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似乎昨天在东艺的演出的“肖九”可能会产生一定的争议。这一首交响曲中,管乐部分的作用至关重要,但昨天 VPO 在演绎“肖九”的时候,管乐给人的感觉就显得节奏上有些拖沓,音色有时又不免有些刺耳。我前排有一个“资深”观众对乐团的表现就很不以为然,认为是乐团商演旅途劳顿所致。因为这支乐团 29 日晚还在北京演出,30号就是东艺的首演, 完全没有充裕的适应和排练的时间。但我的观点并非如此,我以为,一支成熟的乐团,适应演出的能力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
我以为昨天尼尔森斯演绎的“肖九”,有着他对这部交响乐更深的理解在其中。这部作品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一乐章中由铜管展现的“半吊子颂歌”,那个巨大庄严的动机总是无法真正达到高潮,转而被轻快,跳跃甚至略显嘈杂的旋律冲散。还有第五乐章中的进行曲的动机仿佛行进中的军队,但是通过变奏,这个进行曲的动机就会显得凌乱和滑稽,充满了嘲讽的意味。当然,在其他版本的“肖九”当中,民族性的旋律还是非常动人的,让人想起柴可夫斯基的《1812 序曲》中的民族性主题。但是在昨天的版本中这个主题明显被弱化了,取而代之的是凸显了哀婉和悲伤的旋律。总体说来,昨天的版本,似乎更具有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宏大叙事的反讽意识。——当然,或许是演者无心,听者有意也未可知。但是木管组的刺耳和节奏上的疲沓似乎是很多听众都有的感受,只是究竟是演奏水平所致还是有意为之,大家的理解不同。而我认为作为一支世界顶级乐团,作为举世公认的肖斯塔科维奇作品的最佳演绎者,在这首曲子上犯错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尼尔森斯作出更新的理解与诠释的可能性很大。而且,我似乎更喜欢这个极具有谐谑风格的版本,觉得那种将所谓的“宏大叙事”冲得七零八落的构思在今天更能打动我心。
另外,我注意到东艺用以导赏的演出说明书上称“肖九”是一部 “短小而轻快的作品”。短小而——轻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