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把“坚持系统观念”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之一。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总书记强调,“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需要讲求科学方法”。“坚持系统观念”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原则,也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法。“坚持系统观念”同我们党历史上提出的“弹钢琴”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一脉相承又有新的发展,本质上都是唯物辩证法的科学运用。
2021年9月17日,位于广东省珠海市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管理机构正式揭牌,合作区建设从此进入了全面实施、加快推进的新阶段。经过3年多的磨合运作,合作区体制机制运行基本顺畅、渐入佳境。图为2024年7月5日拍摄的澳门旅游塔和横琴、珠海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张金加/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运用好“弹钢琴”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并提出“坚持系统观念”,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重要思想和工作方法指引。
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考察期间就明确提出“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随后,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总书记又作了进一步论述:“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时,总书记着眼“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充分体现了“坚持系统观念”这一鲜明特点,再次强调“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结束后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明确提出“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强调“我们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案,是因为要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仅仅依靠单个领域、单个层次的改革难以奏效,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增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具有划时代意义。
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我们党还提出“系统思维”、“系统工程”、“系统集成”等,特别是2015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系统观念的认识。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不仅从唯物辩证法高度阐释“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而且系统回顾了我们党提出统筹兼顾、“弹钢琴”等思想和工作方法的历史,强调“我们党在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关于协调发展的理念和战略”,强调“下好‘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全国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我们要学会运用辩证法,善于‘弹钢琴’,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要求“坚持系统的观点,依照新发展理念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进行系统设计,做到相互促进、齐头并进,不能单打独斗、顾此失彼,不能偏执一方、畸轻畸重”。可以说,系统观念是提出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方法,也是“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法。
2020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重大问题时,明确提出“必须坚持系统观念”。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把“坚持系统观念”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中,专门论述了“关于坚持系统观念”的问题,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根据新的实践需要,形成一系列新布局和新方略,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这个过程中,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中矛盾错综复杂,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加以谋划和解决,全面协调推动各领域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以说,系统观念作为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被更为广泛地运用到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肯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划时代意义的同时,明确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并把“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系统观念”写入其中。党的二十大报告在进一步明确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的同时,把“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概括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之一。2023年2月,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六个方面阐述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坚持系统观念”明确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思想和工作方法。
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坚持系统观念”体现得更加鲜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强化系统集成,加强对改革整体谋划、系统布局,使各方面改革相互配合、协同高效”是决定稿起草过程中重点把握的内容之一。因此,《决定》把“更加注重系统集成”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把“坚持系统观念”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之一。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总书记进一步从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坚持破和立的辩证统一、坚持改革和开放相统一、处理好部署和落实的关系四个方面阐述了“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需要讲求科学方法”,等等。可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牢牢把握和运用包括“坚持系统观念”在内的全面深化改革重要原则,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不竭动力和制度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伟大历程也表明,“坚持系统观念”不仅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原则,也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和工作方法,被广泛运用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各个方面,广泛运用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领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环境要素的复杂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自然地理单元的连续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这就要求我们立足全局,坚持系统观念,谋定而后动”。党中央统筹加强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坚持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统筹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坚持系统观念”尤为重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要求我们必须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坚持系统观念”既是时所需要,又是势所必然,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和工作方法。
制作:汤宝兰
审核:闫玉清
监制: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