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今天应该发 3 月实证数据的,其实我都已经写完了。但赶上胡润更新「2021 年财务自由门槛」,很多伙伴都在问。这个话题比我的实证数字有意义,所以临时“插播”一篇,第 #25 期实证下周再发(偏不告诉你们我上个月亏了多少钱
下面这张图是胡润计算的 2021 财务自由门槛:
具体数字我先不评价,给大家讲两个我写作这 4 年,遇到印象很深的两位伙伴:
第一位小伙伴:每次和他聊起来都能感受到无边焦虑,聊的都是理财如何不踏实,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亏回去;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但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生活到处要用钱,养娃就是无底洞,一刻都不敢懈怠。
第二位小伙伴:完全的反面,都是讲自己理财以后心态如何变好,“不再焦虑自己的工资涨不涨、父母生病、自己养老这些琐事儿”。有更多精力去学习和尝试,发现更多生活的乐趣。
大家觉得哪个小伙伴更接近「财务自由」这个结果呢?
我觉得后者。
但根据“财富自由门槛”的说法,应该是前者。
因为充满焦虑的第一位小伙伴光本金就有 8 位数,这还没算房子和车子。而生活淡定的第二位小伙伴才刚刚开始自己的财务计划(具体有多少钱我们问,但从刚刚开始自己的财务计划来看,数量级应该远小于前者)。
所以我不仅要问,财富真的能衡量自由吗?
……
我不是给大家灌「你有钱但你不快乐」这种没营养的鸡汤,数据为证,
有钱就是快乐
。
但我想说,这只是一半的真相。
我自己在财务自由这条路上努力了很多年,真正给生活带来改变的并不是财务自由计划积累下的本金,而是我们在这一路上努力带来的收获。
我有多少收入、有多少钱,这很重要,我们不能用爱发电。
但更有意义的是
我们如何用这笔钱创造一份不论老板发飙、公司倒闭、还是生病住院、股市大跌都能源源不绝的收入
。这才叫收入的「自由」。
我能花多少钱、过怎样的生活,这也很重要,不然赚钱图个啥。
但更有意义的是
无论别人在买什么、在做什么,我们都知道“我想要什么”,而不是让别人告诉我们“你应该要什么、住什么样的房子、开什么样的车”
。这才叫消费的「自由」。
胡润总结的这个数据还是有点参考性的,至少它能帮我们衡量「财富」。
但我们不能忘了,「财富自由」,这是四个字。
……
对于真正想要追求财务自由的伙伴们来说,太关注所谓的“财务自由门槛”会让我们走上一条歧途——
觉得自己不自由是因为钱还不够多,只要赚够了 XXX 万所有问题都会自动解决
。
但现实是反过来的,不是有了自由才能解决问题,而是我们每解决一个问题,离自由就更近一步。而且我们会发现,很多问题其实并不用钱就能解决。
客观的财富自由门槛是不存在的,我也没法告诉大家“你应该有多少钱”。我虽然给自己定了 500 万的财务自由目标,但这是我的目标,不是你的。
财务自由计划不是一场比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和自己的目标。毕竟只有你自己才能为自己的生活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