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酒店焦点资讯
酒店原创新闻、经营难点释疑、行业资讯传播、现状分析研究、精品酒店鉴赏、民宿主题探讨、大牌人物驾到、企业招聘服务、他山之石借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云南市场监管  ·  一次性筷子都是用二氧化硫漂白的?!还能用吗? ·  12 小时前  
烂板套利  ·  人形机器人,具有唯一性的7家公司 ·  16 小时前  
烂板套利  ·  人形机器人,具有唯一性的7家公司 ·  16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酒店焦点资讯

国内高端酒店市场真的快崩盘了吗?调整而非崩盘!

酒店焦点资讯  · 公众号  ·  · 2025-02-15 00:00

正文




整编 | 酒店焦点资讯

编辑 | 安晓妮





免责申明 :本文原创, 版权归于作者所有。 本平台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欢迎原 创投稿,阅读过五千者我们将给予稿酬和奖励。邮箱:[email protected]




导读



不少媒体声称国内高端酒店市场会崩盘,从数据来看,是否濒临崩盘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综合分析。过去几年疫情对旅游业酒店业打击很大,高端酒店以来的商务和旅游客人减少确实导致了业绩下滑,疫情后,整体市场虽然在恢复,却因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等原因,消费者更倾向于节省开支,减少高端消费。另外是国际高端酒店品牌和本土品牌都在扩张,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供大于求,也会分流客源,入住率与平均房价同比下降。还有运营成本、物业成本成本同步上升, 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等原因,的确让酒店感受压力。


目前市场确实面临显著挑战,但“崩盘”一词可能过于夸张,更准确的描述是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分化与转型并存,通过转型和创新仍有发展机会。需要结合具体数据和案例进行分析,避免以偏概全。



深度阅读了解现状:

2025年或将成为中国酒店业深度调整元年




—— 本文转载请注明来源 ——









关于国内高端酒店市场是否濒临崩盘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综合分析。目前市场确实面临显著挑战,但“崩盘”一词可能过于夸张,更准确的描述是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分化与转型并存。以下是对现状和趋势的详细解析:

一、当前市场的主要挑战

1. 供需失衡加剧
- 供给过剩:近年来高端酒店(尤其是国际品牌)在一二线城市快速扩张,导致部分区域(如三亚、成都、上海等)竞争白热化,入住率和平均房价(ADR)承压。
- 需求疲软:疫情后商务出行恢复缓慢,企业差旅预算缩减;高端休闲旅游虽复苏,但消费者更倾向性价比更高的中高端或特色民宿。

2. 成本压力陡增
- 人力与运营成本:高端酒店人力成本占比高达30%-40%,叠加能源、食材价格上涨,利润率被持续压缩。
- 物业租金压力:部分业主(如房企)因资金链问题要求酒店提高分成比例,或抛售资产导致经营不确定性增加。

3. 消费习惯变迁
- 年轻客群偏好转移:Z世代更青睐个性化、社交属性强的品牌(如生活方式酒店、设计师酒店),传统奢华酒店的“标准化服务”吸引力下降。
- 替代品冲击:高端民宿、别墅短租及“酒店+文旅”综合体分流了部分高净值客群。



二、市场尚未崩盘的依据

1. 结构性复苏迹象
- 头部品牌韧性较强:如万豪、洲际等国际集团在华RevPAR(每间可售房收入)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85%-90%,部分度假型酒店(如三亚、云南)甚至超疫前水平。
- 本土品牌崛起:安麓、柏联等本土奢华品牌通过文化赋能实现差异化竞争,部分项目入住率超70%。

2. 政策与投资驱动
- 文旅融合机遇:政府推动“乡村振兴+文旅”项目,带动高端度假酒店在非一线城市布局(如浙江莫干山、云南腾冲)。
- 资本抄底入场:黑石、凯雷等国际资本近期收购国内高端酒店资产,押注长期价值。

3. 转型与创新尝试
- 产品迭代:奢华酒店加速引入沉浸式体验(如艺术展览、非遗工坊)、健康疗愈(温泉、瑜伽)等增值服务。
- 客群拓展:瞄准新兴富裕阶层(年收入50万-200万家庭),推出轻奢子品牌或套餐产品(如“宅度假Staycation”)。



三、未来趋势与生存关键

1. 市场分化加剧
- 赢家通吃:具备品牌溢价、会员体系和完善管理能力的头部集团(如万豪、华住)将进一步整合市场。
- 尾部出清:定位模糊、运营低效的单体高端酒店可能被收购或转型为养老、长租公寓等业态。

2. 核心竞争力重塑
- 精准定位:细分客群需求(如商务会议、亲子度假、康养旅居),避免同质化竞争。
- 技术赋能:通过数字化提升运营效率(动态定价、智能客房)和客户体验(无接触服务、个性化推荐)。

3. 轻资产模式突围
- 更多国际品牌转向“管理合同”模式,减少重资产投入;本土企业可通过输出管理能力拓展下沉市场。



结论:调整而非崩盘

国内高端酒店市场正经历供给侧改革与需求端转型的双重考验,短期内局部市场可能出现价格战或资产抛售,但整体崩盘风险较低。长期来看,能够灵活适应消费升级、控制成本并深耕细分市场的品牌仍具增长潜力。投资者与从业者需关注结构性机会,如文旅目的地酒店、健康养生主题产品及数字化转型领先企业。







点击⬇️,加入会员尊享礼遇


乐享会会员中心服务电话

4008031667

专业的旅行顾问随时恭候您的咨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