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香樟经济学术圈
香樟经济学术圈是经济研究平台,于2014年10月9日成立。平台主要为读者推送经典经济学术论文,发布“香樟经济学论坛”、“CEC Workshop"和学术研讨会等相关公告。希望平台能够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贡献微薄之力,感谢您的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HR成长社  ·  人事工作节点安排表.xls ·  17 小时前  
HR新逻辑  ·  瑞幸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  2 天前  
FT中文网  ·  《唐探1900》的当代留学启示录 ·  3 天前  
安徽省应急管理厅  ·  开工大吉!复工复产安全提示请收好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香樟经济学术圈

陈启斐、袁杰、张赛、岳中刚|城市收缩的经济后果:基于2845个县级市的证据

香樟经济学术圈  · 公众号  ·  · 2024-11-20 07:30

正文


城市收缩的经济后果:

基于2845个县级市的证据


陈启斐、袁杰、张赛、岳中刚


作者简介




○ 陈启斐


○ 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 主要研究方向:服务业增长、服务贸易与全球价值链。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第三层次培养对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和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等省部级项目4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负责人。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世界经济》、《中国工业经济》、《统计研究》和《The World Economy》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


研究背景



城镇化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内生动能。大量的研究表明,城镇化促进人口净流入地区的研发创新、经济增长以及福利水平随着地区户籍限制的降低,城镇化发展加速,在强化产业和人口双重集聚的同时也造成部分地区的人口流失和经济萎缩(遗憾的是,现有研究鲜有关注人口流失地区的经济增长问题。2019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提出“收缩型城市”,这是官方文件首次出现关于城市收缩的提法。《任务》明确指出;要瘦身强体,转变惯性的增量规划思维,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2020年4月,发改委发布《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再次提出:有序推进“县改市”“县改区”“市改区”,稳妥调减收缩型城市市辖区,审慎研究调整收缩型县(市)。地理区位差异和非均衡政策必然导致地区经济发展差异,随着人口流动壁垒的降低,城市扩张和收缩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常态城市收缩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是调整经济地理格局,优化空间形态的体现。无论是资源枯竭还是产业结构调整都会导致城市收缩。许多发达国家都经历过城市的收缩,许多地区现在还在经受城市收缩的影响。美国的底特律、匹兹堡,德国的莱比锡,英国的利物浦等城市都是收缩型城市的代表。研究收缩型城市的经济增长问题,对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中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关系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的实施效果。


主要结论



本文利用 2001-2019 年中国 2845 个县级市的数据,匹配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探讨城市收缩的经济后果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第一,相对于现有研究,本文关注人口流失地区,采用2001-2019年中国2845个县级市的数据,更加细致地考察收缩型城市的经济增长问题。实证结果显示,城市收缩后经济增长下滑6.91%。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增加值都有所下降,并且对服务业负面冲击最强。我们认为城市收缩都会伴随工业部门的衰落,无法支撑金融、信息、研发都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同时,人口流失导致本地化特征明显的消费性服务业需求不足,发展被抑制。分时间段研究发现,人口流失对经济增长的抑制和产业的冲击主要发生在金融危机之后。


第二,本文从人均资本、全要素生产率、研发投入和消费需求等方面考察城市收缩对经济增长的内在影响机制。城市收缩抑制内陆地区的人均资本提升,但是会促进沿海地区人均资本。这种异质性的影响,也造成内陆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下滑和沿海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上升的两种现象并存。进一步,城市收缩会导致研发投入不足,妨碍长期的经济增长。从需求侧的研究则发现,城市收缩不提升消费水平,我们猜测这主要是由于中国人的“故土情结”,即使流出人口不居于本地常住,但主要收入仍留于本地消费。


第三,企业动态的进入和退出是影响经济绩效的重要原因。本文将县级市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相匹配,探讨城市收缩对企业进入退出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收缩引致企业进入和退出决策的动态调整是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渠道。随着城市收缩,进入企业数量减小,同时退出市场的企业逐步增加。两者叠加,导致企业不断减少;随着企业减少,就业岗位进一步萎缩,迫使人口进一步流失,最终抑制当地经济增长。为了保持实证结果的可靠性,我们采用多种稳健性检验进行验证。实证结果在四种稳健性检验中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