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每日点兵
细说天下军情,你不知道的,我告诉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军武次位面  ·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读德意志银行研报有感 ·  14 小时前  
解放军报  ·  军营观察丨向前,向深海,向未来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每日点兵

拿下非洲,剑指全球,中国工程机械让世界寡头胆寒

每日点兵  · 公众号  · 军事  · 2017-10-02 17:43

正文

2017年世界十大高楼,中国占了七座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没有工程机械的助力,这些大楼只能是空中楼阁。


混凝土 泵车是建造高楼必不可少的机械, 中国泵车市场曾一度被国外垄断。



从进口到出口


90年代的世界泵车市场基本由德国公司独占,这一时期我国大型工程如黄 河小浪底、二滩水电站, 东方明珠”电视塔, 都是用的德国 泵车。


那时候,中国人没有能力生产37米以上的臂架,必须依赖进口,单价高达130万人民币,还不能讲价, 那可是90年代的130万人民币。


在国产泵机崛起之前,我们究竟花了多少个130万用于进口泵机已经难以知晓,但是外国公司在泵机上的利润,触目惊心!


国内基建挨宰多年以后,中国的企业站了出来, 三一重工在1998年打造出了首台国产臂架,一套价格仅30万元,而进口产品价格达130万, 相当于每卖一台泵车就给国家节约了100万元外汇。


当时的100万能干什么呢?98年马化腾创办了腾讯,注册资金50万元,第二年,马云创办了阿里巴巴,注册资金50万元。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三一泵车臂架从 37m 延伸至 86m,以三一为代表的国产泵车已完全取代进口,中国企业掌握了世界混凝土泵车的最尖端技术,站在世界泵车设计和制造领域的最前沿。


三一:挖掘机技术哪家强?


有人说,三一的成功源于我国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这有一定道理。但是世界上可不止我们有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日本经济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快速发展,东京的高楼大厦不比任何大城市少。


但是日本真正需要用到大型器械的时候,却难以找到一家日本公司担此重任。


11年东日本大地震的时候,一条街道因为过窄,普通大型吊车无法通过,最后是中国徐工的吊车,参与此次救援。而随后福岛核泄漏事故中给高温机组注入海水进行降温时用的是三一重工的62米混凝土泵车。


日本可是有不少制造工业器械的企业,小松和日立建机是排名世界前五的机械设备制造商; 平时高高在上,关键时刻掉链子,这种企业要来有何用???


可怜的日本政府,需要用大型吊车时却不能依靠各大财团旗下的日本企业!


核泄漏要给高温机组降温时,政府指望不上日企,找到美国,美国从德国买了台二手泵机用乌克兰的大型运输机运到了日本,发现干不了事,后来三一重工紧急送来一台62米的泵车。


在日本辗转几国弄来泵车的时候,国人惊呼,中国工程机械似乎一夜之间变强大了!


从被收购到海外并购


国产泵车的从无到有,是我国工程机械发展的一个缩影。


我国的工程机械起步比较晚,技术力量积累比较薄弱,以至于很长时间我国的工程机械行业都是被日本的小松,日立,美国卡特彼勒等所占据。


国产工程设备制造企业发展起来之前,卡特和小松已经是年销售额达到百亿美金的企业了。


有一种说法叫扼杀在摇篮之中,在中国民族工业崛起之前,西方资本总是不遗余力的收购快速成长的中国企业。


中华牙膏被荷兰联合利华收购, 哈尔滨啤酒被美国安海斯布希收购, 大宝被美国强生收购,海轮集团被法国米其林收购等,这个名单太长了,每写一个出来,都要强忍住伤痛。


行业领头羊被外资收购以后,民族工业想要翻身就难了。 保洁和联合利华不就是在收购了一家家中国日化企业后霸占了中国市场吗?


国内现在的巨头徐工集团曾经在05年-07年差点被美国凯雷投资集团收购,可以得见当时工程机械行业也并不是想象中的顺利!


这场没有成功的收购案成了国外工程设备制造企业在中国的最高点,以后等待它们的就是下坡路了。


08年巨额的投入让国产工程机械设备制造企业一下子吃了个饱, 几年以后发展壮大的中国工程设备制造企业开始发威了。


徐工先后将荷兰AMACA公司、德国FT公司,以及德国老牌混凝土设备制造商施维英收归帐下。


中联重科先后 陆续收购英国保路捷、意大利CIFA、荷兰Raxtar、德国M-tec等多家国际领先企业。


中联重科的消防车


三一重工也不甘落后,将昔日的 混凝土泵车霸主 德国普茨迈斯特收入麾下。


外国资本终于感受到了中国工程制造企业的恐怖实力, 他们害怕了!!!


美国总统奥巴马下达了禁止三一集团关联公司罗尔斯在俄勒冈州风电项目的总统令,中联重科收购美国第二大机械制造商的计划也以失败告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