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育儿大师
育儿大师,广东省优生优育协会重点推荐的母婴平台,集合国内三甲医院名医、知名高校心理早教专家、母婴行业精英,为用户在孕、产、育阶段提供找专家、问专家、见专家等多种便捷优质服务,让用户快速获得专业、科学、一对一针对性指导意见,让育儿更简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Tiffany的英语教学反思  ·  2025年春季学期教师专属日历 ·  3 天前  
Tiffany的英语教学反思  ·  2025年春季学期教师专属日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育儿大师

疾病高发期|我们忽视的这些病菌重灾区,才是娃生病的源头!

育儿大师  · 公众号  ·  · 2019-04-26 21:00

正文

文 | cc爸妈  来源 | CC爸妈

清明假期还未走远,五一小长假就已经提上了日程。

要说清明期间温度还略低,那五一期间就是一年中最舒服的时光了,气温宜,阳光明媚,藏不住的春光随处可见。所以这个五一假期你准备带娃去哪里玩?还是宅在家中与娃来一段温馨的亲子时光?

无论出游还是在家, 千万不要忽略了卫生安全问题哦

气温回升,狂热躁动的不只是咱们即将放假的心情,还有各种细菌、病菌。毕竟,但凡放假,不管带娃远行撒野,还是就近撒欢,接触最多的就是人、人、人,以及人群聚集处的细菌、细菌、细菌。

有妈妈精辟的总结: 能不能过好一个假期,主要取决于你对细菌病毒的战力在哪个段位。

不管是居家还是外出,细菌和病毒无处不在。一起来看看娃平时会接触到的细菌病毒重灾区:


居家篇


> > > > 家 中 各 种 玩 具

说起玩具消毒,想来每个妈妈都有话语权。

孩子玩具的消毒可是一件大工程,因为玩具种类、大小、材质五花八门, 消毒困难指数可谓是五颗星



基于宝宝什么都往嘴里塞,所以每个老母亲对玩具都无法做到置之不管。

我记得孩子口欲期那会儿,逮啥吃啥,我们一贯提倡口欲期要尽量满足娃的啃咬欲望,但是卫生如何保证?

那时候能水洗的 (毛绒玩具类) ,爸爸都会 添加专业消毒洗衣液,之后最大限度的暴晒。

不能水洗的,就定期拿酒精全部擦一遍。

但是很多玩具设计太复杂了,只有酒精擦不到的细节,没有娃舔不到的角落。

所以,这项工作爸爸从不允许我插手—— 因为干活不细致。

他的口号是: 落下一处等于全部白擦。

想想是有道理的,所以很多个夜晚,都是我在卧室哄孩子睡觉,老父亲独坐爬行垫上,周围摆满玩具,一人在灯下逐个擦拭。

想想那时候,真是苦啊~

好在懒人改变世界的脚步从未停过,到孩子小姨这时候,就出来了各种紫外线消毒箱,玩具扔进去,过会儿拿出来,上面的细菌全部bye-bye。

不过友情提示:娃的用品不需要过度消毒哦,定期就可以 (比如一周1-2次,生病期间可以频繁一些)

娃不需要无菌环境, 清洁≠无菌 ,少量细菌对宝宝其实是有益的,可以促进宝宝免疫系统的发育。


> > > > 餐 具 和 奶 瓶

很多妈妈都明白一个道理:病从口入。

所以从婴儿期的奶瓶到幼儿期的餐具,妈妈们一路都在殚精竭虑地认真清洗着。

用完立刻清洗,洗完用开水烫一烫,烫完再用纸巾擦干,整个过程充满着仪式感。


但还是要遗憾的告诉你,这种方式只是起到了清洁奶瓶表面奶渍而非消毒的作用啊。 只有温度在100度及以上,时间持续5分钟以上,才可以杀灭80%的细菌

所以,你可能只是给细菌洗了个热水澡,而且用纸巾擦干还有可能增加奶瓶内的细菌哦。

下面是餐具消毒的正确打开方式:

  • 水煮:

水煮前先将娃的餐具 (像奶瓶、吸管杯这类的,一定要把能拆开的地方都拆开洗) 清洗干净,放入锅中,加入可以完全盖过部件的水 (注意玻璃用品需要用小火温和加热,避免受热不均导致爆裂) ,水烧开后保持沸腾5分钟,最后夹出并控干水。

  • 消毒仪器:

家中的洗碗机、紫外线灯或者蒸汽机都可以进行消毒。




> > > > 贴 身 内 衣

说起细菌的重灾区, 贴身内衣、内裤 绝对是跑不了的,这是最直接接触宝宝肌肤的物品。

小宝宝拉尿都是放飞自我,大肠杆菌单靠水洗可洗不走。

大宝宝,尤其是女宝,私处的烦恼也并不少,近些年,几岁的小娃得阴道炎的案例比比皆是,说到底都是卫生意识不够,交叉感染。

不仅孩子,妈妈们也有同样的烦恼,贴身内衣的消毒始终是一大困扰,哺乳期的妈妈就更郁闷, 哺乳衣和bra就是细菌的温床啊~

一般情况,我们并没有给衣服消毒的习惯,认为勤洗勤换就可以了。

但一般的机洗加洗衣液只能是洗掉衣物表面的污渍,并不能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而阳光下暴晒的确可以起到杀菌作用,但也需要满足足够的时间才可以。

之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曾发布的《小学生衣物卫生状况调查报告》中就提到过这个问题:

所以,孩子跟大人的衣物尤其是贴身内衣,一定要分开洗。

可以适当选择具有消毒功能的洗衣液。 尽量 选择复合季铵盐、过氧化氢或次氯化钠为主要成分的消毒产品 ,对皮肤刺激性小。 但是即使选择刺激性小的产品,也需要多次用清水浣洗,以防有残留。

另外,水煮也是彻底的方式,之前看过一个新闻,有位妈妈因为不注意,将自己的内衣裤跟孩子的一起洗,造成了女宝轻度阴道炎,之后,她就专门买了个锅,用来煮内裤。。。

虽然烦琐了点,极端了点,但是这确实是一个保险的方式。

不过,现在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紫外线消毒箱”,洗干净之后,丢进去杀菌就好了。

但使用过程中切忌用手接触到紫外线光线。


外出篇


说完了居家,咱们再聊聊出行,毕竟家里怎么麻烦都是值得操作的,但是外出的条件可就不允许了。

外出细菌重灾区:

> > > > 公 共 玩 具

咱家里的玩具怎么消毒都成,外面的怎么办?

而且公共玩具,本就玩的人多,谁也不知道哪个携带病菌的娃刚摸过。

两个法宝:

一、消毒湿巾:

当然不是让你把娃要玩的公共玩具都给擦一遍,咱们之前说了,适当地接触少量细菌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但如果是娃要往嘴巴里塞的,能消毒湿巾擦一把的尽量擦一把!

二、免洗洗手液:

勤洗手,从来没错。但公共场合洗手不方便的、娃玩起来忘情不配合的,就带上免洗洗手液吧!


> > > > 酒  店

前段时间的清明假期刚过,我就收到了朋友的吐槽 (6岁娃的妈妈) ,趁着假期本想一家三口开开心心来个三日游,结果刚在酒店睡了一宿,孩子身上就起了好多红色的小疹子,因为特别痒,被孩子抓破导致发炎。

不仅假期泡汤了,还带着孩子跑了两天医院,真是好不冤枉。

所以她非常认真严肃的对我们几个有娃的妈妈嘱咐,出门旅游选酒店一定要擦亮眼睛,花钱事小,孩子生病事大啊。

酒店关于卫生问题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再好的酒店,卫生问题也让人忍不住在心里打个问号。

短时间内想要改变酒店卫生安全现状是不可能了,老母亲们只能亲自上阵,为了娃的卫生健康,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和细菌病毒做斗争。

注意: 看上去干净的东西不一定干净。

水杯、热水壶,看上去一个脏点都没有,但看不见的细菌却无处不在,因为你实在无法想象上一个用户拿它们做过什么(酒店热水壶煮内裤的新闻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当然也别指望着保洁员对它们进行严格的消毒、杀菌。

因此,带上宝贝的专属水杯和便携式水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