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买卖不成仁义在”,做生意最怕伤和气,然而这个古话在汽车行业却很难成立,常常是买卖成了也不和气,消费者和4S店为什么就不能好好相处呢?
虽然4S店的车辆售价是全国统一指导价,但不乏一些强买强卖的强制性消费,这点随着买车用户的增加越来越成为一大诟病。
另外4S店体系“重销售轻服务”的情况导致车主后期在4S店的消费价格居高不下,维修保养操作过程不透明,小病大修、过度保养等,各种不透明消费逐渐成为消费者心中的痛点,一碰就痛。
俗话说的好“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但凡有点什么消费者和4s店的纠纷就会被无限放大,并且越传越邪,而对待好事的态度则是“原本就该这么做”无表扬无传播,并不仅是汽车圈有这个问题,现在的媒体舆论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同时网上充斥着各种4S店的购车陷阱和潜规则等负面文章,让消费者对于4S店的印象越来越差。其实每一行都有公开的秘密,但这些的真实程度肯定没有写的那么夸张,媒体不该为了迎合消费者的胃口而添油加醋故意夸大事实,或者进行一定的文学加工后再传播这些其实正常的游戏规则,这样只会则加剧消费者和4S店间的隔阂和猜疑。
作为汽车媒体,要敢于公开潜规则和陷阱,但也要对真实性加以考察,并且尽可能避免炒冷饭,不断挖掘新的内幕,该批评的批评该表扬的也不吝啬表扬才是真正的对读者负责。
消费者受到舆论的影响往往在消费前就自我暗示,“4S店肯定会坑我、讹我、忽悠我,我要时刻警惕,处处小心”,带着这样不健康的心态去消费,即使对方销售是真心为你好,你也会理解成不怀好意。
不只是消费者有不健康的心态,4S店同样也看多了媒体报道,各种老霸王行为、老赖行为,让店家也产生了心理暗示。只要遇到顾客回来说有什么问题,就会怀疑“这个客户是想讹钱、要礼品、索要保养,我要谨慎点”,4S店销售人员带着这样不健康的揣测心态去接待客户,不但无法了解到对方的真实诉求,还容易和对方发生不必要的争执,两败俱伤。
解铃还须系铃人,4S店多点真诚,让消费者看到你的真诚感受到你的实际行动;消费者多点信任,既然选择了某家店某个销售人员为你服务,就相信自己的选择;社会舆论多点善良和美好,媒体从业者可以更全面的报道每件事,不好的要报道,好的也要报道;双方相处都多走点心,少点套路,相信这条猜疑链很快就会土崩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