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五个大产业的一点小观察
超级大国就是在各种可能前沿上都尝试的,一个也不放过,因为不知道哪一个会跑出来成为未来的主导产业,而全都要看似浪费、其实是冗余、备份,是反脆弱性,俗称,输得起,烧得起。
AI大模型,算力弱一点,模型基本能跟上,商业应用都在摸索中。终局未知。但可以合理的估计,中国的AI实地应用不会比谁慢,甚至只会快。
不能说元宇宙、AR,都是小众,都没成大产业,就说ChatGPT、Sora也不能。不能有线性思维。格局的变化往往是非线性的。
一生无忧的火鸡遇到感恩节客人来访的反面就是,无数的浪费和试错的失望之余,突然就冒出了真boss。要学会输。美好的东西,都是试出来的。保持开放心态,不diss任何可能性。
低空经济,目前是中国主导。一些应用已经开始落地了。场景能有多大,只能持续跟踪。喜欢观察,就观察着,不急于给出定论。无人机,相比智能手机和电车,是一个小产业,千亿规模。但也许未来可以膨胀到五千亿、一万亿呢?
也许,以后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无人机伴飞呢?跟着电车。再也许,二三十年后,每个人还有机器人随行呢?
智能时代,需要想象力。
软件改造航天,目前是仅次于美国。欧日印无需谈。美国也只有一个独苗,SpaceX。即使美元未见黄昏,即使帝国似见黄昏,但确实能够吸引人类的天才。所以,马斯克这样的人物,在硅谷和德州都能开辟新天地。
我们的秩序色彩比较浓,对个性突出行为特异的人,容忍度没有那么高。但是,也可以发挥优势:让他们先试,完成从0到1,来到1之后,迅速入场,推动从1到10、1到100。这在全球来看,也是独一份的竞争力。
有这个特色不好吗? 东亚经济体都是这样走出来的,而东亚和新教文化地区,是全球80亿人中目前唯二的完成工业化的地区。
电车,也是特立独行的天才工程师马斯克所开创的,而中国在2019年引入特斯拉,从此之后中国电车在鲶鱼效应下突飞猛进。洞里三日,世间三年。如今,中国电车已执全球之牛耳。连智能驾驶也是顶级水平了。
日本汽车依然昏昏然。德国汽车倒是紧密跟进,纷纷与中国电车合作。
最后看看半导体。日本汽车今天依然赚钱,对电车没有那么重视。这重演了诺基亚的故事,没有什么稀奇。日本似乎更重视半导体产业的重建,试图成为半导体大国。
日元下坠,有利于吸引高技术投资,引进科技人才,推动半导体产业复兴,重回1980年代的荣景吗?
难度大。因为竞争对手是中国。
奈何!奈何!
汪小姐活跃的那个1990年代,人民币从5到8,沿海的出口竞争力因此大增,很多外资离开日本也重仓下注的东南亚,转向中国下订单。随后是沿海的经济起飞;十年后,内地省会城市圈的经济跟随起飞。
2015年以来,中国大力投资半导体产业,如今,成熟制程占比持续上升,先进制程追得七七八八,设备材料国产替代如火如荼。日本半导体“大”投资的时机不太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