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校长“强哥”回归浙大。浙江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1月22日消息:根据教育部党组教党任〔2017〕18号文件,任命郑强同志为中共浙江大学委员会委员、常委、副书记(正厅级)。5年前,他正是从这一岗位调任贵州大学校长。
有小伙伴很好奇,既然外调五年后又回到同一岗位上,当初为什么还要去呢?
2012年夏天,时任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的郑强来到贵州大学任校长。他说自己是对口支援过来的,完全出于自愿。当时,不少人都不理解他的决定。
理解这个问题,要追溯到七十多年前。抗战期间,和当时的西南联大一样,为了坚持学业,为国家保留知识精英,浙大校长竺可桢率领全体师生踏上西迁流亡办学的艰苦历程,一路辗转到1940年1月9日,浙大终于在贵州湄潭安定下来,书写下长达7年的湄潭办学史。这七年也被认为是浙大历史上最辉煌的七年,先后涌现了李政道、苏步青、谈家桢等精英,也从彼时起浙江大学有了"东方剑桥"的美誉。
“贵州是浙大的衣食父母。”郑强把赴贵州履职理解为“报恩”。早在2005年,郑强带领学术团队,与贵州大学共建了第一个国家工程中心。在和同事去贵州调研时,郑强拒绝了单位提供的单人间。“贵州经济条件不好,我们更应该节俭一些,把钱花到更需要的地方,安排我们住双人间就可以。”
“报恩”之旅,并不是空谈,而是伴随着扑面而来的种种问题。来到贵州大学后,郑强为这里教育建设的落后面貌感到痛心。“贵州大学三十年得到的中央财政的钱,顶不过浙江大学半年。都是中国人民的孩子,都要做中国的梦,凭什么让发达地区的孩子有梦,让咱们贵州的孩子就没梦,公平吗?”
到任后,郑强启动了贵州大学行动计划,提出建设贵州大学新校区。在省里的一次会议结束后,他跟上省委书记的面包车,把计划书递了上去。贵大新校区很快得到批示,得以启动。为此,贵大拿到40亿元。
他还提出“贵州大学姓贵州”的办学理念,专门开设茅台、大数据、茶叶等专业来服务贵州。为此,他又拿到政府部门10个多亿的支持资金。
2013年,在郑强的推动下,中西部高校联盟成立,这是在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14个省、自治区建立的大学协作联盟,以提升部分中西部地区教育水平。"穷朋友要抱团,他们推选我当盟主!"他笑言。
外界对郑强的评价褒贬不一,演讲中的一些“出格言论”更是让他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推崇他的人,认为他特立独行,勇于改革;不喜欢他的人,则认为他说得多做得少,用语言“搏出位”。
长安街知事APP发现,网络上随处可见郑强的演讲视频,见诸报道的“郑氏语录”比比皆是。他屡次就中国的教育、科研、社会问题发表大胆泼辣、独具一格的见解,在全国20多个省市举办200多场演讲。犀利、幽默的风格让他成为教育界不折不扣的“网红”。
郑强演讲:你为什么读大学?
他主讲的《高分子物理》入选全国精品课程,《绚丽的高分子》成为全国网上视频公开课。“听他的课,你会一直处于兴奋状态。”一位浙大学生曾发帖回忆说,“强哥”上课深入浅出、旁征博引,他的课堂就像一个超级磁场,能将你牢牢地“吸”住,同时让你陷入深深的思考。
从2014年开始,郑强连续三年当选“学生喜爱的大学校长”,被誉为“中国教育郑能量”。在学生眼中,他幽默、没有架子,曾有贵州大学的学生对媒体表示,“学生有什么问题,可以给校长信箱写信,甚至可以直接跑到校长办公室反映,一般很快就得到回复。但把问题反映到二级学院,回复的就很慢,效果也不明显。”
贵州大学2017年迎新年活动,校长郑强与师生们敲响新年钟声
事实上,到贵州工作后,除了担任一把手外,郑强还增加了一个重要身份: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代会上,他多次提交议案,希望国家对中西部教育给予支持,其中就有两位“强哥”的对话。
2013年全国人代会时,郑强在贵州团参加审议时向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直抒胸臆:“我们的那些好大学‘营养过剩’,一些穷的地方严重‘营养不足’。请总理帮西部的学生们实现梦想。”
去年全国人代会,郑强再提西部教育,“我们国家的重点高校大部分都分布在东部发达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的十三个省份居然没有一所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中央四大银行哪个不在贵州开分行?电信运营商哪个不到贵州开分店?两大石油巨头哪个不在贵州开加油站?为啥不办大学呢?”
2016年3月7日,贵州代表团团组于在国谊宾馆迎宾楼第一会议室举行全体会议,会议议题为审议政府工作报告。郑强在会上发言
一个月后,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在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14个省份各重点支持建设一所高校,其中包括贵州等13个省区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5年前,郑强从浙大离开时曾说,“这些年,我最感谢的就是组织的培养、浙大的栽培,以及学生们对我的支持。可以说,我今天得到的一切,都是浙大给我的。”
如今,回归浙大。“报恩”一词,又有了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