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进阶课,是熊亮老师三年艺术课程的第2年,面向8岁以上有一定绘画基础的学生。共39节,每周一课。
进阶课内容包括:瓷器纹样课——无心之美,韵律天成;人物画——传神写照,星河灿烂;动物绘画课——万物有灵,呼之欲出;壁画课 ——天衣飞扬,满壁风动;色彩课——随类赋彩与敦煌色彩学。
这一年的课程,是中西对照又融合的一年,是认真练习“眼到手到”的一年,再庸俗一点说:是在注重审美的基础上,最专注于绘画技艺精进的一年。所以,才会诞生那么多惊艳的作品啊!
五月进阶课的萌萌老师,是我们的带班老师中,非常特别以及出色的一位。她不只是中国画专业出身,非常适合带进阶,也不只师从著名画家,眼界开阔高远,萌萌老师还拥有高级教师资格证、心理咨询师证书,通过了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国家一等学业奖学金和励志奖学金获奖者……
身为优秀的创作者,萌萌老师此前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早早做好了艺术进阶课班主任的准备工作,她做的教学笔记令我目瞪口呆。
五月进阶进入招生倒计时,萌萌老师喊你来上课啦~~~今天发布的,是她想对大家说的话。
第一次真正接触熊亮老师的课,我是特别激动和兴奋的。此前,在“艺术教育”这条路上,我已经有过一些体会和经验,对于和孩子们的相处互动也在不断地反思与进步。观摩熊老师艺术课,做了很多笔记,期待着和大家分享。
萌萌老师开课前已经做了大量的教学笔记~~
对于艺术教育,我非常希望孩子们习得的是捕捉美的能力,让绘画、创作成为讲述故事、表达心情的方式。很直白地说,一早起来,你可以搭配一套喜欢的衣服;走出家门发现楼下的植物叶子嫩绿,层层叠叠,清新得令人愉悦;中午把色彩搭配用进食物里;睡前给自己画一张总结心情的手卡--哪怕只是画了一片秋天的枯叶……
这种对环境的敏感和色彩运用,是在艺术教育的课程中培养起来的。我不希望孩子们仅仅学会了画一朵向日葵、一个坐着的人,仅仅是掌握了用铅笔或毛笔的绘画技巧,却无法用画画表达自己的兴奋、失落、难过……
艺术进阶课带给我的欣喜在于,课程始终从中国传统的绘画出发
(这是如今美术教育中十分缺失的)
,同时,又不拘泥于此。它的中西对照,触类旁通,大胆启发学生以西方艺术大师作品风格重新对中国传统绘画进行表达,直接指出了艺术的精髓所在。
这样的课程令人着迷。进阶课
完全不同于流行的
应试绘画、儿童画、反复素描几何体临摹,而是让对世界的观察、对内心的关照,
成为艺术存在的价值。
作为创作者,我也一直在将艺术作为表达内心的一种方式,
比如下图的
《闲梦·迷》系列,就诞生于某个自己很困惑的阶段。
画面是一种自我对话的方式,并且是一个让人安心的陪伴者。
萌萌老师的作品里,有很多经典元素的借鉴吸收,找一找都是哪些?
艺术还可以解决自我的一些疑问,比如从女性的角度出发,为什么很多女性都喜欢花,并且人们习惯于用花来形容女性?在那段疑问期,我观察创作的主题就转向了花卉。
当然,绘画是十分直接的、自由的,我们一再强调的审美意识固然很重要,勤奋练习也必不可少。铅笔、水墨、油画、水彩工具都可以多尝试,因为技法工具是媒介,你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迫不及待想要开始上课督促你们啦~~~
著名社会学家斯宾塞说——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将来完美的生活做准备。是的,
未必每个人将来都可以培养成艺术家,但至少“为了欣赏自然、文学、艺术的各种形式”作好准备。
在我们做准备的时候,会遇到许多不解,看不懂大师作品或者不太理解艺术家的访谈都是正常的,并不代表孩子们没有所谓的艺术天赋。艺术学习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是互动,讲解,这种互动是现在孩子们的立场在孩子们和艺术家之间做个连接,也正是要在艺术进阶课的每周答疑环节中好好实现的。
在熊老师的进阶课中,有一课将贯休的罗汉和贾科梅蒂的绘画做了一个连接,课程作业中既有临摹又需要孩子们自主创作。这里,先提前剧透一下萌老师用大师作品二次创作的例子哦,首先是对宋徽宗的《枇杷山鸟图》的观察了解,接下来是耐心临摹过程。
宋徽宗《琵琶山鸟图》原作
萌萌老师的临摹
最重要的一步是二次创作啦,那就是将自己对大师作品的理解体会用自己喜爱的表达方式画出来。↓
名作该怎样从临摹转换到创作呢?具体内容我们先卖个关子。课上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