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营养师顾中一
350000 人关注。顾中一,注册营养师、2017年十大科学传播人物。八年三甲医院营养师经验,所著科普图书已销售十余万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医生  ·  拯救大脑,你只需要 1 个无脑动作! ·  2 天前  
丁香生活研究所  ·  以为偷懒,实则让皮肤底子变好的 1 个护肤小习惯 ·  6 天前  
丁香生活研究所  ·  饭后清新口气,强烈推荐你试试它!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营养师顾中一

孕期、月子、哺乳只有这几样真不能吃!其他放心吃

营养师顾中一  · 公众号  · 养生  · 2024-11-11 22:15

正文



本文 3573 字   阅读约需 6 分钟


从怀孕开始,到哺乳期结束的新手妈妈们,经常被身边人说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吃,这其中有一些是确有其事,但也有非常多是没有必要的规矩,今天就一篇总结一下怀孕、月子、哺乳期到底不能吃什么吧~

(本文太长不看分为3个,在紫色框框里,可以直接拉过去看~)


孕期


 -太长不看- 


孕妈们需要严格禁酒咖啡因限不吃生食慎吃冷食避开汞含量高的鱼类,并最好避免高糖饮食


其他网传食物,只要卫生,并且平常吃着不过敏,就可以吃。



酒精


孕妇应该滴酒不沾,对孕妇来说没有「安全」的最低饮酒量。(当然大体上还是剂量越高风险越大)

怀孕期间饮酒可导致流产、胎儿死亡或给新生儿造成一系列伴随终生的身体、行为和智力障碍(胎儿酒精障碍,FASD)。


咖啡


不鼓励孕妇喝咖啡,能不喝就不喝了吧。如果实在想喝,孕妇每天摄入200mg以下的咖啡因比较安全,大约是一个星巴克中杯的量。



不吃生食,慎吃冷食


食用前未经加热的生食(比如生鱼片、生腌)、冷食(比如冷藏很久的沙拉)有携带致病菌寄生虫的风险,而且孕妇感染的风险比普通人更高,感染后果更严重。

比如妊娠期女性感染李斯特菌风险是普通人的13倍~100倍,严重感染后可能造成流产、早产、胎儿死亡等严重后果。而且李斯特菌有耐寒性,在0℃以下的冷冻室中也能存活很久。

寄生虫也会影响胎儿的健康,比如孕妇感染弓形虫之后可经胎盘血流传播给胎儿,导致胎儿多部位发生病变,还可导致早产、流产或胎儿死亡。

最保险的避免的手段就是:一切东西都做熟热透了再吃。



有风险的食物比如:



丨已经在冰箱里放了很久的食物,包括冰淇淋等冷饮;


鲜榨果汁、鲜切果盘、凉菜、沙拉、三明治等这些东西入口前不经过加热的食物是有一定风险的,不建议在外面购买,因为不知道加工环境卫不卫生以及出售前放了多久了,可以自己做,买新鲜的食材并且一定要注意环境器具卫生,现做先吃。


不熟的肉类、蛋类,以及蛙、蟹、虾、螺、鱼(如生鱼片、醉虾醉蟹、溏心蛋、温泉蛋、非全熟的牛排、生火腿切片等)


一些大型食肉鱼类


大型的食肉鱼类容易在体内积累汞,而食物中的汞可以通过胎盘传递与胎儿血红蛋白结合,不能再返回到母亲的血液循环中,这导致胎儿体内汞的含量会高于母体,在摄人少量汞时母亲虽然还没有任何症状,胎儿就可能已经发生明显损伤。

两个总原则是:

草食鱼比肉食鱼好
小型鱼比大型鱼好

可以参考一下美国 FDA(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和 EPA(美国环保署)发布的吃鱼指南针对孕妇、哺乳期女性和11岁以下儿童这些敏感人群,其中按照汞含量的高低把鱼和贝类分成三个等级,并给出了名单。

我把名单翻译并调整了顺序,放在开头且加粗的是国内相对常见的鱼。


最佳选择

低汞,每周可以吃2~3份

淡水鲈鱼、三文鱼、沙丁鱼、对虾、凤尾鱼、大西洋黄鱼、鱿鱼、罗非鱼、鳕鱼、蛤蜊、蟹、牡蛎、扇贝、比目鱼、淡水龙虾、黑线鳕、狭鳕鱼、大西洋鲭鱼(青花鱼)、鳟鱼(淡水)、黑鲈鱼、牛油鱼、海鲶鱼、狗鲟、鲱鱼、美式龙虾、胭脂鱼(乌鱼)、北大西洋鲭鱼(青花鱼)、梭鱼、鲽鱼、鲱鱼、鳐鱼、香鱼(胡瓜鱼)、塌鱼、吞拿鱼(罐装金枪鱼)、白鲑鱼、牙鳕(小无须鳕)



良好选择

汞含量略高于前者,每周只能吃1份

石斑鱼、条纹鲈(海水)、鲤鱼、鲷鱼、裸盖鱼(银鳕鱼)、智利海鲈鱼/小鳞犬牙南极鱼(南极银鳕鱼)、竹荚鱼、水牛鱼、鲯鳅、大比目鱼、安康鱼、岩鱼、红鲈鱼(羊头鲷)、西班牙鲭鱼(青花鱼)、方头鱼(大西洋)、长鳍金枪鱼/白金枪鱼、黄鳍金枪鱼、海鳟(犬牙石首鱼属动物)、白姑鱼



避免选择

汞含量较高,能不吃就不吃

大西洋马鲛、马林鱼(旗鱼)、橘棘鲷、鲨鱼、剑鱼、方头鱼(墨西哥湾)、大眼鲷(大目金枪鱼)


成年人的1份大概是自己手掌心的大小

儿童的1份见下图:



记不住的话,就先掌握前面说的总原则,并且着重看最后一项「避免选择」就是了。

鱼肉含有许多有益于孕妇和胎儿的的优质蛋白ω-3脂肪酸等营养素,安全的鱼孕妇还是可以吃的。


高糖饮食


妊娠期更容易发生高血糖,所以除了必要的血糖监测之外,孕妈们也最好少吃高糖食物。



月子


 -太长不看- 

就产妇自己的营养健康来说,其实坐月子期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饮食禁忌,基本饮食还是保持营养均衡就好。


一般来说,凡是建议喝米酒、在月子餐中使用了大量的红糖、黑麻油、不让喝水的月子餐,都是没有按照现代医学进行指导的月子餐,不建议大家参考


首先要说明一个概念,其实传统的坐月子和现代医学中讲究的产褥期是不一样的,产褥期是指由于产妇的子宫体积容量、胎盘剥离产生的创面以及宫颈口的变化恢复至生产前状态的阶段,大约是生产之后的42天

总体来说产褥期食物应当多样,另外不同阶段还有些不同的注意事项。


产后初期


一般来说,顺产的产妇在术后第一天就可以开始正常吃饭了。而如果是剖宫产的产妇,在术后六个小时完全可以吃一些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较少膳食纤维流质食物。在第一天流质食物之后,可以采用半流质的食物吃个一两天,进而恢复到正常的饮食。

产妇有可能会出现疲劳无力、胃肠功能差的情况,这个时候要警惕低血糖。方法是可以准备一些健康的零食或者增加餐次,同时在第一周相对来说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清淡、比较细软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面片、馄饨、挂面、粥、蒸煮的蛋类、切碎的蔬菜等。



如果产妇感觉自身状态恢复得很好,其实只要不暴饮暴食,一般的正常饮食也是没有问题的。

对于一些有侧切伤口的人,可能更要特别注意保证蛋白质以及营养的均衡,像维生素A维生素C多种矿物质对于坐月子期间的产妇是很有必要的。


产后2到6周


饮食核心就是食物多不要过量即可。蛋白质应当保证,同时饮水量也要充足。



哺乳期


 -太长不看- 


不推荐喝酒不推荐喝咖啡,其他没有什么特别的饮食禁忌,并没有什么常见食物会导致「回奶」



关于哺乳期女性的食物禁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提到:“吸烟、饮酒会影响乳汁分泌,其含有的尼古丁和酒精也可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影响婴儿睡眠及精神运动发育,哺乳期间应忌烟酒。茶和咖啡中的咖啡因可以造成婴儿兴奋,乳母应限制饮用浓茶和大量咖啡。”


酒精


有人说酒精会抑制泌乳反射,造成「回奶」,但其实作用也不明显,反而动物试验大多显示酒精摄入会增加泌乳素的水平。

但这也不是提倡喝酒,因为酒精(乙醇)作为小分子物质是可以进入乳汁的,从而对宝宝的神经系统、心脏、肝脏器官造成危害,影响孩子健康,甚至妈妈有酗酒习惯宝宝也会出现酒精戒断的症状,因此我们不建议哺乳期的妈妈喝酒



只喝一点酒可以吗?如果实在想要喝酒,应该限制在每天大约一听啤酒或者小半杯葡萄酒的量以内,而且一定要先给宝宝喂完奶再喝饮酒后至少过两个小时再哺乳

当然也可以提前吸出不含酒精的乳汁冷藏,需要时喂给宝宝。



咖啡


已经哺乳阶段,咖啡因摄入主要是担心随着乳汁影响宝宝,如果一定要喝,建议在刚喂完奶的时候喝,控制在一杯咖啡以内的量,并留意孩子是否有明显的烦躁不安状况,早产儿更是需要慎重,因为他们的肝脏代谢能力会比较差。



吃错会「回奶」?


并没有什么常见食物是会导致回奶的, 什么大麦、燕麦、黑麦、麦芽、韭菜、山楂、豆浆都没用,我们不妨设想要是真有用的话,那么在想让孩子断乳的那段时间,这些食物可就应该能发挥大作用了。


不能吃鸡肉?


还有的人说,不能吃鸡肉,因为其中的性激素会对宝宝有影响,但其实且不说这些激素在我们烹调过程中会不会被破坏,事实上它们在鸡肉中的含量很少,被人体吸收后也会被妈妈的肝脏代谢。


香料


有些香料大量摄入后孩子可能会不喜欢乳汁的味道,如果发现了这种情况可以适当回避。



宝宝过敏妈妈是不是要忌口?


纯母乳喂养的孩子过敏可能跟妈妈的饮食有关,如果孩子出现一些全身性反应的时机与妈妈进食某些食物明显相关,应当进行记录后由专业的儿科医生进行判断,如果确定是食物过敏的话,妈妈最好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完全回避这类食物,可以用一些其它营养成分比较接近的食物来替代,如果宝宝是对母乳过敏,那么需要使用深度水解奶粉。

一定要提醒的是,很多时候湿疹、特应性皮炎等症状跟食物并没有什么关系,这时重要的是正确的局部皮肤护理,比如不要过度清洁,在洗完澡之后三分钟内涂抹保湿霜,在皮肤科医生的指导下及时使用药物。

参考资料:

[1] 王焕玲. 单核李斯特菌病临床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

[2] 王鑫磊,李倩,张莉,李海龙.孕妇弓形虫病防治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6,37(05):82-85.

[3]吴金华. 海岛地区内外环境汞暴露现状及其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

[4]https://www.cdc.gov/ncbddd/fasd/alcohol-use.html

[5]https://www.cdc.gov/ncbddd/fasd/index.html



编辑:小荟


想看有声版科普吗? 

快关注我的视频号吧↓ 


关注我,

想看的营养科普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