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品读》2025年第2期内容
常去的蔬菜店,这几日售卖的秋葵格外鲜嫩,它们饱满的质地,齐整的头,略略纤细的身形呈现着浓郁的青绿色,一眼望去,视觉和味蕾同时雀跃。
秋葵的做法我只会一种:焯水后洒一点点生抽,直接食用。这样简单的做法,既保留了秋葵特有的味道,又保证了饮食健康,但连吃几顿难免寡淡,所以那天再次买回一小袋鲜嫩的秋葵后,我顺手搜了一下其做法。没想到网站给我科普了一大堆关于秋葵的来历、所属科目、生长环境、营养价值,以及它的别名——黄秋葵、羊角豆、潺茄……我一下就喜欢上了“潺茄”这两个字,觉得有种说不出的别致和美好,带着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古典韵味。
其实,很多蔬菜都有别名,比如韭菜的别名“丰本”,萝卜的别名“温菘、莱菔”,丝瓜的别名“天罗”……轻声读出,都有一种美好的古典味道。这些蔬菜的别名,是因为前段时间一部上头的历史剧,使我对蔬菜和谷物生发了兴趣而去搜索到的。
另外,还有一些植物的别名,我得自偶然。
我儿时所居住的大院里,有一棵生长多年的芙蓉树,因长辈们都叫它芙蓉,我便也一直认为它只叫芙蓉。后来邻家新搬来一对小夫妻,有次听那家相貌清秀的年轻妻子说:“这棵合欢树长得可真好啊。”年少的我才第一次知道,那棵树并不只有唯一的名字。作为树木,芙蓉这个名字已经很美,但合欢似乎更美,让小小年纪的我都能感觉到里面隐约的欢喜。后来我了解到,除却芙蓉、合欢,它还有青棠、鸟绒等其他别名。由于太喜欢青棠两字那小家碧玉的模样,多年后我以写作为职业时,便多次用它做了笔名。
有些植物的别名,真的让人惊艳。比如菊花繁多的别名中,我最喜欢“更生”这一个。起初知道它,是高中时一个好友的名字叫“更生”。记得有次她过生日,闲聊起来说这名字是外公给她起的,是菊花的别名。而少时的她并不喜欢,觉得这两个字硬邦邦,一点也不温婉。一直到了十七八岁,才觉外公真的有心——以花名给外孙女起名字,是希冀她有菊花的傲然且岁岁“更生”,美丽又坚定。
上大学时,学校有片空地种满了木槿,枝干间悬挂的纸牌上还注明其科目和别名“朝生、朝华”,不仅有着植物的生命力,更让人感受到生而欢喜、蓬勃向上的力量,意味深长。
还有梧桐。我也是读到“良禽择木而栖”时,方知外婆家院墙外那棵梧桐树,原来竟是引得良禽的凤凰木。而我,更喜欢它的是另外一个名字——碧梧。
还有“蒹葭”。年少时背诵与之相关的诗句,对这两个生僻的字不求甚解。多年后的某个深秋,我与恋人一同远行。车缓慢行驶过一片不知名的湖畔时,隔着车窗看到了大片白色的荻和芦苇——参差的高大的芦苇,和风中轻柔环裹、茂密而柔软的荻,心间忽而闪过惊喜。“蒹葭苍苍”,彼时所见的荻和芦苇,真是贴切到意蕴中了。
想想那些植物的别名,可真是美得直击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