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有没有“股牛”,大家还存疑,但“债牛”却是铁一样的事实:
近一年长期国债涨幅达 6.44%
,极为罕见。
而国债价格大涨,收益率就会大跌
,1 月 3 日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 1.60%,再创新低。
锚定国债收益率的保险「预定利率」将在劫难逃
,尽管三个月前降到了 2.5% 的历史最低水平,2025 年仍然可能再度下调。
而一旦跌破 2.5%,也将成为保险业的里程碑事件
,对每一个保险消费者,都影响重大。
2024 年 8 月 20 日,国家金监局发布通知,
要建立保险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并锚定了 3 个长期利率。
也就是说,当这些利率发生变化,保险预定利率也要跟着调整。
最近这 3 大利率基本都出现了大幅下调,幅度在 0.2~0.3%,如下图橙线所示:
数据来源:中国货币网、央行、工行官网
存款基准利率没有变动,但实际存款利率有所下调
至于预定利率,
从 9 月 1 日来就保持在 2.5%
,好比说三根“锚”动了,船却迟迟未动。
这也不奇怪,
预定利率的调整,本就存在滞后性
,并不是简简单单修改一个数字即可,整个流程非常复杂:下架老产品、开发新产品、向监管备案、宣传销售...
所以一些业内人士认为:
预定利率下调是大势所趋,但短时间内可能不会。
至于具体时间,有人猜测是第一季度,也有人猜测是年中,
那时的利率环境可能更加严峻。
一个月以前,央行表示:
2025 年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距离上一次使用“适度宽松”这个词,已经有 16 年之久,
这意味着今年不但要降息,而且幅度会很大
。根据高盛预计,我国 2025 年降息 40 个基点,为近 10 年最大降息幅度。
市场利率再次下调,似乎已经呼之欲出,这也表示:当下的 2.5% 预定利率,可能撑不了多久了。
我们再来看看隔壁的日本,1996 年日本保险监管机构
把保险评估利率与国债收益率挂钩,到 2014 年进一步与市场利率保持一致,和我们目前的政策很相
似。
评估利率一般被视作预定利率上限
,比如根据我国监管规定,预定利率不超过评估利率,产品可以直接备案,否则需要审批。
而在 1995 年日本央行把短期利率降到了 0.25%~0.5%,甚至出现过 0 利率,且维持至今。
其保险评估利率从最高点 5.5%~6.25%,
一路降到了 2017 年以来的 0.25%。
那么,我国的预定利率,会不会和日本一样持续下跌?多少才是个底?一切都很难说。
而可以确定的是,
预定利率下降的“成本”,必将由后面的保险消费者来买单。
-
普通型人身保险预定利率
:
从 2.5% 下调到 2%;
-
-
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
从 1.5% 下调到 1%。
一方面,前两次的预定利率下调幅度均为 0.5%,
这个幅度比较温和,可以防止大跌影响保险产品销量。
另一方面,这个幅度符合与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差值。
比如去年 9 月 1 日预定利率下调到 2.5%,彼时的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为 2.14%,两者差距在 0.4% 左右;如今后者跌到 1.6%,那么预定利率降到 2% 也合乎逻辑。
也有保险公司在提前预判,比如恒安标准人寿新开发的一款分红险,
就按照 1.5% 预定利率定价。
当然了,
实际下调幅度存在不确定性
,可能更高,也可能更低。
预定利率,在长期险的定价中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其他因素不变,预定利率降低,就会涨价。
以咱们熟悉的重疾险为例,下表是 3 种预定利率下「达尔文」系列重疾险的价格:
预定利率从 3.5% 降到 2.5%,除了达尔文 9 号价格有过下调,整体价格都在上涨,每次涨价 200~400 元。
按照这种幅度估计,假如预定利率降到 2.0%,达尔文 xx 号很有可能来到 6000+ 的档位。
此外,
这类高性价比重疾险涨幅相对较小,但它们越来越少
,因为保险公司卷不动了,
将来我们要面对的,更多是一些价格昂贵的重疾险,
涨幅也更加夸张。
以人保寿险的「i 无忧」系列为例,3.0% 预定利率的价格,按照上表中的交费方式,男女分别为 7400/6950 元,2.5% 预定利率则来到了 10450/9850 元,
涨幅高达 42%。
如果想买重疾险,当下是一个不错的时机,想知道还有哪些高性价比重疾险可选,可以
点击这里
预约咨询。
另外,根据过往情况,终身少儿重疾险涨幅会比成人还高,而定期寿险涨幅则比较低,大家有需求也可以早点入手。
自 9 月份来,我们能明显感知到:
市场上的增额寿,热度减少了。
由于增额寿收益率不可能超过预定利率
,如果预定利率下调到 2%,收益会比现在还低一截...
回想 2019 年,在监管叫停 4.025% 年金险后,增额寿便一枝独秀红了 5 年多,也终将迎来它的谢幕式,现在大家手中的增额寿保单,也可能成为绝版。
相比之下,
长寿的情况下年金险收益率可以突破预定利率,加上特有的“终身现金流”等功能
,未来仍大有可为。
根据行业数据,目前在售的人寿保险产品超 253 款,其中分红型产品 107
款,
占比超过 40%
,另有券商分析师表示,10 月份新开发产品中分红险占比接近一半。
根据美林时钟理论,我们可能正处于一个经济衰退向复苏的转变阶段,而这正是分红险的发力机会。
一方面,它有保底收益,能保证我们的资金安全,另一方面,它有浮动收益,当经济好转,
我们也能跟着吃到红利。
也就是说,并不是保险公司选择了分红险,而是时代选择了分红险。
此外,为了应对利率下行,提高投资收益,2024 年全年共有 7 家险企举牌 18 家上市公司,举牌数量创近 4 年之最。
被举牌的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公用事业、工业、金融业和医药等行业,并且具备低估值、高股息的特点,保险公司投资这些企业,有机会获得源源不断的企业分红,这也有利于提高分红险收益。
忆往昔,在 90 年代的降息潮后,分红险逐步占据了保险市场的半壁江山。
如今又到了时代与利率的拐点,加上更加严格透明的监管机制来保护消费者的“盾牌”,更加宽松的投资政策赐予保险公司的“利剑”,它必将王者归来。
记得前几年,银行存款还有 4% 的利率,转眼间已经只剩下 1% 出头。
这可能是我们这代人,第一次亲身经历过利率下行
,而它下降的速度之快,幅度之大,也是很多人难以预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