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学,包括强烈而切实的愿望、积极开朗的态度应对难局、把萧条视为成长的机会、坚定的信念、破除畏难意识、持续提高理念等。文章强调以积极态度面对困境,通过不断努力和创新来迎接挑战并取得成功。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强烈而切实的愿望对于成功至关重要。
稻盛和夫认为,一个人生被认为是其思维的产物,成功的起点是具备强烈而切实的愿望。只有内心渴望的事情才能被呼唤到可能实现的射程之内。
关键观点2: 积极应对困境是克服困难的关键。
稻盛和夫强调以积极开朗的态度突破困境,认识到萧条是成长的机会,通过不懈努力来克服困难,每次闯过萧条后,企业规模都会扩大。
关键观点3: 信念是追逐目标和克服障碍的光。
在商业领域,持有坚定的信念能照亮黑暗的道路,让人有勇气面对独创性事业的障碍。这个信念就是“利他”的美好愿望。
关键观点4: 销售和技术同样重要。
作为一个技术人经营企业,稻盛和夫强调研究开发和普及技术的重要性,同时不断攻克销售难关,赢得客户信任。他认为不擅长销售是经营困难的原因之一。
关键观点5: 持续提高理念是每天的必要功课。
稻盛和夫每天坚持不懈地提高经营理念、思维方式和哲学。他强调提高理念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将其融入自己的血肉中。
正文
如果你内心不予呼唤,方法也不会来,成功也不会来。因此,首先得具备强烈而切实的愿望,这一点最重要。这种愿望成为起点,最终定能实现。
——稻盛和夫#盛和塾
一个人的人生就是他思维的产物,许多成功哲学都这么强调。从我自己的人生经验出发,我把“心不唤物,物不至”作为自己坚定的信念。
只有自己内心渴望的事情,才能将它呼唤到可能实现的射程之内。首先要明白“心不想,事不成”。
换句话说,一个人心中描绘的事情或心中的愿望,会如愿地在其人生中出现。因此要想做成事情,首先要思考“要这样、必须这样”。
这种愿望比谁都强烈,热情达到燃烧的程度,这比什么都重要。
首先有一点希望与大家取得共识,就是要以积极开朗的态度去突破困境。
萧条越是严重,我们越是要咬紧牙关,坚韧不拔,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闯过这道难关。决不悲观,必须以积极开朗的态度应对难局。
其次,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萧条是成长的机会”,企业就是应该通过萧条这样一种逆境来谋取更大的发展。实际上我经营的京瓷公司就是如此。
京都陶瓷创业之初是依靠松下电子工业的订单支撑下来的,但是为了公司的长久发展,今后必须要开发新客户。
于是,我先于营销部跑遍了日立制作所、东芝、三菱电机、索尼、日本电信电话公社电信通信研究所等研究开发显像管、信号收发器、真空管等电子管的制造商和研究所。
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80年代的日元升值危机,90年代的泡沫破裂危机,21世纪初的IT泡沫破裂危机,我们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经济萧条。每次面临萧条,作为经营者的我总是忧心忡忡,夜不成眠。
但是,为克服萧条不懈努力,每一次闯过萧条期后,京瓷的规模都会扩大一圈甚至两圈。
从这些经验当中,我坚信“应当把萧条视为成长的机会”这样一个结论。
*摘自
《企业经营的真谛》曹岫云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在看不见前进道路的情况下追逐目标,就必须有照亮黑暗的“光”
不断追逐目标,就需要照亮黑暗的光。正因为有信念之光,才能持续前行,到达成功的终点,强烈持续的“信念”让我鼓起勇气。
在商业领域,如果想要挑战独创性的事业,就必定会遭遇许多障碍。那些开创了前所未有事业的人,都是自己依靠持续的“信念”鼓足勇气、最终克服了障碍的人。
在创造性的领域里工作,好比在一片黑暗中用手摸索前行。在看不见前进道路的情况下追逐目标,就必须有照亮黑暗的“光”。
这个“光”就是信念。越是创造性的工作,就越需要在心中持有坚定的信念。
那么,所谓“坚定的信念”,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东西呢?那就是“利他”的美好愿望。我想以第二电电(现KDDI)创立的经验为例进行说明。
1984年,日本迎来了电信事业自由化这一大变革的时期。之前国有企业的电电公社实现了民营化,变为NTT。
同时,允许其他新企业参与通信行业的竞争。当时,很多国民都认为,日本国内的长途电话费用太高。
我也一直抱有强烈的危机感:在全世界范围来说,日本的通信费用也是高得离谱,这不仅给国民强加了沉重的负担,而且会阻碍日本信息化社会的进程。
连通信的“通”字都不懂的我参与通信事业,简直是莽撞无谋。
但是,从降低国民的通信费用这一单纯的念头出发,一位充满着强烈正义感的年轻人,果敢地向NTT发起挑战,这是非常必要的,我有这种强烈的冲动。
我相信,在开创一项事业时,如果动机是善的,就是说,是从美好的心灵出发的,那么结果一定是好的。
*摘自
《思维方式》 曹寓刚 译、 曹岫云 审校 东方出版社出版
我是一个从技术领域成长起来的技术人。像我这样的人经营企业,研究精密陶瓷,从事制造,接着必须出去推销产品。
我制造的还不是成品,而是新材料,所以还必须四处推销材料的性能。
倘若是粗粮店、点心店或者豆腐店,只要把产品在摆在店里,就会有顾客前来购买。
可是,我制造的东西很专业,谁都不了解,甚至连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
特别是刚刚开始制造出来的是电器、电子工业使用的特殊绝缘材料,使用这些材料的都是东芝、日立、NEC、富士通等一流企业的研究所,我们必须上门解说。
可是,我是九州鹿儿岛人,讲话经常带着鹿儿岛口音。说不好标准语使我感到大大地低人一等。
然而,我不得不操着一口混杂着鹿儿岛方言的奇怪口音,前去拜访东京大企业的研究所。
这种时候不能凭个人好恶感情用事,我硬着头皮出去攻克销售难关。虽然我笨嘴拙舌,言语木讷,但却比任何一位口齿伶俐的销售人员深得客户信任。
京瓷能有今天,是因为不断研发了不逊色于全球任何企业的技术,同时也是因为不断地把它们普及给客户。
在国内的推广工作举步维艰。国内的大企业姿态很高,他们的普遍想法是:一个京都小企业的经营者稻盛和夫所开发的产品,真的可以用吗?
当时,东芝、日立、NEC、富士通都是从海外的电子工业公司引进技术,进行制造。
我想:“既然如此,我就去海外的大企业那里推销。”于是,尽管连英语都不会讲,在公司才成立4年的时候,我就远赴海外。
这次销售实在是苦不堪言,我词不达意,还要通过别人介绍、翻译。“我不擅长销售”之类的话实在说不出口。
但是,辛苦有了回报,海外大企业开始采用京瓷的产品,不出所料,紧接着国内的大企业也开始采用我们的产品。
觉得自己不擅长销售、没有销售这根筋——这种一厢情愿的思想是经营艰难的原因所在。
*摘自
《创造高收益与商业拓展》叶瑜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听一位经营者说,他在20年前听我说过“回顾自己半生,每天都在不断提高理念”。
当时他非常感动,因为我强调的不是提高经营技能,而是每天坚持不懈,提高经营理念、思维方式和哲学。
年轻时,我的枕边常常放着几十本关于哲学或宗教的书籍。临睡前,我总是尽可能看上几页,不管再晚回家,我也要看上一两页。
我这么做,完全是为了学习先圣贤人留下的道理,使自己的人格每天得到提高。
每当我读得感动莫名,心潮澎湃,常常久久无法读下一行。于是,我在这些令我感动的话语下面画线,以待日后回味。
用这样的办法,读一页往往要花上三四十分钟,但这样读书,才能将其中的道理真正融入自己的血肉中。
*摘自
《企业家精神》叶瑜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转载须知】
今天的学习内容为:
人生哲学-实证-持续净化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