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演讲传承
口才助你成功,沟通改变人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水木先生说  ·  每晚思考一段话 ·  15 小时前  
人间theLivings  ·  我和我爸爸,都搞砸了“铁饭碗” | 人间 ·  1 周前  
周国平  ·  真爱的相遇,你们的灵魂必深受震撼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演讲传承

赶快学起来,演讲中声音的变奏技巧

演讲传承  · 公众号  · 美文  · 2024-12-07 17:00

正文

对于活着的和战死的士兵,我怀着这样的感情:为生者纵情欢呼,为死者深沉凭吊。——罗伯特·英格《索尔战争的景象与对未来的憧憬》

我爱能在忧患中微笑的人,我爱能从痛苦中聚集力量的人,我爱能通过深思变得勇敢的人。——托马思·潘恩《北美的危机》

从以上两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在演讲中对偶或排比句式的运用所体现出的平衡美和匀称美。不过,如果一味追求匀称与划一,就会给演讲带来单调乏味、千篇一律的感觉。

所以,有的演讲者有意地在演讲中穿插一些不平衡的因素,打破过分规整匀称的平衡格局,从而使得演讲结构清新活泼,节奏韵律多变而丰富,具有了新人耳目、警人心魄的特殊效果。这就是演讲中的“变奏”手法。

它的运用既是根据演讲的具体内容与临场需要出发而为,也是一种对一般规律的有意识突破,在打破原有平衡的同时,翻造出别具一格的错综美。

一、变奏——扩大演讲容量

演讲者使用排比、并列一类句式时,在内容的组织上,往往都是朝着一个方向使用的,比如空间位置、时间范畴等等,都有一个统一范畴与方向,这样才会使句子产生出匀称的美感来。不过,有时候为了用较少的话来概括更广的时空或领域,包容更深刻的内涵,我们不妨打破原有的格局,适当地穿插进一个“另类”的句子,这样一来,就产生出某种新颖别致的变奏来,给人一种参差而错综的美感:

至于洮安的张寡妇,瓦房的杨老太,北安的吴大嫂,和东北各地成千成万的翻身妇女,都在用超凡的热情,公而忘私地努力工作。——蔡畅:《一个女人能干什么》

在这段演讲中,用“东北各地成千成万的翻身妇女”打破原有的平行式“某地+妇女”的分句结构,不但扩大了演讲所表达的范畴,使之在空间上更具代表性,而且在句式上也呈现出一种奇峰突起的格局,显示出某种变奏中的错综美来。

二、变奏——营造现场气氛

虽然整齐划一的句式有匀称美感,但演讲特有的口语性和现场性,有时候又使这种平衡的格局不得不受到某种“冲击”。也就是说,演讲者为追求某种现场效果,免不了会有意识依据具体内容、自身情绪和现场听众的需要,临时“变奏”出别一种表达形式来,这样一种不平衡的结构,就有可能使演讲的现场气氛更为活跃、生动,同时也为演讲平添一种变奏的意味与参差的美感。

我知道自己是一个下午四五点钟的太阳;各位呢,上午八九点钟的太阳,这是本科生;硕士生呢,九十点钟的太阳。博士生呢,十点、十一点钟,如日中天的太阳;那么,一个快落山的太阳,跟大家讲的,更多的是自己一生奋斗过来的体会了。——王选:《我一生中的八个重要抉择》

王选原本用了三个并列的分句,以各自不同时段的太阳作比:“我是……太阳,硕士生是……太阳,博士生是……太阳”,然而,在现场表达的时候,演讲者使用的句式结构却并不那么规整和划一:前一分句与后三个分句的结构截然不同。这样一来,就使得“我是夕阳”这一分句,同“硕士是……”、“博士是……”形成一种不平衡对比关系;正是在这种映衬中,使得演讲得以用一种积极乐观的情调来衬托主题,又得以用错综美的形式来为现场增添某种气氛与感染力。

三、变奏——激发听众情绪

一般说来,演讲多少都带有一定的鼓动性,因此规整划一的对偶、排比之类句式,在这方面无疑是大有可为的。然而情绪的激发需要的并非只是演讲者自身的激情,或者规整划一的单调句式,恰恰相反,有时候,在演讲中故意地打破一下平衡,用某种长短参差的句式相间其中,甚至以某种形式逻辑上的“混乱”穿插其中,反而更能刺激听众的神经,在给他们一种突兀感、新鲜感的同时,也激发出了他们的共鸣与激情来:

这次战役尽管我们失利,但我们决不投降,决不屈服,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战斗,我们将在海洋战斗,我们将充满信心地在空中战斗!我们将越战越强,我们将不惜任何代价保卫本土!——丘吉尔:《我们将战斗到底》

丘吉尔以“将在……战斗”句式为骨架作了铺陈,空间上显示出一种由近及远、由小及大的递进逻辑顺序;不过,这种递进的排列又不十分规整:前一分句是说“在法国”,后面排列出来的却不再是某个具体的国家,而是一个个泛指的地理概念:海洋与天空。而且,最后一个分句在陈述“天空”时,又使用了一种与上两分句不一样的长句子,增添了修饰语“信心”,这就使得后一分句完全不同于前两个。

然而,正是这种看似杂乱无章的变奏,才使得后一分句“在天空”显得更为奇警、更有力度,更能激发听众的热情,显示出某种起伏的节奏变化来,起到了既耐人寻味又激发听众情绪的良好作用。

四、变奏——体现深刻哲理

说理是大多数演讲所追求的效果,在表达上,演讲者常常使用一种“总分分”或“分分总”的句式安排来阐述某一道理,也就是用一种“总述+分述+分述”的方式,或者相反来表达。这两种形式中的分句,在实际使用中也以对偶、并列、排比之类规整划一的句式居多;但是,人们在分述时却并不总是平分秋色的。如果需要强调某一分句中某一警醒内容,那就需要打破规整的分述句式的平衡,使其分述时同中有异、整齐中有变化,这样才能在改变其阐述形式和句式中,给人一种强化的印象,从而增添警醒的力度:

你们真正的独立,仿佛一座大厦,而政府的统一,乃是这座大厦的主要柱石。它支持你们国内的安定,国外的和平;支持你们的安全,你们的繁荣,以及你们如此重视的真正的自由。——华盛顿《告别词》

它以“柱石”作统领,然后分述“柱石”所“支持”的种种对象:第一个“支持”的宾语是并列的两个概念:安定与和平;而第二个“支持”的宾语却突然打破了这种格局,出现了三个概念:安全、繁荣与自由,尤其是“自由”,演讲者有意为它增添了一长串的修饰语,显示出它与别的概念不同,这样的变奏自然使得它在分量上重了不少,从而暗示出美国人强调个人“自由”的价值观。

可见,这种看似不经意的平衡的打破,实际上在变奏中“奏出”了某种强烈的音符,显示出某种极不寻常的微言大义来,所以它既有着某种独特的参差美、错综美的审美价值,同时也具有强化某个关键词语的意义,值得我们重视。

关注我们,每天学点演讲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