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T服务圈儿
关注互联网前沿资讯,提供最实用的学习资源。我们是有温度、有态度的IT自媒体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募格学术  ·  DeepSeek王炸登场!AI的神级应用被发 ... ·  昨天  
小张聊科研  ·  2月19日(周三)晚20:00直播预告 | ... ·  2 天前  
国家知识产权局  ·  关于申报2025年度课题研究项目的通知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T服务圈儿

一直傻傻分不清 count(*) count(id) count(1) 这次终于整明白了

IT服务圈儿  · 公众号  ·  · 2025-02-02 17:30

正文

来源丨经授权转自 江南一点雨(ID:a_javaboy)

作者丨江南一点雨

声明:以下讨论基于 InnoDB 存储引擎,MyISAM 因为情况特殊我在文末会单独说一下。

先说结论: 这几个性能差别不大。

1.实践

我准备了一张有 100W 条数据的表,表结构如下:

CREATE TABLE `user` (
  `id` int(11unsigned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username` varchar(255DEFAULT NULL,
  `address` varchar(255DEFAULT NULL,
  `password` varchar(255DEFAULT NULL,
  PRIMARY KEY (`id`)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mb4;

可以看到,有一个主键索引。

我们来用两种方式统计一下表中的记录数,如下:

可以看到,两条 SQL 的执行效率其实差不多,都是 0.14s。

再来看另外两个统计:

id 是主键,username 以及 address 则是普通字段。

可以看出,用 id 来统计,也有一丢丢优势。松哥这里因为测试数据样板比较小,所以效果不明显,小伙伴们可以加大测试数据量,那么这种差异会更加明显。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差异,接下来我们就来简单分析一下。

2. explain 分析

我们先用 explain 来看下这几个 SQL 不同的执行计划:

可以看到,前三个统计方式的执行计划是一样的,后面两个是一样的。

我这里和大家比较下 explain 中的不同项:

  • type:前三个的 type 值为 index,表示全索引扫描,就是把整个索引过一遍就行( 注意是索引不是整个表 );后两个的 type 值为 all,表示 全表扫描 ,即不会使用索引。
  • key:这个表示 MySQL 决定采用哪个索引来优化对该表的访问,PRIMARY 表示利用主键索引,NULL 表示不用索引。
  • key_len:这个表示 MySQL 使用的键长度,因为我们的主键类型是 INT 且非空,所以值为 4。
  • Extra:这个中的 Using index 表示优化器只需要通过访问索引就可以获取到需要的数据(不需要回表)。

通过 explain 我们其实也能大概看出来前三种统计方式的执行效率是要高一些的(因为用到了索引),而后面两种的统计效率相对来说要低一些的(没用索引,需要全表扫描)。

仅有上面的分析还不够,我们再来从原理角度来分析一下。

3. 原理分析

3.1 主键索引与普通索引

在开始原理分析以前,我想先带领大家看一下 B+ 树,这对于我们理解接下来的内容有重要作用。

大家都知道,InnoDB 中索引的存储结构都是 B+ 树(至于什么是 B+ 树,和 B 树有什么区别,这个本文就不讨论了,这两个单独都能整出来一篇文章),主键索引和普通索引的存储又有所不同,如下图表示主键索引:

可以看到,在主键索引中,叶子结点保存了每一行的数据。

而在普通索引中,叶子结点保存的是主键值,当我们使用普通索引去搜索数据的时候,先在叶子结点中找到主键,再拿着主键去主键索引中查找数据,相当于做了两次查找,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 回表 操作。

3.2 原理分析

不知道小伙伴们有没有注意过,我们学习 MySQL 的时候,count 函数是归在聚合函数那一类的,就是 avg、sum 等,count 函数和这些归在一起,说明它也是一个聚合函数。

既然是聚合函数,那么就需要对返回的结果集进行一行行的判断,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返回的结果是啥?我们分别来看:

对于 select count(1) from user; 这个查询来说,InnoDB 引擎会去找到一个最小的索引树去遍历(不一定是主键索引),但是不会读取数据,而是读到一个叶子节点,就返回 1,最后将结果累加。

对于 select count(id) from user; 这个查询来说,InnoDB 引擎会遍历整个主键索引,然后读取 id 并返回,不过因为 id 是主键,就在 B+ 树的叶子节点上,所以这个过程不会涉及到随机 IO(并不需要回表等操作去数据页拿数据),性能也是 OK 的。

对于 select count(username) from user; 这个查询来说,InnoDB 引擎会遍历整张表做全表扫描,读取每一行的 username 字段并返回,如果 username 在定义时候设置了 not null,那么直接统计 username 的个数;如果 username 在定义的时候没有设置 not null,那么就先判断一下 username 是否为空,然后再统计。

最后再来说说 select count(*) from user; ,这个 SQL 的特殊之处在于它被 MySQL 优化过,当 MySQL 看到 count(*) 就知道你是想统计总记录数,就会去找到一个最小的索引树去遍历,然后统计记录数。

因为主键索引(聚集索引)的叶子节点是数据,而普通索引的叶子节点则是主键值,所以普通索引的索引树要小一些。然而在上文的案例中,我们只有主键索引,所以最终使用的就是主键索引。

现在,如果我修改上面的表,为 username 字段也添加索引,然后我们再来看 explain select count(*) from user; 的执行计划:

可以看到,此时使用的索引就是 username 索引了,和我们前面的分析结果是一致的。

从上面的描述中我们就可以看出,第一个查询性能最高,第二个次之(因为需要读取 id 并返回),第三个最差(因为需要全表扫描),第四个的查询性能则接近第一个。

4. MyISAM 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