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时拾史事
那些你从别的地方看不到的历史八卦,展现历史最生动的细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京新闻  ·  南京发现世界最早马镫 ·  4 天前  
南京新闻  ·  南京发现世界最早马镫 ·  4 天前  
史事挖掘机  ·  清末一县太爷和夫人的留影 ·  5 天前  
国家人文历史  ·  中国古代开国之君中,谁是得天下最轻松的那个?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时拾史事

大明 | 郑和下西洋与明朝的“海禁”政策相冲突吗?

时拾史事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6-28 13:01

正文

作者|猫不闻饺子

本文系时拾史事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搬运



1405—1433年郑和率领他的船队七次下西洋,这支由永乐皇帝资助的远征舰队曾横渡印度洋,最远曾到达非洲南部


明朝从开国以来的洪武年间就实行海禁,到了永乐年间,实际上对于民间的海禁政策管控更为严格。永乐二年朝廷规定“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既然如此,那派遣郑和下西洋(实际上是南洋),是否与国家的基本国策相冲突?答案是否定的,“海禁”所针对的是民间的私人海外贸易,甚至可以说郑和下西洋也是“海禁”政策的一部分,对当时的统治者来说其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意义。


明朝自立国时,恰逢日本南北朝内战,战乱必滋生难民。最终被吞并的南朝出现许多无处依靠的武士沦为浪人,这些浪人与流落海上的平民结合形成一股武装力量,时常侵扰我国沿海地区。这便是最早的一批倭寇。


另一方面朱元璋问鼎天下过程中盘踞江南地区的竞争对手,张士诚、方国珍残存的余部也与这些日本浪人相勾结,侵扰山东、浙江、福建等地。这对于一个刚刚诞生,如襁褓中的婴儿一般的国家来说,构成了威胁国家安危的隐患。


明初蒙元虽被迫退居蒙古,但依然是明王朝的最大假想敌和一股不小的敌对势力,因此国家安全的战略中心依旧在北方,而对南方的倭寇袭扰并无太多精力应对。因此朱元璋只得采取封闭的模式进行自我保护。洪武四年朝廷正式颁布“禁海令”,规定“片板不得入海”


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


对永乐皇帝而言派遣郑和下西洋是在向四方展示帝王权威,作为一种对海上潜在威胁力量的震慑手段,实际上与朝廷起初立定“海禁”政策的目的是相一致的。但这种耀武扬威式的远航,花费巨大,最终朝廷废止了盛大的航海活动,郑和所有的航海记录几乎全被封锁。


对许多人来说,中断航海被认为是中国社会思想严重僵化的象征。梁启超曾感叹:“哥伦布以后,有无数之哥伦布……而我郑和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在许多西方学者眼里,中国拒绝海外冒险是由于“空洞的文化优越感”和“过度的自我关注”所造成的缺乏视野与好奇心。


当然也有一些学者对以上看法不以为然,他们并不认为终止航海的行为足以证明中国文化缺乏探索的好奇心与驱动力。当时的中国完全有能力航行探索到更远的海域,在航海技术上中国已经遥遥领先于同时期的欧亚大陆上的其他国家。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的政治学家杰克.戈德斯通对明帝国终止航海活动抱有几分理解的态度,他认为“原因和美国停止送宇航员登月一样;那里没有东西能证明值得为此付出如此大的成本”。


当时明朝政府遇到的也是同样的问题,无论郑和的舰队航行多远,他们都没有碰上比自己的祖国更富强的地方。


伴随着“海禁”政策的是明代的“朝贡贸易”体系。明朝政府严禁私人贸易,并非痛恨贸易本身。一般而言进贡者向皇帝献上礼物后,皇帝会出于礼节回赐商品给他们,并且为显示帝国恩威,一般回赐的商品都数倍于进贡品。这在很多人眼里是笔“亏本买卖”。但“朝贡贸易”体系的重点并不在此,皇帝还会允许他们在指定地点出售携带的其它商品。


下西洋路线图


《明史.食货志》记载:“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因设市舶司,置提举官以领之……”另据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所讲,明朝政府对朝贡商品收取货物税。附进物先收50%的货物税,余者由官府给值收购。货物进入港口全部封仓后,待抽20%的货物税才准开仓交易。


实际上朝贡贸易使得明帝国出口大于进口,造成的贸易顺差充盈了国库。而“海禁”作为朝贡贸易的补充,其本质是中央政府控制海外贸易的方式。在官方的垄断之下,商品的供需难以平衡,虽然政府通过官方贸易获得大量财政收入,但对民间经济的打击却是巨大的。如此一来走私横行,屡禁不绝,也就不奇怪了。正如时人所言:“中国与夷,各擅 生产,故贸易难绝。利之所在,人必趋之。”


还有的学者从货币角度对明代的海禁政策进行解读。人所共知,中国是一个贵重金属匮乏的国家,自古便是。圆形方孔的铜钱一直都是民间交易所使用的主要货币,单枚铜币的面值不高,因此为了创造价值的更大单位,需要人们把铜钱穿成串。当需要进行较大货值的交易时,使用这样穿成串的铜钱就显得笨重而不便。并且,铜矿产量也逐渐无法满足制造货币的需求了。


商品经济发达的宋朝还因铜短缺而不得不被迫采用“短陌”标准,770文钱的钱串在当时可当一千文用。基于此,防止货币外流就成了帝国政府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唐律疏议》中规定:“金、银、铁,不得度西边、北边诸关”。宋、元也有类似“金银铜货不许下海”的规定。因此也有学者认为,为了防止贵重金属外流也是明朝采取海禁政策的原因之一。


关于明代的货币问题,限于篇幅这里暂时不展开讨论,下一期将以全球化视角为大家阐述明代开启的白银贸易以及其深远影响。



 

猫不闻饺子:


生活在波兰的温州人,不自由撰稿人。眼神柔软,XX坚硬;千般姿态,万种风情。生活越来越忙,稿子越来越少。(每周三更新,如果没事的话)



参考文献:

查尔斯.恩曼:《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樊千瑜:《明朝的海禁与开海——政府与民间对市场的争夺》

庄国土:《论郑和下西洋对中国海外开拓事业的破坏———兼论朝贡制度的虚假性》



好书推荐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往期爆文

二十万慰安妇她们的命运

新疆是先有了汉族还是维族

北京凭什么统治中国六百年

混血选择:做犹太人还是德国人

老公长得丑,大宋女人可以提离婚


专栏:西汉 | 三国 | 二战 | 德国 | 魏晋 | 影视类 | 大明 | 波兰 | 尚书



关于时拾史事

搜索微信号:historytalking 关注时拾史事。想看轻松有趣的历史?想了解正史中的八卦事?想知道历史中的各种稀奇古怪?时拾史事读者群号 30428330,欢迎喜欢历史的各位加入群一起交流啊\(^o^)/~

投稿请发[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长按关注


尾注:喜欢不点赞是流氓,喜欢不转发是大流氓,如果你打赏,我可以原谅你的一切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