2 天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2024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召开、开源鸿蒙5.0 ... ·  4 天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哈尔滨一企业禁止员工春节前游览冰雪大世界、广 ... ·  4 天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聚力品牌建设,锻造“金字招牌”——《中国茶品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

再谈吴柳芳被处理:姑娘请你早点看清网络真相

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  · 公众号  · 舆情  · 2024-12-25 20:29

正文

我们生产网络舆情和危机管理专业有用的观点

燕博士

这两天,前体操冠军吴柳芳再次被处理,又引发了网民的关注。我在上一篇文章《吴柳芳事件背后:“潘多拉盒子”是如何打开的?》中,就吴柳芳第一次被处理,已经谈了一些观点。

在这个文章里,有一段是这样说:“吴柳芳接下来的直播,值得观察。一开始肯定是中规中矩的,但是接下来如何做,很难让人抱以乐观。无数认为给了她巨大支持的网民在围观,流量一开始会比较大,但是网民会慢慢散去,为了挽救流量,她会如何选择?会不会有一天还会擦边?这个才是需要关注的重点。”现在看来,真是不幸言中了。

今天吴柳芳再次被处理,源于她的视频再次触碰底线。虽然处理决定是由抖音平台发出的,但是客观地地说,是主管部门、平台和网民三者之间,取其折中,给出了一个平衡的结果。

过段时间,待到吴柳芳账号恢复正常之后,很多网民还会回来,她依然还会获得大量粉丝,她在这一波三折中,会获得更多关注。但是她的人生之路,反倒因此充满风险。

本文主要想表达的意思,是请大家关注吴柳芳接下来的人生,可能会充满风险和坎坷。很多在网上支持她、为她抱不平的网友,或许正在一步步将她推到一个危险的深水区。

一个年轻的女子,只有颜值和身材,却无一技之长,因为擦边扭摆而成为网红,并且无数网民还在围观着高喊支持她,导致她深处网络漩涡中心,我为她感到担心。

如果她有一技之长,有某方面的竞争力,她会有立足之地,也有文化资本,但是如今她只有虚浮的网络表演,不过是一个被围观的对象,沦为背后MCN机构的摇钱树,以及围观网民水分颇大、不大真实的呐喊支持。那些观赏情色的眼睛背后的灵魂,不见得有多么高尚,支持力度也不会那么坚强。况且,网红是有生命周期的,过了热度就会慢慢冷掉,这也是吴柳芳需要考虑的问题。

更多的网民的支持是来自于同情,同情吴柳芳战功累累,归来一身伤病,如今却失去人生舞台,当下人生回旋之地,如同她当初奋战过的平衡木,狭窄、局促,万众瞩目却又风险重重。

但是同情和敬佩,完全是两码事。前者是弱情感,略带惋惜、居高临下地看你,但是会因为你多赚了一点钱就会慢慢消失。而敬佩,则是一种会自我强化的情感,会产生持久的关系链接。吴柳芳在这方面,却只有被同情的成分,这是非常不利的局面。

从网络舆情规律的看,网民倾向于同情弱者。这是吴柳芳获得巨大流量和粉丝群的基础情感。但是你利用这情感来摇摆、来擦边,即便经过警示还是故伎重演,那么不光会冒犯主流社会,网民的支持心理也会变得复杂。最后剩下只有围观猎奇的眼睛。当围观成为支持的唯一理由的时候,双方已经变了色,吴柳芳变成了摇摆明星,网民变成了续费大叔,而这两种人,都不会获得主流社会的接纳。

我刚才说了,只会摇摆却无一技之长的年轻女网红,未来之路是充满风险的,而且越走越窄。有人会说,那美国卡戴珊不就是纯粹网红吗?没有啥技能,却能单纯依靠经营网红生意,长盛不衰,而且赚得盆满钵满。这当然是现实,但是中美两国的政治社会文化是显著不同的,卡戴珊那种炫富的网红,在国内很难生存的,而且,她背后是个大家族,比MCN公司支持力度更大。两者完全没有可比性。

更重要的是,经过两次被禁、被处理,吴柳芳可能会成为一个网络敏感人物,成为主流社会和主流价值观都难以认可的网红,这会带来风险。现在依然处于告诫阶段,希望你能转变观念。一旦官方对于的看法变了,自媒体和网民对你的看法,也会慢慢改变。这就是主流价值观的强大之处。那些声称会支持你的网民,到时候可能一哄而散。来自网上的口头支持,只是一种权宜性的表态,到了关键时候,常常会查无此人,或被矢口否认。

在华为手机遭遇最困难的时候,网民都在宣称支持华为、支持国产,但是那段时间,却是美国苹果公司高歌猛进、效益最好的时候。这也是一个心理现象,当大家看起来都在支持你的时候,少数人会觉得即便我抽回了支持的股份,也不会妨碍大局,但是往往会出现最坏的情形,那就是很多人都是这么心存侥幸地想和做的,结果支持率出现了崩塌。

所以说,流量不是你的护身符。流量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更可能是泥石流,裹挟着你泥沙俱下,中间可能被淹没,也可能随波逐流,最后把你扔在某个荒野。

最为稳妥的网络走红之路,是先在线下获得社会性支持,然后通过网络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如果只有网络流量,线下没有根基,这个流量不过是水花镜月,难以持久。

吴柳芳在账号正常之后,按照常理,还会获得大量关注。但是此时,就是一个关键的考验你的时候了。

是继续摇摆,擦边表演?还是改弦更张,找到更为稳妥之路?这实在是摆在吴柳芳面前的一道紧迫的人生选择题。

我的建议是,吴柳芳需要利用网络关注,找到一个新方向,以新开启新事业,但是最重要的是需要为社会注入正能量。

不一定拥抱主旋律,因为在你还刚刚起步、需要解决温饱的时候,弘扬主旋律轮不到你,或者说你还担不起这个责任。但是摇摆和擦边,是个灰色的东西,是向社会释放负能量,起码不是正能量的东西。正如你聚众烤肉,大家兴高采烈的,但是向社会排入了乌烟瘴气。人性中的某些本能,谈不上对错,但是肯定算不上正能量。

可以聚焦某个领域,慢慢让自己成为这个领域的专业人士,比如时尚、体育等领域。在当下被关注的时候,开始这个转向是可以做到的。慢慢你会有积累,会在垂直方向有收获。


作者简介:
  1. 燕志华 博士(yandaxia66)  

  2. 资深媒体人/紫金传媒智库研究员/舆情管理顾问


  3. 往期精选:

  4. “服服帖帖”的走红以及智库发展的风险分析

  5. 看法律“和稀泥”恶果:社会道德出现混乱

  6. 药王谷事件:大量吴鹏飞这样“意见领袖”出现内幕

  7. 两场“集聚”事件:社会分拣机制和精神“越轨”行为

  8. 从官员跳窗逃跑事件,谈谈基层官场舆论生态的复杂性

  9. 复盘钟山停车费舆情:一个被“带偏了”的事件

  10. 内蒙古这起土地舆情,是一种典型的新型舆情

  11. 社会“犬儒主义”,决定了王某某不会是最后一个

  12. 关于罐车煤油食用油混用事件的几个观点

  13. 极端言论为何频发?源于网络治理导致的“意外后果”

  14. 关于近日国企舆情的一个重要教训

  15. 草根郭有才爆红背后:算法在重构中国社会

  16. 耶伦老太斜挎着包就下了飞机!难破的美国“阳谋”

  17. 央视意外引爆的这个舆情,或将产生三个后果

  18. 短短时间,两场大型网络闹剧就偃旗息鼓了

  19. 空洞无物的《南方周末》新年献词为何刷屏?

  20. 对圣诞节的舆情分析和三点建议

  21. 农夫山泉危机:大众传播的成功导致了“双刃剑”效应

  22. 马云的动向和社会风险研判

  23. 如何评价“阿里献血事件”的媒体通报?

  24. 周口特聘教授楼顶抛撒公开信事件:消失的真相!

  25. 如何看待眼下的各种社会“退守现象”?

  26. 如何看待河南村民抢东西:“两个河南”现象

  27. 对于近日两起新闻事件的舆情分析

  28. 最近两起事件的发声通报都严重不合格

  29. 解读“北极鲶鱼”的舆情通报:一份打70­­­­­分的结果

  30. 南阳迷笛音乐节“失窃”舆情的分析和应对建议

  31. 西安交大“不便透露”背后的舆情风险

  32. 如何看待刀郎《罗刹海市》和中国当下的社会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