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菁城子
如果个人自由还值得热爱,社会的繁荣与和平仍值得追求,正确的经济学观念就应该得到广泛传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菁城子

用补贴鼓励生育是错的

菁城子  · 公众号  ·  · 2018-01-31 10:4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7年中国的新出生人口是1700多万,低于政府部门预计。一些对中国人口前景持悲观态度的学者,他们也感到惊讶。2016年国家“放开二胎”,外界普遍预测,近两年将会有一个生育小高峰。可是短短的一年时间过去,新出生人口就下降了。


70年后女性的生育期即将结束,90后女性数量少得多,生育意愿也低得多。可以说,中国新出生人口将不可逆转地减少。这不是预言,而是行将发生的,无比清晰的事实。


新出生人口减少,结构老龄化,一方面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和几十年来严厉的计划生育有关。为此很多学者提出:废除限制人口增长的计划生育,改为鼓励生育,以此挽回中国人口的颓势。


废除计生政策,这一点我完全赞成。对于鼓励人口增长,我持怀疑的态度。中国人饱尝生育不自由之苦,废除计生的首要价值是保障生育自由。人口危机的背景下,国家鼓励生育,这会不会走上反自由的歧途呢?对此我们应当怀有戒心,深入地分析。


人口学家呼吁鼓励生育的方法,是国家补贴。生育妇女享受最低工资保障,带薪产假,生育津贴、幼儿津贴,等等。对于这些建议,我表示反对。这种政策是福利主义的,后果常被忽略。


这种政策的本意,是给生育的家庭予经济援助。很多国家都这样做,效果却不明显。原因很简单,民众不想生孩子,通常是考虑长远的经济负担。政府短期内给他一大笔钱,这无助于解决长期的困境。


以韩国为例,生二胎奖励300万韩元(相当于人民币1.78万),生三胎奖励500万韩元(3万元人民币),对于一般中产家庭而言,能有什么吸引力呢?经济越发达,民众养孩子越倾向精细化,主要的成本在教育。政府给予一次性的福利补助,能解决的问题实在很少。


许多人说,一次性的支出太少,就改为长期大额的支出吧。政府每月提供补助,各种奶粉津贴,尿布津贴。对于此项建议,我更不看好。


现代各国都已经高度福利化,养老金尚且入不敷出,生孩子又要国家养,财政如何支持?国家养孩子是纳税人出钱,而收益却归于个人家庭,这种政策显然不公平。养孩子成了剥削他人的手段,这是要被骂祖宗的。


生儿育女本是天经地义的行,一旦在国家干预之下,沦为寄生行为,其本身的正当性就要遭受到攻击。我们应该从伦理高度,捍卫生育的正当合法性。


再说别的鼓励方法,法律规定带薪产假,一胎休假一年,二胎休三年。看似美好的福利,可能隐藏着陷阱。带薪产假提高了雇佣女性的成本,生育变成高职业风险的事情。中国的女性工作率很高,对她们而言,生育期一般处于事业上升期,增加她们的职场风险,可能会带来生育率的崩塌。


采用福利方式鼓励生育,需要国家财政支出,企业的负担也会增加。这并不是值得向往的路径。对中产阶级而言,他们对微薄的生育福利并不敏感。高福利则低激烈,低福利则没激励。政府投入大量金钱,生育率提升却收效甚微,这就是今天发达国家的现状。


对生育福利很敏感的通常是穷人,尤其只顾眼前,不顾孩子长远发展的穷人。他们在孩子身的上投入本来就低,至于长期的教育投入,可能根本就没想过。生一个孩子有人养,生两个孩子能养家,如果生得更多,则全家生计不愁。为改善生活困境,他们用生孩子的方式来“赚钱”,就变得相当划算。


高福利社会,中产阶级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不愿生孩子。至于高生育率的人群,他们是什么人,不用多想也知道。


过去的多子女家庭,穷人多生育是在投资,父母艰苦奋斗把孩子养大,通常会重视孩子教育。而福利主义之下,生育本身就是目的,它已经变成只顾短期,不顾长眼的套利行为。这样的政策之下,一定是寄生性人群增加。他们获益于福利主义,是福利制度的天然支持者。用福利主义的方式鼓励生育,是希望这个人群越来越多吗?


这并非我的危言耸听。事实上,类似恶果已经在法国呈现。法国就是采用高福利来鼓励生育。妇女怀孕14周之前,只要拿到医院开具的怀孕证明,就可以向健康保险局和福利局申报怀孕,前者负责孕期的检查费用报销,后者则提供生育津贴和幼儿津贴。如果是二胎三胎,津贴数额就会翻倍,此后数年,国家都会源源不断给予帮助。家里有两三个孩子,每月领到的补贴相当于普通工人收入。生得越多,生活条件越好,为什么不多生呢?


这种政策之下,法国表面维持全欧洲最高的生育率水平,实际上,全社会在悄然发生着人口置换。中产阶级和创富人口的规模在萎缩,而底层穷人越来越多。法国施行宽松的移民政策,这种人口置换就显现出明显的族群色彩。


在法国,你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景像:一个阿拉伯裔或黑人裔家庭,他们携儿挈女三五人,每天无所事事,生活却正常维持。法国政府对单身母亲的福利有明显倾斜。若是没有工作,福利则更丰厚,因此单亲家庭越来越多。“靠家靠孩子不靠父母”的情形越来越多。这种政策的长期实行,其恶果显而易见。法国文明在人口问题上,面临着重大威胁。


今天的中国还看不到这样的场景,不过福利主义的本质和危害,我们需要提前认识到。鼓励生育的政策工具箱中,其实有更好的选择,那就是减税。当然,大多数人口学者都提到这一点。只是他们把减税和福利补贴并排放在一起。很有可能,他们仅仅从“减轻生育负担”这个角度考虑问题,没有思考过减税的本质,以及它的后果。


减税是在增进自由,促进活力。减税是对生产者的鼓励,没有剥夺寄生的性质。减税减少家庭负担,使年轻人有更多财富投入到下一代哺育之中。从任何角度说,都是好事情。


有些学者提出,对于生育一胎的家庭,应该把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提高到1万,生育二胎家庭,免征额提高到2万;如果生育三胎以上,则可以免征所得税。我赞成这个方向的改革,并且希望改革的尺度更大,减税更进一大步。


也许有人质疑:对生育家庭的定向减税,那是否意味着对不生育家庭的歧视?我的解释是:在个人所得税已是现实的情况下,任何减税建议都值得支持。所有减税都是定向的,歧视性的,这不否定减税的价值。支持减税并不意味着呼吁加税。不能因为要求“平等”,就放弃自由增进的追求。


其阅读

雅利安人的遗产

美国如何改造日本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