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科幻彩一科学可视化大师
中科幻彩是由中科院学者创立的,专注于论文插图封面设计、培训和科学动画的平台。欢迎关注,祝您早日Nature。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起点财经  ·  GDP唯一负增长!这个省会,没有退路! ·  15 小时前  
雨果网  ·  惊天大反转!特朗普恢复800美金免税政策 ·  19 小时前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渤海大魔王 ... ·  昨天  
雨果网  ·  重要!TEMU新增关键词搜索功能 ·  3 天前  
飞哥带你看市场  ·  多看少动 ·  3 天前  
飞哥带你看市场  ·  多看少动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科幻彩一科学可视化大师

国自然基金申请DDL来袭,这些问题请检查好再上交!

中科幻彩一科学可视化大师  · 公众号  ·  · 2021-03-12 18:05

正文


国家基金的分量有多重

想必每个科研青椒都懂得

打个形象的比方

2020年一个顺利毕业的大学生

按照全国本科毕业生平均月工资5102元计算

不吃不喝攒13.06年

可以攒出一个面上项目(80万)

再打个比方

按照今时今日山东某地大白菜的批发价

每卡车载重5吨

需要266.6辆大卡车首位不留空排1653米

装的大白菜能换一个面上项目...

分量如此之重

很多青椒们夜以继日磨一剑

就等每年的三月的奋力一搏

马上又到了今年的Deadline

交本子之前以下要点检查好再提交!

顶刊级的配图效果你也可以拥有

快速入门科研绘图,全面提升文章质量

我们为你准备了保姆级的培训课程

图像处理/数据统计/排版设计/三维建模

3ds Max/Ps/Ai/ImageJ/Graphpad

多种软件综合特训

让你的文章更上一区!

总有一款课程适合你

1


2


具体课程介绍详见后文或戳图片链接

#文末还有免费试听课视频#

01

题目俗套化——题目没有特色,没有创新

例如,2020年支持了很多新冠相关项目,但是如果一个申请书的题目是“COVID-19的研究”,没有任何意义,除非是杰青一类的大项目。

对于一般申请者来说, 具体的人做具体的事,细分到底要做什么?做深入了,做细致了,才有可能突出亮点 。例如,“COVID-19的病株变异机制”→“COVID-19的病株变异临界特征、机制与控制”→“COVID-19的Y型病株的存活和变异临界特征、机理与控制”, 题目在不断地收敛,不断地在找具体问题,面向的对象更具体,研究的问题更有针对性。 以前的题目都可以查到,选择20个、甚至100个题目看看别人怎么写。千万不要以为中了的基金的题目都好,有些烂得很。

因此,要从上百个题目中分析、讨论、斗争、甄别、思考到底哪些题目好,学习、模仿、修改、提高, 以形成自己题目的思想、套路和表达形式 。否则只是模仿,没有创造,难以体现题目的学术思想。

02

摘要泛泛化——泛泛而谈,讲整体,没有具体的问题

摘要仅仅400字,一般的规则都需要用满,至少380字以上 。申请书通常20页左右,把20页的内容浓缩到400字,如果就只写300字,显然不合适。不会讲故事,不会缩写之后再扩写,语言贫乏。

摘要通常的问题是什么呢?只讲了一堆大道理、大背景,却很少提课题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针对问题有哪些创新思想、解决措施、如何执行、预期结果 等内容都很少,尤其是缺少一些具体的办法,这样给人的感觉就是整体化大理论,换个题目换几个关键词用这个摘要也行,缺少针对性的看家本领。 自然科学要有具体的方案。 试想,如果摘要覆盖了正文的所有内容, 从立项依据到研究内容、研究目标、技术方案、预期结果,而且它们各自在摘要中的比重和在正文中的比重差不多,那这一定是一个成功的摘要 。有很多早期的项目摘要在科学网等平台都可以看到,值得学习模仿,但也千万不要以为成功的申请书的摘要都很好,也许有很多一般般。但毕竟,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申请人要多看不同的摘要,总结各自的优缺点,创造自己的摘要撰写思路和模式,形成摘要体现申请的学术架构与思想的方法。

03

意义政策化——国际国内政策讲了一大堆,没有科学问题

科学研究有其学术独立性、探索自由性,同时也有地球、人类、国家、地方等需求性,尤其是近年来提倡深入大地搞科研。有人误以为国家政策就是科研的立项意义,从而找了很多国家甚至世界各国的政策来阐述科研的重要性。政策是很重要,有政策说明或热点、或急迫、或疑难、或需求。 但政策就是政策,政策和科学是两个维度的世界,不能简单把政策当作立项的依据。 政策可以有,但属于是画龙点睛、彰显重要,和一般物质的客观规律有界限。因而如果想写,三五行足矣  。自然科学基金,顾名思义,还是要 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凝练问题,提炼具体的科学意义 。如果能配上政策加以说明、相辅相成更好;如果没有,符合科学逻辑、反映客观规律的也十分合理。

04

依据科普化——给专家做科普讲座,而不是科学讲座

立项依据,通常大家都会说要通俗易懂,让外行看明白,内行看门道。这个真不好把握。

假设一份关于碳化硅的本子,如果申请人花很长的篇幅介绍碳化硅的结构、物理性能、化学性质等,则属于做科普,理论上申请人应该默认评审专家知道这些基本知识。也许评审专家从来没做过碳化硅,但是家里有陶瓷的书,拿来翻一翻不用十分钟就能找到,用专利审查员的话讲,这些是“ 本领域的公众常识 ”。或者有些通过简单的查询,甚至百度都可以搜到的知识,看着是科学,实际没深度,只能算作高级科普, 对于科学问题本身的阐述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一些概述的、基本的知识不能多写。那写什么?

尽快进入问题、进入主题 ,尽快说出碳化硅存在哪些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有什么进展,在这些进展的基础上有什么独辟蹊径的思考等,预期可以取得什么结果,一步一步、层层递进地讲好科学故事,论证明白自己的学术思想。

05

文献罗列化——很多文献,只有罗列,没有评述

国内外进展必然需要文献的支持。曾经听人说过,把所有大佬的文献都拜一遍,列到参考文献里面,万一大佬评审,看到我的引用,微微一笑,大笔一挥,优先资助。其实不然,大佬能成为大佬,都经历了艰苦的奋斗。大佬通常欣赏有思想的同行,一般不会因为引没引用而失去独立的判断力。再加上 目前期刊大爆发、文献大爆炸,引是引不完的,所以文献要有选择。 而且, 在引用文献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文献有恰当的评论,就是有观点,而不是简单的罗列或堆砌 。简单的罗列堆砌只能给人凑篇幅的感觉,而不能展示申请人的科学思想,所以选择文献非常重要。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引不在多评述则好。 引用文献要处处为申请书的整体科学构想做铺垫,时刻想着这个文献如何支撑我的学术思想 、如果替换成另一篇行不行。在有限的篇幅内完成科学的故事。

06

内容方法化——写的是怎么研究,而不是研究什么

有很多高人讲过这个问题,但每年仍然能看到少量的申请书不知道研究内容是什么,经常会把怎么研究写成研究内容,从而导致研究内容方法化。 研究内容是要写研究什么,回到what的问题,而不是method的问题。 要研究什么,仔细思考,写细了,再细化。例如:面条的色香味养,色包括哪些色,香包括哪些香,味包括哪些味,养包括哪些营养。每一个都关联哪些问题,揭示哪些科学道理,从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的角度阐述。

07

科学问题技术化——写的是技术问题,未能理解科学原理

例如,我的学生写开题报告,课题难点说是实验操作称量的误差。这是个困难,但只能说明实验条件不具备,或者比较艰苦,而不是客观规律的难点。无论是理论还是实际,称量的误差都可以避免,不是不可避免的科学问题。此外,面向大地开展科学研究必然有一些现场问题,但是现场问题一定有其科学的道理和内涵,而不是仅仅是简单的现场难题。通过思考、思索、试错,问题解决了,产品性能提高了,出口海内外了,但是解决问题的科学道理是什么?不知道。 问题可以通过试错的方式解决,但是解决问题的科学道理、物理化学数学本质是什么,要阐述 自然科学基金追寻的是问题背后的科学原理,也就是客观规律,而不是简单的为了解决问题而问题 ,那是工程项目应该做的事,而不是基金应该干的事。因此,一定要探索工程背后的基本原理和客观规律。借用任正非的话,基金也应该是“向上捅破天”。即使向下扎到根,但最终也要像钻天的杨树一样,向上捅破天。

08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