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国NASA的每日一天文图(Astronomy Picture of the Day,APOD)于1995年6月16日上线,每天会发布一张不同的宇宙图片配以简要的说明。图片以太阳系内行星以及深空天体为主,也会留一些日期放一些天文相关的摄影作品的投稿。
下图是发布以来各类图片所占比例(source:《宇宙信息图》):
由于关注量大,投稿者众多,能上一次APOD并不容易。之前投过两张流星雨、一张泰山日偏食、一张月全食,可惜都没上。这次1月6日的日偏食,终于投稿成功。
下面是网站截图,可以点文末的阅读原文查看原文。
好久
没写些教程了,趁此机会,介绍介绍如何规划与拍摄这类大太阳与前景配合的照片。
不过这次,先介绍下最后出图的效果。
在雾霾的加成下,太阳不是太亮,这样地面相对不是太黑。
太阳正好经过顶部中心,不过由于太阳升高后没有雾霾加成,太阳没有更低时候好看。
今年年初就有两大天象,象限仪左流星雨与此次日偏食,一般来说日偏食看着没啥意思,拍摄价值也不大。不过,此次日偏食的时候太阳高度角不高,这样就有机会拍摄大太阳与前景结合的照片。我们知道,如果想拍摄大太阳,就要使用长焦镜头或者天文望远镜。如果使用长焦镜头,前景一般会被放大,如果想在画面中间同时出现瞪大的主体物与太阳,我们就要离前景主体物远一些。
于是想了想家附近可以拍摄的机位。
最后大致想了两个构图:1、西山拍摄CBD日升,2、北海北岸拍摄景山万春亭。想到北京可能会有雾霾、再加上去北海只有两站路,于是放弃了西山方案,选择高度角更高一些的北海拍摄景山万春亭方案。
百度查询万春亭的基本信息:
万春亭位于景山的中峰,中峰的
相对高度为45.7米
,是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最高和最佳的观景点。景山五亭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万春亭坐落在中央,
高17.4米
,亭内面积是18平方米。
记录下万春亭的高度以及景山的相对高度以备用。
我这里使用
planit!巧摄
进行计算。(也可以使用sunseeker或者其他星图软件查询太阳位置,不过计算起来会麻烦很多。)
点击左上角菜单,星历选择
日食月食
。调整好日偏食的1月6日,可以看到当天本地日食的具体时间。
找到万春亭中心,
点击右下角圆形按钮调出菜单,选择设为拍摄主体。
选择好大致的拍摄的时间后,根据太阳的方向反向寻找拍摄机位。由于冬季太阳从偏南升起,所以机位大致定在北海北岸。选好位置后同样点右下角,选择设为相机位置。
(由于我这里已经添加过了,所以显示的为清除相机位置)
回到景山万春亭位置,添加万春亭的高度和宽度。
点击拍摄主体物图标,下方会出现添加标记物按钮。
主要填写高度与宽度信息。这里用到了刚才查到的万春亭的数据,如果没有高度数据,可以大致估计下。
添加完成后,发现海拔落差23.33米,感觉不太对劲,因为刚刚查到山顶与山脚高度差就有
45.7米。于是决定查一查山脚下的高度。
我现在喜欢用
两步路户外助手
来查询,IOS与安卓均有,里面可以看到过去人拍的照片,也可以方便查询海拔,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可以直连谷歌地图。
下图可以看到山下海拔54m。
回到planit软件中调整高度为海拔高度:
高度为54m+山相对海拔45.7m+建筑高17.4m=117.4m。宽度和高度差不多,就估计了下填写了个20m。
修改好标记后右上角点确定。右下角菜单选择现实显示取景框。
可以看到模拟出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山的高度不会有问题,可能是由于城市中的问题导致的bug。
在地图界面不断调整相机位置,直到虚拟显示中太阳与建筑最接近。
然后再将焦距调整为所使用的镜头焦距,我使用的为高桥FS60望远镜,焦距大致为370mm,又使用了尼康2x倍增镜,焦距为740mm。最终模拟出拍摄的太阳与建筑大小。
模拟好拍摄效果后,要确认下这个拍摄机位是否可以到达。
同样使用两步路户外助手,右上角菜单叠加,选择加载图片后就可以出现下图的照片,这些照片是其他人在此处拍摄的照片,点开查看。
还有人拍摄的机位附近的环境照片,可以
看到
这个机位是比较好到达的,空间也够大。
然后查一下1月6日的日出时间,7点36分,再看看北海景区开门时间进行比较。
北海开门时间为6:30分,在日出之前。门票价格也了解下,以及带上现金,以防止不支持微信/支付宝支付。
------------------------------
提前到达现场后,调整成实时取景,开启手动对焦,然后以前景对下焦,
注意是以前景对焦,
而不是太阳。因为
太阳虚一点没有关系,前景虚了就不能看了(当然,如距离很近或光圈太大,或许还需要对太阳进行一次对焦再拍一张,回去景深合成)。
一般情况下,为了相机不被烧坏,前面最好加上ND1000或者巴德膜,不过当时太阳角度很低,雾霾又很大,所以这两样东西最终都没用上。
由于焦距很长,很容易抖动,要使用快门线控制以防止按快门时候造成抖动。(如果没有快门线,可以使用延时拍摄功能替代)拍摄一张看看效果怎样。如果太阳出来后发现计算有偏差,还要临时机动调整机位。
拍摄我是用的光圈优先,快门速度自动,ISO调整合适,使得快门速度不太慢就可以了。然后设置连续拍摄就可以休息了。
构图思路大致是让太阳沿着房檐爬升,最后升到中心顶部。太阳出来后稍微调整了下机位,使得符合理想构图。
拍摄的时候发现冰面反光很好看,于是长焦延时拍完后,调整了下机位,使得太阳重新回到万春亭正上方。然后换一个稍微广一点的长焦拍摄。
使用稍微广一些的70-200镜头拍摄,70mm端,上图为拍摄效果,可以看到反光非常好看。
想拍的拍摄完了,过了食甚没等复圆就收摊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