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云南新闻网
云南新闻网是由中新社云南分社管理和维护的新闻公众号,凭借中国新闻社及中新社云南分社的新闻资源,以快捷丰富的内容、简洁明快的风格,在新媒体领域全面展示云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春城晚报  ·  刚刚,知名景区道歉! ·  15 小时前  
昆明发布  ·  接待游客1464.37万人次 ... ·  23 小时前  
昆明信息港  ·  微信又上新功能 ·  昨天  
918云南交通台  ·  最新!8车28.5万!当地深夜公布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云南新闻网

【为云南画像】张瑞昆:挥如椽之笔记录云南开放历程

云南新闻网  · 公众号  · 云南  · 2024-11-30 16:03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张瑞昆先生,这位退休前担任云南省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厅副厅长的老人自称为“啃老族”,因为他退休后通过编撰关于云南边贸、老挝等方面的著作,填补了一些领域的空白。文章描述了张瑞昆先生在云南边贸和老挝研究方面的贡献,以及他如何借助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来推动云南的对外开放。此外,文章还提到了云南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的情况,以及云南外贸朋友圈的多元化发展。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张瑞昆先生的背景与自诩为“啃老族”的原因

张瑞昆曾任云南省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厅副厅长,退休后通过编撰著作填补云南边贸、与周边国家交往之空白,因此自诩为“啃老族”。

关键观点2: 云南的地理位置与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毗邻南亚东南亚,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自古以来就是沟通南亚东南亚的桥梁。

关键观点3: 张瑞昆在云南边贸和老挝研究方面的贡献

张瑞昆编撰了多部关于云南边贸和老挝的著作,详细记录了他的亲身经历和一手资料,填补了部分领域的空白。他还积极推动了云南的对外开放,为云南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做出了贡献。

关键观点4: 云南企业国际市场的开拓与外贸朋友圈的多元化发展

云南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与东南亚、拉美等国家保持密切贸易往来。云南的外贸“朋友圈”日趋多元,口岸客货运强劲增长,外贸新动能不断释放。


正文


“我常常逢人自我介绍:我是一名‘啃老族’!”今年82岁的张瑞昆出生于素有“滇南邹鲁、文献名邦”美誉的云南建水。如今头发、胡须均已花白,常身着白色太极服、手持折扇,宛若从古画里走出的儒雅老者。
为何自诩“啃老族”?张瑞昆曾任云南省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厅副厅长兼对周边国家经济贸易管理局局长,在其退休后,“回啃”多年参与云南边贸、驻老挝工作的亲身经历,编撰《云南边贸实录》《走近老挝》《走进老挝》《走进中老50年》等13部著作,共计500多万字。以详尽的一手资料和鲜为人知的故事实录,填补云南边贸、云南与老挝、缅甸、越南、泰国交往交流之部分空白。

图为张瑞昆。中新网记者 刘冉阳 摄
打开中国地图,云南处在西南边陲;打开亚洲地图,云南却是亚洲中心。云南地理位置独特,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毗邻南亚东南亚,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早在2000多年前,云南就是中国从陆上通向南亚东南亚的门户,一条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从云南启程。
改革开放后,云南逐渐恢复边贸,初期开拓曲折艰难,但后来发展速度惊人。1985年,张瑞昆从部队转业到外贸领域工作,后负责组建云南省对周边国家贸易管理局,以支持当时方兴未艾的云南边贸工作。他回忆当时云南边境线上十分热闹,尤以瑞丽最为突出。
位于云南省德宏州的瑞丽,与缅甸接壤。从瑞丽出境不到1000公里,即可到达仰光港、皎漂港等印度洋国际海港,是中国进入南亚东南亚和印度洋最便捷的陆上通道。因此瑞丽成为最早一批中国沿边开放城市,吸引大批“淘金者”。他告诉记者,“那时,大量外地人来了,有的睡百姓家里,有的睡大街上。”
后来,瑞丽成立了姐告口岸边境贸易经济区,开发边境旅游、探索“境内关外”模式……均是开中国先河之举。创造出中国边贸看云南,云南边贸看瑞丽的奇迹。
“云南与周边国家优势互补,开展边贸可以睦邻邦、富边民。”张瑞昆说,除了对缅边贸外,当时云南对越南、老挝边贸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繁荣了河口、磨憨、打洛等一批口岸小城。此外,得益于澜沧江-湄公河一江连六国,云南与泰国、柬埔寨贸易往来亦十分频繁。

图为《云南边贸实录》。中新网记者 刘冉阳 摄
2000年,张瑞昆主持编撰《云南边贸实录》,梳理当时云南边民互市、商贾贸易、边贸合作的史料及故事,充分反映自改革开放以来,云南边贸的快速发展。
同年,张瑞昆赴中国驻老挝大使馆出任经济商务参赞。地处中南半岛的老挝,是一个内陆山地国家,缺少阳光沙滩和大海,地理限制,交通闭塞,老挝也被形容为“隐士国家”。而中国与老挝交往的历史却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
云南与老挝有着地缘相近、人文相亲的优势,一直以来在中老关系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云南积极主动作为,疏通昆(明)曼(谷)国际大通道、中老铁路建成通车、设立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中老赛色塔综合开发区……推动一批中老合作的重大项目落地实施。
“锁定老挝不放松,立身原在务实中。千寻百问终无悔,双赢需借东南风。”在张瑞昆的生命中,老挝可谓浓墨重彩。工作中他对老挝及中老邦交历史越了解,越觉得国内研究老挝资料太少,“必须尽己所能填补空白。”
他开始思考如何用笔触留下自己所见所知所识,以及自己对中国形象、云南形象的思考。2005年,离任回国的张瑞昆编撰了他的第一部有关老挝的专著——《走近老挝》。该书从老挝外贸回顾、老挝外资展望、老挝生态旅游、老挝法律法规等十个方面立体展示了老挝经济全貌。2011年写下第二部专著《走进老挝》;2017年第三部专著《走进中老50年》发行。
通过20多年对官方、民间大量资料的收集整理,结合自己亲身经历,张瑞昆沿着老挝历史和中老关系历史这条主线,以权威史料、详实数据、专业见解和实用借鉴,对老挝基本国情、经济结构、受援、外贸、外资、财政、金融、旅游等方面进行了150多万字的解读,同时辅以上千史照,对老挝民俗、文化、节庆、风土、生活、环境、建筑、风光、外交、口岸、旅游、文物等进行形象展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