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9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的复苏,一批又一批的美术学人,步50~60年代前辈的后尘,踏上了留苏、留俄学习美术之路。比之前辈,他们不但人数众多,出国途径多样,而且走出了带有时代特色的道路。让我们跟随晨朋老师的《旧迹新痕——中俄美术交流史话》,继续回顾新一代的留学俄罗斯热。
法明画室的女弟子
彼得·法明(Фомин, Петр Тимофеевич, 1919—1996年),俄罗斯艺术研究院院士,列宾美术学院院长、教授,俄罗斯联邦“列宾美术奖”获得者。中国女学生叶南曾在他的画室学习。
法明
法明 《归来》 1959年 布面油画
法明 《中午》 1974年 61×88厘米 布面油画
法明 《复活节之前》 1985年 42×54厘米 纸板油画
叶南(1968年— ),1988年毕业于中央美院附中,同年考入中央美院,1989年被派赴列宾美院,入法明画室,1996年修得硕士学位。回国后,她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代表作有《孤独》(1996年)、《重负》(1997年)等。她出版了《叶南速写集》,与孙韬合著了《解构人体——艺术人体解剖》《俄罗斯素描技法》和《涅瓦回望——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绘画系》,并编著了《从看油画创作》。
叶南
叶南 《孤独》 1996年 195×114厘米 布面油画
叶南 《我心飞翔》 2014年 200×200厘米
孙韬、叶南 编著 《俄罗斯素描技法》 江西美术出版社 2000年
孙韬、叶南 著 《涅瓦回望——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绘画系》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0年
叶南 编著 《从谈油画创作》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1年
师生情深
奥列格·叶列梅耶夫(Еремеев, Олег Аркадьевич, 1922—2016年),俄苏油画家,列宾美院教授,1990—2001年间担任列宾美术学院院长。
叶列梅耶夫
这个时期,俄罗斯社会动荡,画派林立,校政维艰。叶列梅耶夫在这种境遇中,坚守他崇尚的现实主义美术原则,极力维护“巡回展览画派”延续百年的传统。他说:“我崇尚现实主义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直接写生的表现手法。”在色彩的运用方面,他继承的是俄国色彩大师科罗温(Коровин, Константин Алексеевич,1861—1939年)的传统和苏联时代约干松(Иогансон, Борис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1893—1973年)的写实画风。
科罗温
科罗温 《巴黎卡普辛大道》 1906年 73×60厘米 布面油画
约干松
约干松 《亚·伊·奥帕林院士肖像》 1962年 114×84厘米 布面油画
叶列梅耶夫教导自己的学生,“色彩是创造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自然界的多样性主要是通过色彩与色调之间的相互关系来体现”。晚年的叶列梅耶夫卸去院长职务,全力培养学生。2003—2015年这十二年间,他连续接受了十五名中国留学生,直至过世远行之前,依然执掌教鞭,身边还有杨光宇等五名学生。
叶列梅耶夫 《乡村八月》 2005年 100×100厘米 布面油画
叶列梅耶夫 《竹子》 2007年 80×80厘米 布面油画
叶列梅耶夫逝世时,身在北京的郑光旭赶赴圣彼得堡,慎终追远,扶棂执绋,送走导师。此前三年,有孙韬赶往圣彼得堡送别导师梅尔尼科夫,三年以后,又有郑光旭前往俄罗斯为导师叶列梅耶夫送行。在中俄两国美术交流史话上,这是民德归厚的美谈。
2005年郑光旭在叶列梅耶夫工作室
郑光旭(1970年— ),生于吉林省辉南县,早期曾在长春任小学美术教师,后攻读长春教育学院美术学本科,获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2005年赴俄,入列宾美院叶列梅耶夫画室,获得硕士学位;现任职中国艺术研究院,一级画师。他的代表作有《新年歌声》,著有《点画砌构——向列宾美术学院叶列梅耶夫教授学油画》。
郑光旭 《新年歌声》2014年 180×230厘米 布面油画
郑光旭 编著 《点画砌构——向列宾美术学院叶列梅耶夫教授学油画》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3年
雕塑系里三人行
米哈伊尔·阿尼库申(Аникушин, Михайл Ка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1917—1997年)是俄罗斯著名的大型雕塑综合体艺术家。他设计的《普希金纪念碑》以及为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胜利广场设计的纪念卫国战争期间城市英勇保卫者的雕塑综合体,影响深远。
阿尼库申和他创作的普希金纪念碑
阿尼库申在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英勇保卫者雕塑综合体前
赴列宾美院学习雕塑的陈科(1964年— )、周思旻(1969年— )、张伟(1968年— )三位,学习期间走过的路程相同,相近之处颇多。出国之前,他们都是中央美院雕塑系的学生;1990年,三人一同进入列宾美院雕塑系,同修硕士学位。陈科、周思旻出自阿尼库申门下,张伟出自俄罗斯联邦功勋艺术家谢尔盖·库巴索夫(Кубасов, Сергей Анатольевич, 1945—2004年)工作室。而后,他们又都先后回到了中央美院雕塑系。
库巴索夫
库巴索夫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纪念碑》草稿 1975年 青铜
王培波、李富军 主编 《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素描作品精选系列——谢尔盖·库巴索夫》 2009年 清华大学出版社
陈科
陈科 《竹林七贤》
周思旻
周思旻 《阿尼库申》
张伟
张伟 《措落》 2013年 35×25×70厘米 青铜
陈科等三人毕业回国后,曾共同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第二雕塑工作室。这个工作室崇尚写实、具象的教学理念,对基本功要求严格。在这里,列宾美院的现实主义教学传承明显可见。他们合著《四季如歌——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雕塑系》一书,记叙当年列宾美院雕塑系的教学训练全过程,文字行板如歌,令人捧读。此外,周思旻的博士论文《 阿尼库申和他所处的时代》,有助于读者对这位雕塑大师的创作历程做更深入的了解。
张伟、周思旻、陈科 著 《四季如歌——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雕塑系》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年
苏里科夫美院的留学人
除以上赴列宾美院学习的中国留学生以外,同一时期,在莫斯科苏里科夫美术学院油画家西多罗夫和萨拉霍夫的画室里,也出现了中国留学生和访问学者。
瓦连金·西多罗夫(Сидров, Валентин Михайлович, 1928—2021年)是苏里科夫美术学院教授,曾任俄罗斯美术家协会主席二十三年之久。他是俄罗斯国家一级勋章获得者,有“俄罗斯人民美术家”和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院士称号。1998年,他的油画工作室接纳了中国留学生李方平。
西多罗夫
西多罗夫 《雷雨过后》 1959年 184×240厘米 布面油画
西多罗夫 《跟爷爷在一起》 1959年
李方平(1952年—
),出生于哈尔滨,1992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1998年进入苏里科夫美术学院西多罗夫美术工作室,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他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工作,主编了《俄罗斯当代画家西多罗夫》(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还著有《信仰的力量——论谢罗夫的艺术精神》(同心出版社,2011年)。
李方平
苏里科夫美术学院著名画家萨拉霍夫油画工作室,2013年接纳了中国学生牟克。
泰伊尔·萨拉霍夫(Салахов, Таир Теймур oглы, 1928—2021年),阿塞拜疆族,是苏联时代“严肃风格”的代表人物,学生时代受过严格的现实主义基本功训练,对西方现代主义美术有深入的研究,善于融会贯通,丰富自己的调色板,是一位极富创新精神的艺术家。1973年,萨拉霍夫被授予“苏联人民美术家”称号;1975年,被聘为苏联美术科学院院士;1997—2021年担任俄罗斯美术科学院副院长。
萨拉霍夫
萨拉霍夫 《作曲家卡尔·卡拉耶夫肖像》1960年
萨拉霍夫 《阿布谢龙的妇女》 1967年 [阿布谢龙是阿塞拜疆深入里海60公里的一个半岛,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即位于半岛南岸]
牟克(1981年—
) 来自齐齐哈尔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 2013年以访问学者身份进入萨拉霍夫工作室深造,2015年再次被公派到苏里科夫美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牟克
2017年,牟克在莫斯科举办了个人画展《丝路丹途》,包括两个系列《纪念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和《气流与物象之间》,共40幅作品。前者是对话历史,后者是描绘自然的万千变化。展览受到好评。
牟克 《对话列夫·托尔斯泰》 2016年
牟克是萨拉霍夫工作室里的最后一名中国留学生。
在莫斯科苏里科夫美术学院学习过的中国留学生,除李方平、牟克之外,还有学油画的韩丁虎、罗家欢、唐德清、施峥,学雕塑的蒋雷、薛中、范智瑜、赵小萌,以及学版画的张凯峰、杨洋、廖井梅等人。
鸣谢:
叶南、周思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