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民智国际研究院
为您解读国际风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青年报  ·  拟录用3名本科生,国企招聘被质疑萝卜岗后删除 ... ·  20 小时前  
中国电信  ·  一大波“黑科技”重磅亮相国家博物馆! ·  2 天前  
中国电信  ·  快自查!这14款APP,不合规!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民智国际研究院

和谈还是核战,俄乌的结局会陷入“墨菲定律”魔咒吗?

民智国际研究院  · 公众号  ·  · 2024-06-27 17:00

正文

民智评论


作者:刘晗,民智国际研究院研究助理

原标题:《和谈与核战,仅一念之差》






(正文约 4000 字,预计阅读时间 13 分钟)


6月15日至16日,乌克兰和平峰会于瑞士布尔根施托克召开。此次峰会由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倡议发起,旨在实现乌克兰“公正持久的和平”。160个国家和地区受邀参加此次峰会,但作为俄乌冲突另一当事方的俄罗斯却未收到邀请。美国以拜登参加国内选举筹款活动为由,仅由副总统哈里斯参会。中方则拒绝出席此次峰会,因其不符合中方“俄乌双方认可、各方平等参与、对所有和平方案进行公平讨论”的要求。


最终,峰会仅有92个国家参加,其中57国派首脑参加,30国派部长参加,5国派代表参加。尽管大多数与会代表签署了峰会的最终宣言,但一些重要国家没有签署,尤其是全球南方国家。沙特阿拉伯、印度、南非、巴西等16个国家和组织投了弃权票,因为“在俄罗斯缺席的情况下,一场旨在实现与俄罗斯达成和平的论坛是毫无意义的。”宣言内容也仅限于核电站安全、粮食安全以及归还乌克兰战俘和儿童三个更容易在与会代表间达成共识的问题。


▲ 2024年6月16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瑞士斯坦斯塔德举行的乌克兰和平峰会上。


泽连斯基再次“组局”,试图体现乌克兰仍然享有广泛的国际支持,并期望再次利用国际舆论向俄罗斯施压。 然而,这场峰会没能如他所愿,反而再次验证了西方疲于支持乌克兰的事实。 此次和平峰会召开前夕,普京曾再次表示愿意与乌克兰进行和谈,前提是乌军必须撤出卢甘茨克、顿涅茨克、赫尔松以及扎波罗热四州,同时强调乌克兰必须中立不结盟、无核化以及“非军事化”,并要求西方取消对俄制裁。泽连斯基直言俄方的要求无异于“最后通牒”,拒绝俄罗斯的停火条件,并提出“只要俄军从乌克兰的合法领土上撤军,和谈立刻就可以开始。”至今,俄乌双方仍坚持着各自的坚定立场,开出的谈判条件难以相互妥协。



俄乌和谈曾接近成功


2022年2月28日,在俄罗斯“速战速决”的设想未能如愿后,首轮俄乌会谈在白俄罗斯与乌克兰边境进行。俄方的要求包括乌克兰承认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主权,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地区的独立,以及“非军事化”和“去纳粹化”。三月,随着战场形势不断恶化,第二轮和第三轮会谈开启,但仅就人道主义援助物资运输方面达成了成果。


三月下旬,俄军攻占切尔尼戈夫、哈尔科夫和苏米的计划皆以失败告终,在基辅的战况也不容乐观。双方在进行了两次线上谈判之后,于月底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再次举行面对面会谈。会后,双方宣布已就联合公报达成一致。《纽约时报》曾在一篇报道中公布其获得的完整文件,其涉及俄乌双方在2022年3月和4月的谈判条约草案。与当下的形势和双方的立场相比,当时公报内容可谓是非同寻常: 乌克兰将成为“永久中立的无核国家”,永不加入北约以及其他军事联盟,也不允许任何外国军事力量进入乌克兰领土;同时,乌克兰没有排除加入欧盟的可能,俄罗斯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甚至将“为乌克兰加入欧盟提供便利” 。然而,乌克兰拒绝承认俄罗斯对乌克兰任何领土的控制,包括克里米亚地区。俄方在当时还同意了公报“在未来十到十五年内和平解决克里米亚争端”这一条款,而此前俄罗斯一直将克里米亚视作自己的一个地区。


▲两名示威者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的俄罗斯大使馆前举行反战示威,他们举着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国旗。


或许是三月底俄罗斯从基辅撤军让泽连斯基重新拾起信心,又抑或是西方的介入为冲突加上一把干柴,这份极尽妥协的和谈公报,在进入四月后很快地出现了裂隙。 四月初,乌方发布视频指责俄方在乌克兰城市布恰杀害数百名平民,甚至将俄罗斯比作“伊斯兰国”,对乌克兰进行“种族灭绝”,国际舆论一时掀起。“布恰事件”的真相已难以辩白,并使双方前期的谈判结果毁于一旦。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丹麦等欧洲十余国相继驱逐部分俄外交人员。俄乌谈判停滞,西方利用经济制裁和外交围堵压制俄罗斯,同时继续向乌克兰提供大量军援。


短短一周内,为何乌克兰方面的态度发生巨大变化? 当时普京曾表示,西方干预并破坏了俄乌双方的协议,因为他们的目的是削弱俄罗斯而非结束俄乌冲突。 普京指出时任英国首相约翰逊对伊斯坦布尔的会谈结果进行了干涉。早在三月底,约翰逊就提出"应该通过滚动计划继续加强对俄制裁,直到俄军全部撤出乌克兰”。约翰逊于4月9日到访基辅,告诉泽连斯基“与俄方达成的任何协议都会非常肮脏”,并表示“(西方)不会与俄罗斯人签署任何东西,让战斗继续吧”。



事实上,俄乌在三月底达成的联合公报中要求西方增加与俄罗斯的外交接触,并为乌克兰提供真正的安全保障,这显然与美欧的算盘不甚相符。 在西方眼中,俄乌和解并不是皆大欢喜的情节,放大冲突和借助冲突从而对俄罗斯进一步的压制才是西方的真正目标。到四月下旬,在俄方败退和西方军援的鼓舞下,乌克兰的立场更加强硬,以俄罗斯撤出顿巴斯地区作为签署任何条约的先决条件。双方划下的底线再难有容许协调的空间,冲突无法仅凭外交途径解决。


过去两年间,双方都曾提出和谈的先决条件,但无疑都触及对方底线,无法接受。去年五月,俄方表示,乌克兰应停止敌对行动,美国和北约停止军援;战后乌克兰保持中立并不加入北约;乌克兰承认俄罗斯对克里米亚及公投加入俄罗斯的四州拥有主权;宣布俄语为乌克兰国语并尊重俄罗斯族公民的权利。乌方相应提出包含撤军、赔款、规定“缓冲区”,甚至是引渡普京、格拉西莫夫和绍伊古等“战犯”到乌克兰受审在内的和谈条件, 实际上显示双方仍不具备足够的和谈意愿与诚意,开出的和谈条件更多是再一次表明立场。




近期俄方再提和谈,何种意图?


今年五月,普京再次开始频繁谈及谈判。路透社曾援引内部消息称,普京有意在现有战线上冻结冲突。5月27日俄方提出,“如果乌方保持中立地位,不加入北约和欧盟,尊重讲俄语的人口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权利等,才能同乌克兰进行和平谈判”。6月14日,在瑞士和平峰会召开前夕,普京总统提出新的停火条件,即乌克兰军队从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等地区“完全撤出”,乌克兰不加入北约,且西方取消所有对俄制裁。一旦达成,俄方将第一时间宣布停火并开始谈判。实际上,俄方军事力量目前或未达到能够完全控制这四个州的水平,此次开出的和谈条件毫无悬念地再次遭到了泽连斯基明确拒绝。


除了峰会前提出新的停火条件以外,俄罗斯近期还高调进行与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外交与军事交往。6月12日,含现代化核动力潜艇的俄海军舰艇编队访问古巴,并在途中于大西洋海域进行军事演习。此次俄核潜艇及护卫舰携带最新型的“锆石”高超音速导弹、“口径”巡航导弹和“缟玛瑙”反舰导弹抵达哈瓦那。


▲ 6月12日,一艘俄罗斯护卫舰驶入哈瓦那港。


古巴地处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和大西洋交汇之处,距离美国佛罗里达州仅160余公里。一旦俄罗斯在古巴部署导弹,美国本土乃至于整个中美洲地区都将面对重大威胁。尽管古巴此前声明,抵港俄军舰艇均不携带核武器,对地区不会造成安全威胁,但“古巴导弹危机2.0”的论调依然被反复提及,可见冷战时期的阴影至今依然笼罩在加勒比海上空。实际上,正是古巴导弹危机带来的阴影,导致如今美俄双方对于涉核行动皆相当谨慎。此次俄罗斯舰队访问古巴,其意图更多在于战略威慑,提醒美方保持克制,而远非对美国本土造成实际威胁。 古巴导弹危机再次上演的可能性不大,但凭借其重要的地缘位置和战略地位,古巴注定会继续成为俄罗斯在美国“后花园”设下的经典牵制点。


此外,普京时隔24年再次正式访问朝鲜,朝俄双方签署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承诺一旦任何一方遭到武装侵略,双方将立即向对方提供军事援助,且不排除根据该条约与朝鲜发展军事合作的可能性。对此,韩国警告称将重新考虑对乌克兰提供杀伤性武器,军事援助的水平取决于俄罗斯之后的态度和行动。


▲2024年6月18日至1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并与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恩举行会谈。这是普京自2000年以来首次访问朝鲜。


回顾此前韩国与俄罗斯在军援问题上的几个回合,今年初韩国防部长曾提及“有必要对乌克兰提供包括致命杀伤武器在内的军事援助”,俄方警告这样的“盲目之举”恐将导致俄韩关系崩溃,韩国外交部随后立即重申了“坚持不对乌克兰提供杀伤性武器”的立场。四月,尹锡悦曾称“可能对乌军援”,再一次引发俄方警告,称援乌将对俄韩关系以及朝鲜半岛局势产生负面影响。此后韩国政府在发布会上表示,“尹锡悦(在发表该言论前)应对其产生的影响有所预估”。


相比之下,对于此次“先行一步”的朝俄合作,韩国政府展示出了高度的警惕,以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相要挟,警告俄罗斯不要为半岛局势增加新的不稳定性。面对俄罗斯武器进入朝鲜的潜在可能性,韩国的态度发生重大转变,在突然出现的“贴脸威胁”面前不惜放弃中立立场,正式表示考虑对乌提供军援。 然而,“军援水平取决于俄罗斯之后的态度和行动”这一表述也为未来韩方的行动留出了回旋余地,尽可能避免半岛紧张局势升级。


▲ 2023年7月,韩国总统尹锡悦访问乌克兰



和谈还是核战?


此前,普京在6月初举办的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全体会议上表示, 俄罗斯只有在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威胁时才会使用核武器,他认为当前俄罗斯还没有使用核武器的必要。 然而,这样的表述也意味着,既然俄罗斯认为克里米亚以及“乌东四州”主权归俄方所有,那么基辅对这些地区的行动都有可能导致俄方对其进行核打击。


尽管瑞士和平峰会暂未达成显著的实质性成果,且北约内部也未就乌克兰加入北约达成一致的承诺,美西方仍正在为给乌克兰撑腰作出努力,例如逐步放宽对乌克兰军援的使用限制。这使普京提高了使用核武器的论调,并表示俄方战略核力量一直处于全面战备状态,将会对任何威胁做出“适当和充分的反应”,包括向朝鲜提供武器。如果莫斯科认为威胁仍在增加,还可能缩短国家规定的作出使用核武器这一决策的时间。



相应地,北约也正进一步讨论将部署更多核弹头以应对俄方威慑,各方核博弈筹码不断垒加。 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调查显示,世界核大国正在升级核武器储备以备潜在使用。全球约有2100枚核弹头处于高度战备状态,大部分属于美国和俄罗斯。在持续加压之下,核武器依然更多承载着战略意义。但正如在古巴导弹危机中人类距离热核战争只有一线之隔,今天的世界正在同样无限接近核冲突的爆发。未来,各方在这场冲突中筑起的威慑高台是否会轰然倒塌,或者又会通过何种方式缓和地拆下,仍然是复杂博弈下悬而未决的一个难题。


参考资料

[1] Aljazeera: “Ukraine peace summit: Why some countries refused to sign the plan”, https://www.aljazeera.com/news/2024/6/17/ukraine-peace-summit-why-some-countries-refused-to-sign-the-plan


[2] BBC: “Putin warns Russia could provide weapons to strike West”, 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n44r9zjnpjo


[3] Bloomberg: “Ukraine Struggles to Court Global South Ahead of Swiss Summit”,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4-06-14/ukraine-struggles-to-court-global-south-ahead-of-swiss-summit


[4] CNN: “Biden administration moves toward allowing American military contractors to deploy to Ukraine”, https://edition.cnn.com/2024/06/25/politics/biden-administration-american-military-contractors-ukraine/index.html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