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普中国
公众科普,科学传播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科普中国

“蝈蝈吐丝织网”视频火了!但它其实不是蝈蝈,还和奥特曼有关……

科普中国  · 公众号  · 科学  · 2025-02-13 10:30

正文


最近网上有个视频火了:


有个博主说他在墙角发现好几只蜘蛛网,结果找了半天没发现蜘蛛,就找到一只蝈蝈! 把这只翠绿的蝈蝈拿到手里,还会在手心 用嘴吐着丝线。


视频来源于网络


蝈蝈竟然会吐丝?怎么和我平常见到的不一样?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只突然爆火的“蝈蝈”~

视频里不是蝈蝈

而是“迪迦优蟋螽”


首先要说的是, 视频里的昆虫并不是蝈蝈,我们平常饲养的蝈蝈是优雅蝈螽 Gampsocleis gratiosa 的俗称 这是一种大型直翅类昆虫,最后一对足演化成跳跃足,翅膀退化十分短小,雄性的翅膀有“音锉”和“刮器”,通过摩擦发出声音来吸引雌性。 但是蝈蝈可是没学会吐丝的技能,只会“咯咯咯”的叫唤。


蝈蝈。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视频里的这个家伙算是蝈蝈的亲戚,虽然视频里只看到头部正面和前足的一部分,不过根据它的正脸,尤其是黄色的大眼睛和翠绿色前腿以及黄色的小脚脚, 结合吐丝的习性,大概率是一只蟋螽,而这种蟋螽的名字还很特别,叫做“迪迦优蟋螽” Eugryllacris tiga


迪迦优蟋螽。 A, B. 最终若虫阶段;C, D. 雌性成虫


此处你一定会有一个疑问,迪迦?难不成......你想的没错, 这里的迪迦就是迪迦奥特曼的迪迦!所以迪迦优蟋螽也被昆虫爱好者称为:“奥特曼螽斯”。 (目前 迪迦优蟋螽 已经有小规模人工繁殖,不过数量比较少价格比较高)


图片来源:编辑自制


迪迦优蟋螽不仅名字奇特,还是一种 2021 年在西双版纳才被发现的“新种类”昆虫,因为这种螽斯的眼睛是黄色或者红色,呈凸起的状态,和奥特曼的眼睛有点相似,并且 2021 年是特摄《迪迦奥特曼》问世 25 周年,发现者为了纪念才给这个新物种赋予了迪迦的名字。 (其实被称为奥特曼的动物不止它,作者养的斑头肩鳃鳚俗名也叫“青蛙奥特曼”,足见大家是多么喜欢奥特曼这个 IP )


“青蛙奥特曼”。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可能有朋友会问了,为什么迪迦优蟋螽的名字这么接地气?又这么有喜感?这件事就要从制定生物命名规则的那个人说起了。


18 世纪中叶瑞典的植物学家卡尔·林奈 (Carl Linnaeus) 提出了 “双名法” (binomial nomenclature) ,作为生物分类学命名的规则,这一规则一直沿用至今。简单的说,每个物种的学名必须有两个拉丁文词组成,第一个词是属名 (首字母大写) ,第二个词是种名 (全部小写) ,并且每个物种的学名都是独一无二的,与其他物种不能重复。


在此之前,各国对于生物名称描述的时候名字并不统一,很可能会出现同种异名或异种同名的情况,大家交流起来弄不好就成了“你说前门楼子我是以为是胯骨头子”的结果,物种名字统一以后就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出现,而用拉丁文描述是因为拉丁文是一种固定且变化较小的语言,更适合用于科学命名。


当发现了一种从来没有人描述过的物种的时候,发现者就有资格给这个物种命名,需要写一篇论文发布到该领域知名且有影响力的期刊上,论文中就有这个新物种的名字。 理论上命名是可以根据发现者的想法来随意命名,但一般命名会秉承信达雅的原则,会以物种的产地、形态特征进行命名,比如我们吃的大闸蟹,它的学名是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 sinensis ,意为是在中国发现的,还有一些是为了致敬某人,而用他的名字进行命名,一般是自己的老师或者是对发现这个物种有重大帮助的人,比如我国古生物学奠基人杨钟健先生将自己发现的恐龙命名为许氏禄丰龙 Lufengosaurus huenei 就是为了致敬自己的老师许耐。


那么为什么要用奥特曼的名字命名一种动物呢?给动物命名不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吗?其实这是有原因的,世界上已知的生物种类已经超过了 100 万种,并且每年还会有将近 2 万个物种被描述,而我们中国 2024 年一年,就新发现了 6000 多个物种,如果你给过孩子起名,你就知道起名是一件多为难的事儿了,再加上很多年轻学者比较开放愿意使用新生事物为物种命名,也就有了一些比较新潮和奇怪名字的动物了。


除了奥特曼,还有很多 IP 也被拿来给动物命名 ,比如 悟空翼龙 Wukongopterus lii 斗战翼龙 Douzhanopterus zhengi 都是以西游记中齐天大圣 孙悟空 命名的,而且在身体结构的演化上斗战翼龙要比悟空翼龙更进步,就好比孙悟空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才被封为斗战胜佛。


有一种长臂猿的名字叫做 天行长臂猿 Hoolock tianxing ,这是个一语双关的名字,一方面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另一方面则是对于科幻电影《星球大战》中主角卢克·天行者 (Luke Skywalker) 的敬意。


迪迦优蟋螽为什么要吐丝?


讲完 迪迦优蟋螽的名字 ,我们再来说说它们为什么要吐丝。


蟋螽是一类昆虫的通称,这个家族中很多成员都会吐丝, 很多种类喜欢栖息在树上,而吐丝的是用丝线作为粘结剂,将树叶的叶片两端粘起来,这样树叶受到丝线的拉力就会折成一个 U 字型的巢 ,而蟋螽则会藏在其中,借以躲避鸟类等天敌。


等太阳落山以后,迪迦优蟋螽就会从巢里爬出来,外出去寻找食物,虽然蟋螽会吃植物的嫩叶、嫩枝或果实,不过它们更喜欢吃肉,只要遇到其他昆虫或小型无脊椎动物,蟋螽就会用大大的眼睛锁定目标潜行过去,并通过长长的触角锁定猎物,慢慢潜行缩短与猎物的距离,在进入攻击范围之后利用迅速的冲刺接近猎物,在接触的瞬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前足用力抱杀,只要控制住猎物就立刻开始用大而锋利的牙齿开始啃咬,这个时候猎物大多只能束手就擒成为蟋螽的盘中餐。


纪录片里蟋螽吐丝筑巢和捕食的画面


据繁殖过的朋友介绍, 迪迦优蟋螽的低领若虫更偏向于植食性,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捕食性会越来越强烈 ,而且到了末龄和成虫期,在遇到危险时,它会张开四肢、打开翅膀 (成虫) 并亮出自己的大牙恐吓对方,似乎在告诉对方:来呀!亮剑啊!大不了同归于尽啊!


除了 蟋螽,还有很多昆虫也会吐丝。 最有名就是蚕,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 许多鳞翅类昆虫的幼虫都会吐丝 ,会像蚕一样在化蛹前用丝将自己包裹起来,作为保护自己度过蛹期的屏障;另外像蓑蛾的幼虫,会吐丝将枯枝、树叶等杂物粘起来,给自己织一件外衣,无独有偶毛翅类昆虫的幼虫,也被称为石蚕,他们也会利用丝线把水中的小石子、螺壳等杂物粘起来包裹住自己。


蚕丝。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一些蚂蚁也会吐丝 ,比如生活在我国南方的黄猄蚁,它们会利用幼虫吐丝粘住树叶筑成巢穴供自己居住;还有一种被称为纺足类的足丝蚁,它们虽然叫蚁,但和真正的蚂蚁、白蚁关系比较远,能利用前足的特殊腺体分泌丝为自己筑巢; 蜘蛛中很多种类也会吐丝 ,它们会利用丝线捕猎、筑巢、保护自己的卵,甚至有些蜘蛛在遇到危险时会纵身一跳同时分泌一根丝线作为安全绳将自己吊住,可以说把丝给玩儿出花来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