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夏时报
思想创造价值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断货!全线售罄 ·  昨天  
澎湃新闻  ·  员工撕毁旅客登机牌,丽江机场道歉 ·  昨天  
新华社  ·  初步核查29人失联,救援最新情况→ ·  2 天前  
新华社  ·  骄傲转发!他夺冠后高举五星红旗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华夏时报

关于补齐偏远乡村学前教育短板 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

华夏时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21-03-08 18:53

正文

杨铿/文



教育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环节,学前教育是教育扶贫的主攻阵地。


近年来,蓝光集团在“三区三州”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四川省凉山州持续开展“一村一幼”学前教育援助行动,已在全州建立 28 个村级幼教示范点,组建起 2 个五年制培养的幼师班,以点带面,覆盖凉山全域学前教育困难儿童,探索精准扶贫扶助与深度助学的融合路径,并将继续坚持教育援助,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明显短板和突出困难: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

二是师资水平有限,专业教师数量少、学历低、业务能力不足;

三是社会力量参与慈善项目定位不清、对象不准、运作不专业,导致慈善资源浪费、项目难以持久等现象。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政策力度


1、坚持政策承接,继续保留中央、省教育扶助支持政策,继续实施重点工程行动,保障教育经费稳定投入,防止“因学返贫”。


2、实现精准识别和精准帮扶,实行差异化资助政策,充分满足相对困难家庭子女多元化教育帮扶需求,让财政支持有理有据,让社会力量有的放矢,做到因地制宜,因人施策。


3、继续多措并举、多方参与,通过金融信贷、税收减免、荣誉激励等措施,整合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社会公众等社会力量,形成政策引导、分工协作、专业运作、资源汇聚的长效帮扶格局。


二、深耕薄弱环节


1、根据统筹城乡发展布局、乡村建制调整改革和易地搬迁安置等动态变化,逐步实现基本教育资源均等化,着力破解“村空、乡弱、城镇挤”问题。


2、推进偏远乡村地区的教育条件改善升级。


3、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持续投入,反对作秀式、运动式、粗放式等形式化慈善,发掘、倡导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模式。


三、坚持教育扶智


1、加大学前教育数字化投入,引导电信、教育、互联网企业和社会组织兴建、捐赠数字化设施和服务,打通乡村与城市教育的数字鸿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