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觉得,人生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情,是冥冥之中一种更高力量的引导,就像我与三明治短故事的这次相遇,让我写下了对我来说很重要的一段经历:孩子住院时我陪床半个月的所见所思。
就在刚才,
我又打开文章看了一遍
,仍然不敢相信我真的把那段经历写下来了,而且写得还不错。是短故事学院,我的老师,尤其是指导老师旁立,还有每一个参与其中的学员,给了我一种力量,让我开始,继续,并完成。
我大学的专业是新闻,毕业后从事的也是编辑工作,本来这辈子和文字是脱不了干系的。可是什么时候我开始远离写作了呢?大概是结婚有了孩子,日复一日的琐碎,加上电子产品的流行,我好像离那个爱看书、爱写日记的自己越来越远。日子糊上一层纸,看不清里面,可以将将就就、毫无变化地糊弄下去。
久了,总有点不满足的,内心缺了什么,又懒得深究,也许是怕,惰性想让自己就这样下去,可那一点不甘又总是冒出头来。女性主义的小说里,总是绕不开伍尔夫的《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我就给自己找借口,我没有一间自己的房间,更没有足够的属于自己的时间。
今年,我来到美国,竟然有机会独自居住三个月。我租的房子带一个巨大的后院,屋子里有一张小小的白色书桌,我把书桌搬到可以看到后院的窗户边。那真是一个梦想中的房间,我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抬头看到满眼花和树,偶尔有小鸟和佛罗里达的蜥蜴蹦来蹦去。
总该写点什么了吧?我对自己说。
怎样神奇的契机,我看到了短故事招募的信息。我直觉,我要真想写下一点有意义的文字,就该参加这个项目,于是毫不犹豫地加入了。
一开始,我有太多想表达的,不知道该选择什么主题。旁立老师告诉我,要选一个让我最有表达欲望、最有情绪波动的主题。
孩子住院这件事发生在三年多前,其实孩子出院后,我当时就想写下来。我和一个好友说,她说:你如果有勇气,就写吧。
结果三年多过去了,我一直没写。不知道是什么阻碍了我,惰性,还是怯懦?
但是这几年,故事里小雯、玲玲的身影时时出现在我的回忆中。她们怎么样了?小雯接受了妈妈已经离去吗?她过上正常的学习生活了吗?玲玲是不是还好好地活着?医学界对于她的病有突破了吗?
我想,我得写了,是时候了,再拖下去,我就忘了。
真开始动笔,脑子里各种回忆翻涌,又从哪里开始呢?老师说,从一个细节开始,从记忆最深刻的地方开始。
我第一次认认真真回忆,那是我与内心一次长长的对话,我有很久没有这样深入探寻我的内心了。写作,是更深认知自己的旅程。
我从一个梦开始写,那是我再也不想重温却总也忘不了的一个梦,每一次回想还会让我战栗。
我从一个带孩子看病的妈妈结束整个故事。那个妈妈的焦虑,独自带孩子来医院的吃力,我都感同身受。
故事的开头和结尾也是我自己最喜欢的,因为那真实地表达出了我的感受,最深刻最难以忘怀的感受。
参加这次短故事学院,对我而言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要有勇气开始,无论生活推着你离初心有多远,只要开始就能继续。二是要真实,写作其实是提供了一个机会,让我们真实面对自己的内心。
最后,我要表达的是,一切都不是偶然的,一定是有一种力量,给了我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一个理想的书桌,然后借由短故事学院的力量,推动我写下了这个故事。
阅读小朵写下的故事
《这里记录我在儿童医院陪床所看到的
》
这是小朵参加3月短故事life writing后的写作感想。一位读者给三明治留言说:“ 对于普通平凡的生活,在‘认清了生活的残酷后,还继续接受,才是真正的勇者’—— 来自《斯通纳》;或者像《一个人的朝圣》那样,重新发现生活中被我们遗忘的意义,也是另一种和解。”
每一个人身上都有值得被讲述的故事,通常这些平淡无奇的故事或者一滩没有动静的泥淖才是人类普遍经验的构成。而让每个人都有被看见被讲述的可能,正是三明治在做的事情。也由此,在三明治的写作中,读者能看到区别于媒体的书写,它们来自身边的普通人,但都用自己的或者他人的故事讲述着那些充满感受力、理解力、在更广袤的空间中去思索人的存在的故事。小朵写下的故事就是这样的。
5月啦,草长莺飞,来三明治短故事学院写一个你最想写的故事吧!关于自己的成长经历,关于家庭关系,关于爱情,关于创业,关于一段旅行,关于工作。我们的导师会和你一对一讨论你的故事,帮你编辑你的文章。
被看见,然后被理解,被写下,然后被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