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大盘指数是创出新高的,成交量也基本维持在了一万亿附近:
关于大盘,我的观点不变:
大盘指数当前就是小幅震荡向上的趋势性走势,量价配合良好,只要是成交量保持住,不出现加速或逆转,就不能患得患失,就按照上升趋势做。
我在周末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就是从思维层面,怎么改变对大盘的看法(
纠偏!否定过去(20240512)
),结论就是下面四条:
1、要承认现在一些积极的变化(国九条出来后,退市力度加大,基本面开始起作用,市场变得更加有效);
2、同时要承认市场已经明显走强(大盘已经走出向上趋势,成交量维持在万亿附近);
3、选股层面,要更加注意基本面(业绩);
4、操作层面,只要趋势保持,就是跟随趋势做多,容忍短期波动,直至加速或逆转。
当然,很多人说现在的市场并不支持牛市,不支持持续性的上涨,因为环境并不友好。比如
周末又有突发利空,社融不及预期、IPO重启
等。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短期或许会影响一下走势,但都不核心问题。核心问题其实是治理问题,昨天文章已经有分析,这里不再赘述。
方向看,近期还是轮动的,但是有些方向是走的相对较为清晰,逻辑也顺畅,这里我就点评下几个主流方向。
1、关于
锂电新能源
这些,上周有脉冲,很多人问是不是可以做了,毕竟跌了好久了。上周直播中我也讲了,从逻辑角度,新能源短期我是不看好的,因为当前非常卷,远没有到出清的时候。房地产类似,也是政策性反弹,基本面其实很差,并且看不到转好的迹象。这些方向不符合我的选股条件,就放弃了。
2、但是对于
周期类(黄金、铜铝等)
,我是不看空的,从逻辑来讲,美元进入降息周期,都利于大宗商品和弹性大的成长类个股,所以周期类的逻辑是比较顺畅的,和新能源、房地产完全不同。
3、
科技大方向
,包括
AI、存储、服务器、液冷、智能汽车、AI应用、消费电子
等,这些方向从逻辑讲,符合时代潮流,符合国家政策导向,我是长期看好的,同时,科技波动大,和我的波段操作策略是天然的一组CP。
周期类现在和科技成长是跷跷板,互掏口袋,且周期类多一个维度,就是每天国际价格波动和地缘政治变化,相对来讲难度大一些,如果做周期类,更不能看太短。
4、
出海链
的逻辑就是不在国内卷,去国外利润更好。我五一假期梳理业绩的时候(
一季度业绩高增长个股全梳理(附股)
),确实很多业绩高增长的方向中,不少是出海份额高的。所以,出海的逻辑本质还是业绩成长,上次更新股池,
出海链中业绩好的,我都储备更新到股池里面了。出海链在大盘波动大的时候,走势会比较独立,但是大盘走强,人民币升值的话,出口链就会稍弱,逻辑也是不断变化的,也是要注意节奏。
综上所述,从逻辑角度和走势角度,
可以关注的三大方向是
:
科技+周期+出海。
1、科技成长方向。
这个方向符合时代潮流,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同时又有外围影射,唯一的缺点就是弹性大,涨起来很猛,跌起来也不含糊,波段操作最好;
2、出海链。
这个方向逻辑也很简单,就是不在国内卷,吃国外的份额,出完一季报后,出海占比高的,整体业绩都不错。
3、周期类。
周期类主要就是炒作美元降息预期,这个不是短逻辑,同时黄金还有弱美元的逻辑,可以看长远一点。
这三个方向互为跷跷板,能力强的,可以波段滚动操作,或者适度分散配置,都买点,心态会好很多。能力不强的,做好其中一个方向就足够了。
我个人最擅长做科技成长,这个方向配置会多一些,出海链也都更新在股池里面了,有机会我也会做,周期类我相对不擅长,此次股池没有更新,但是功课我做了,后续或许会把核心股更新进去:
2024年第五期股池更新(2024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