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唧唧堂
唧唧堂学术管理分享平台,更好的学术阅读与写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武汉大学学生会  ·  青春本就是一片液态的疆域 ·  10 小时前  
浙江大学  ·  浙大病理AI助手,3秒锁定癌症病灶 ·  2 天前  
武汉大学学生会  ·  通知|关于公布武汉大学2025年普通本科生转 ... ·  昨天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  年味变淡?我们何去何从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唧唧堂

DP 发展心理学2024年6月论文摘要13篇

唧唧堂  · 公众号  ·  · 2024-07-14 23:34

正文

婴儿身体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如何影响自发运动

独立运动与一系列积极的发展结果相关,但与认知、语言和社交技能不同,获得运动技能需要婴儿自主生成学习输入。我们通过观察40名12至22个月大的婴儿(19名女孩,21名男孩)在自由玩耍期间的情况,测试了影响婴儿自发运动的因素。婴儿来自纽约市地区,监护人报告其中25名婴儿为白人,6名为亚裔,4名为黑人,5名为多种族;4名为西班牙裔或拉丁裔。所有婴儿在四种条件下玩耍:两种环境条件(大运动玩具、精细运动玩具)与两种社交条件(独自玩耍,与监护人一起玩耍)交叉。在大运动玩具条件下,婴儿移动得更多,而在精细运动玩具条件下则移动较少。然而,与监护人一起玩耍的效果因玩具条件而异。在大运动玩具条件下,与监护人一起玩耍并不影响婴儿的移动量,但在精细运动玩具条件下,与监护人一起玩耍进一步减少了婴儿的运动量。有更多行走经验的婴儿在大运动玩具条件下移动更多,但在精细运动玩具条件下并没有这种情况。不同条件下运动量的差异与婴儿使用玩具的方式及婴儿与监护人之间的互动有关。

Hoch, J., Hospodar, C., Koch da Costa Aguiar Alves, G., & Adolph, K. (2024). Variations in infants’ physical and social environments shape spontaneous locomotion.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60(6), 991–1001. https://doi.org/10.1037/dev0001745


实时教学和学习:监护人教婴儿下楼梯学习

下楼梯需要婴儿具备运动和认知能力,以及监护人提供的练习机会和安全保障。美国儿科学会提出了按年龄策略教幼儿安全下楼梯的方法,但没有充分考虑婴儿技能的个体差异或监护人的教学技巧。本研究旨在观察监护人在家中教婴儿下楼梯的自然方式及婴儿的遵循程度,特别关注监护人教学和婴儿学习的动态性质以及个体差异。59对二人组在家中通过Zoom进行了10分钟的录像,研究对象来自美国、巴西、加拿大、意大利和西班牙。婴儿(30名女孩,29名男孩;平均年龄13个月±1周)都是刚学会走路的初学者(平均行走经验为2.04个月)。监护人使用了各种教学策略,主要集中在“倒退”和“滑行”上。当监护人提供动手支持和语言鼓励时,婴儿更可能听从监护人的指导,这表明婴儿积极参与并对监护人的提议作出反应。婴儿的行走经验预测了在整个过程中下楼策略的变化。尽管婴儿在整个过程中没有表现出学习的证据,但监护人的持续指导表明他们是坚持不懈的教师,即使不一定有效。在这一潜在风险任务中教授和学习运动技能为互动创造了独特的机会,使婴儿和监护人能够相互学习。

Waugh, M. A., DeMasi, A., Maia, M. G., Evans, T. N., Karasik, L. B., & Berger, S. E. (2024). Real-time teaching and learning: Caregivers teaching infants to descend stair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60(6), 1002–1015. https://doi.org/10.1037/dev0001713


美国和中国母亲的自主支持和干涉控制:与学龄前儿童自主性和挫败感的即时关联

本研究考察了在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拼图任务中,母亲和孩子行为的瞬时关联,并比较了美国(n = 99,52名男孩,儿童平均年龄 = 56.05个月,标准差 = 6.44)和中国(n = 101,46名男孩,儿童平均年龄 = 57.41个月,标准差 = 6.58)母子二人组之间的这些关联。母亲的自主支持和控制干涉行为以及孩子的主动性和挫败感每15秒由本土和双文化编码员进行评分。国家作为调节变量,考察了母亲和孩子行为之间瞬时关联的个体内差异。结果显示,对于美国和中国的母子二人组来说,母亲的控制干涉行为增加预测了孩子主动性随后的下降,而孩子的挫败感增加预测了母亲自主支持行为的随后增加。此外,母亲自主支持行为的增加预测了孩子挫败感的随后增加,但这种效应仅在中国的母子二人组中出现。

Chen, X., McElwain, N. L., Pomerantz, E. M., & Wang, M. (2024). Maternal autonomy support and intrusive control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Moment-to-moment associations with preschoolers’ agency and defeat.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60(6), 1016–1027. https://doi.org/10.1037/dev0001723


母亲教育水平预测儿童神经认知功能:环境对儿童健康结果的影响研究

大量研究已确立母亲教育水平与儿童神经认知功能(如执行功能和语言)之间的关系。然而,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儿童早期,较少有研究考察母亲教育水平随时间变化与神经认知功能变化之间的关联。因此,尚不清楚早期母亲教育水平是否与儿童、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的神经认知功能具有纵向关系。此外,母亲教育水平在发展过程中的变化与更广泛定义的神经认知结果之间的关联尚未得到充分检验。本研究利用一个大型多队列样本,考察了围产期母亲教育水平及其在发展过程中的变化与儿童、青少年和年轻成人神经认知功能之间的纵向关系(N = 2,688;平均年龄 = 10.32岁;标准差 = 4.26;范围 = 3–20岁)。此外,我们还考察了围产期母亲教育水平和母亲教育水平在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对执行功能和语言表现的不同影响。围产期母亲教育水平与儿童后期总体神经认知功能呈正相关,这种纵向关系在语言方面比在执行功能方面更强。此外,母亲教育水平的提高与语言表现的改善相关,但与执行功能表现无关。我们的研究结果支持围产期母亲教育水平作为预测后期神经认知结果的重要因素。此外,结果表明,考察母亲教育水平在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可以提供重要见解,有助于制定促进神经认知发展的政策和干预措施。

Morales, S., Bowers, M. E., Shuffrey, L., Ziegler, K., Troller-Renfree, S., Hernandez, A., Leach, S. C., McGrath, M., Ola, C., Leve, L. D., Nozadi, S. S., Swingler, M. M., Lai, J.-S., Schweitzer, J. B., Fifer, W., Camargo, C. A., Jr., Khurana Hershey, G. K., Shapiro, A. L. B., Keating, D. P., . . . Elliott, A. J. (2024). Maternal education prospectively predicts child neurocognitive function: An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on child health outcomes study.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60(6), 1028–1040. https://doi.org/10.1037/dev0001642


父母与孩子对双胞胎中父母温暖和纪律差异的影响

育儿行为长期以来被认为对儿童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对这些行为成因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调查了父母温暖和纪律行为背后的驱动力,特别是这些行为是否更多地与父母自身的特质相关,或是对儿童特征的反应。为探讨这一问题,本研究考察了儿童气质的三个重要因素——努力控制、消极情绪和冲动/外向性——以及五种父母性格特质与父母行为之间的关联,研究对象为185对四岁双胞胎(370名儿童;56%为女孩;90%为白人;主要为中产阶级)。遗传分析显示,父母在给予温暖方面对两个孩子的待遇倾向于相似,但在纪律方面则对孩子的待遇相对不同,无论孩子的合子性如何。多层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双胞胎对中,努力控制能力较高的孩子比其双胞胎兄弟姐妹受到的纪律较少。分析还显示,父母的随和性在所有性格特质和儿童气质中,与父母温暖行为显著相关。这项研究阐明了育儿行为的方向效应和遗传贡献,支持了先前文献的观点,即纪律是对孩子行为的反应,而温暖更多地由父母性格驱动。这项研究表明,关注儿童气质和父母性格在育儿行为中的作用,对于临床医生和父母更有效地纠正不适应的育儿行为和鼓励健康适应的育儿行为,从而促进儿童的积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Weisbecker, R. L., & DiLalla, L. F. (2024). Parent versus child influences on differential parent warmth and discipline within twin pair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60(6), 1041–1051. https://doi.org/10.1037/dev0001737


父母执行功能作为溢出机制的过程模型:连接父母冲突和不同育儿领域中的育儿困难

破坏性父母冲突(IPC)与育儿困难(即溢出效应)之间存在良好记录的相互依赖关系,但关于IPC与育儿之间“传递”溢出的机制知之甚少。基于级联模型框架,本研究采用纵向、多方法、多信息来源的设计,检验了一个溢出过程模型,探讨父母执行功能(工作记忆、认知灵活性、抑制控制)是否在IPC与未来两年内育儿变化的前瞻性关联中起中介作用。母亲和父亲分别纳入不同模型,研究了育儿的多个领域(即专制纪律和支架行为)。参与者包括231个家庭(学龄前儿童的父母)。种族报告为白人(62%)、黑人(21%)、混血(8%)、亚裔(3%)或其他(6%),14%认为自己是西班牙裔/拉丁裔。家庭收入中位数为65,000美元。结果表明,对于父亲而言,IPC通过父亲认知灵活性缺陷(但不是抑制控制或工作记忆)间接预测了整体育儿困难(专制育儿增加和支架行为减少)。对于母亲,IPC直接预测了特定领域的育儿困难(仅支架行为减少),这一作用不通过母亲的执行功能发生。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效应超出了父母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本研究首次记录了父母执行功能作为IPC对亲子关系溢出的机制。旨在中断IPC溢出的家庭干预应强调父亲的参与,并考虑将父母执行功能作为改变机制的目标。

Russotti, J., Platts, C. R., Sturge-Apple, M. L., Davies, P. T., & Thompson, M. J. (2024). A process model of parental executive functioning as a spillover mechanism linking interparental conflict and parenting difficulties across parenting domain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60(6), 1052–1065. https://doi.org/10.1037/dev0001743


“他做了女孩的事!”香港和加拿大儿童对同龄人性别行为的道德判断推理

儿童对不符合性别规范(GN)的小伙伴表现出较少的积极态度,而对符合性别规范(GC)的小伙伴则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态度。然而,关于儿童如何看待不同性别表达的小伙伴的推理,特别是与年龄、性别和文化相关的影响,目前所知甚少。本研究调查了4至5岁和8至9岁的香港和加拿大儿童(N = 678)如何对GC和GN小伙伴进行道德判断。通过观看描述GC和GN男孩和女孩的短片后,我们询问孩子们是否认为每个目标小伙伴的行为是对的还是错的,以及他们的理由。我们使用通过归纳内容分析开发的新编码方案对儿童的推理进行了编码。总体而言,儿童最常用的推理方式包括全球标准、个人选择、性别刻板印象、“不知道”和他人福祉。年龄较大、来自香港、评价GN男孩或认为目标行为是错误的儿童,更常使用性别刻板印象相关的推理。相反,来自加拿大或认为目标行为是正确的儿童更多地基于个人选择进行推理。这些发现揭示了年龄、性别和文化因素如何与儿童对各种儿童性别行为的接受性或适当性的推理相关联。它们不仅揭示了儿童如何看待GC和GN小伙伴,还揭示了他们自身视角下的理由。这些见解对于减少与性别相关的偏见和增加儿童对性别多样性的接受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Kwan, K. M. W., Shi, S. Y., MacMullin, L. N., Nabbijohn, A. N., Peragine, D. E., VanderLaan, D. P., & Wong, W. I. (2024). “He did girls’ things!” Hong Kong and Canadian children’s reasoning about moral judgments of peers’ gendered behavior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60(6), 1066–1081. https://doi.org/10.1037/dev0001698


幼儿互惠发展中的性别和文化差异

人类合作的一个基础机制是互惠。在与他人重复互动的背景下,难以明确同等回应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对伙伴之前行为的反应(“反应性”回应)、与伙伴无关的兴趣(“非反应性”回应),或两者的结合。为了区分这两种回应类型,我们安排儿童与平等或自私的小伙伴进行连续的、一次性的、有成本的互动。研究1测试了直接的、广泛的和规范的互惠情景(N = 144名七岁的德国儿童;50%女孩和50%男孩),发现“非反应性”回应在男孩中占主导地位,表现为“自私”的资源分配。在女孩中,“反应性”回应占主导地位,表现为同等的资源分配。研究2针对年龄更小的德国儿童(N = 144;4至8岁的德国儿童;50%女孩和50%男孩),在4岁儿童中发现了相同现象,但在5.5岁儿童中没有发现。研究3针对7岁的以色列儿童(N = 95;49%女孩和51%男孩),重复了这一基本现象,并发现了额外的文化差异。我们讨论了互惠中性别差异的早期出现及其在文化、社会发展和进化方面的意义。

Benozio, A., House, B. R., & Tomasello, M. (2024). Gender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ciprocity in young children.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60(6), 1082–1096. https://doi.org/10.1037/dev0001734


遵循男性气质规范的发展前因:城市中国家庭的9年纵向研究

越来越多的文献表明,遵循某些西方男性气质规范,包括压抑情感脆弱、避免寻求他人支持和夸张的身体强硬,与较差的心理和社会结果相关。虽然现有研究表明,父母的性别信念和养育行为可能会影响儿童性别行为的发展,但关于个人在遵循男性气质规范方面的个体差异的起源知之甚少。本研究旨在填补这一空白,进行了一项纵向调查,探讨父母的性别信念和母亲在婴儿期的敏感性如何影响儿童在中童期对男性气质规范的遵循。数据来自一项为期9年的混合方法纵向研究,涉及374个城市中国家庭(48.40%有女儿)。父母的性别信念在孩子24个月时进行评估,母亲的敏感性通过在孩子14个月和24个月时的母子互动观察进行评估,儿童在10岁时自我报告他们对男性气质规范的遵循情况。结果表明,虽然父母的性别信念与儿童对男性气质规范的遵循没有关联,但母亲的敏感性在超越父母性别信念和父母教育水平的基础上预测了儿童对男性气质规范的遵循(β = −.18,p = .008);此外,母亲敏感性对儿童遵循男性气质规范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性别交互作用(β = −.23,p = .025),这种关联仅在男孩中显著。

Yang, R., Waters, T. E. A., Gu, Y., Way, N., Yoshikawa, H., Chen, X., Zhang, G., & Deng, H. (2024). Developmental antecedents of adherence to masculinity norms: A 9-year longitudinal study of urban Chinese familie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60(6), 1097–1108. https://doi.org/10.1037/dev0001748


儿童在一年内对四个不同STEM领域的性别刻板印象的长期稳定性和变化

关于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的性别刻板印象在儿童和青少年中非常显著,并导致与成就相关的差异和STEM参与的不平等。然而,少有研究使用纵向设计来考察不同STEM领域中的性别刻板印象变化。在一项大型预注册研究中,我们考察了四个STEM领域中两个性别刻板印象(兴趣和能力)在一年内三个时间点的发展的轨迹,研究对象为2到8年级的学生。多样化样本包括研究开始时803名年龄在7至15岁之间的学生(50%为女孩;8.5%为亚裔,6.0%为黑人,25.5%为西班牙裔/拉丁裔,43.7%为白人,16.3%为其他)。我们使用多层增长模型来考察学生在四个STEM领域(数学、科学、计算机科学和工程)的刻板印象发展轨迹,同时考虑性别和年级水平。我们发现,不同STEM学科表现出不同的发展模式:在小学阶段,数学能力和科学兴趣的刻板印象更倾向于女孩,而计算机科学的刻板印象对男孩的倾向随着时间减弱,工程的刻板印象(主要倾向于男孩)在整个时间段内保持稳定。结果突显了刻板印象的发展在各STEM领域并不相同,以及理解跨领域和不同类型刻板印象发展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的必要性。

Tang, D., Meltzoff, A. N., Cheryan, S., Fan, W., & Master, A. (2024). Longitudinal stability and change across a year in children’s gender stereotypes about four different STEM field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60(6), 1109–1130. https://doi.org/10.1037/dev0001733


在高中出柜:对美国三组性少数成年人幸福感的积极影响

对于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或酷儿(即性少数[SM])青少年来说,出柜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里程碑,通常与积极的幸福感相关。然而,在高中出柜可能会带来更高的校内受害风险。由于面临更大的恐同欺凌风险,青少年时期出柜对成年后幸福感的影响仍不明确。使用一项涵盖美国三个不同年龄段SM成人(N = 1,474)的全国概率调查(Generations Study)数据,本研究(a)考察了青少年时期在学校出柜如何影响成年后的总体幸福感和(b)特定SM的幸福感,以及(c)这些关联是否因年龄段不同而有所差异。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青少年时期出柜与总体幸福感没有显著关联,但与特定SM的幸福感显著相关:出柜者在成年后表现出更高的身份中心性和社区联系感,以及更低的内化恐同。高中出柜与总体幸福感和特定SM幸福感之间的关联在不同年龄段之间没有差异。这项针对SM成人的全国概率样本研究结果提供了关于跨生命周期出柜影响的新见解,包括青少年时期在学校出柜对成年后特定SM幸福感的积极影响。

Dorri, A. A., & Russell, S. T. (2024). Being out in high school: Positive implications for well-being in three U.S. cohorts of sexual minority adult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60(6), 1131–1144. https://doi.org/10.1037/dev0001736


更新信任:儿童如何在与信息提供者互动时结合特质信息和之前的准确性

在决定是否信任某人的说法时,孩子们如何在多次互动中结合关于该人一般行为倾向(特质)的信息和该人提供准确信息的持续(和变化)频率?4至8岁的儿童进行了11轮寻找贴纸的游戏。在每一轮中,一名信息提供者查看两个杯子,并声称其中一个杯子里有贴纸。儿童猜测贴纸的位置,然后揭示贴纸的实际位置。在游戏之前,儿童获得了信息,得知信息提供者是诚实的或不诚实的。在研究1(N = 201,105名女性,96名男性)中,信息提供者在前五次试验中提供了不准确的信息,然后在剩下的试验中提供了准确的信息(总体准确率为55%)。在研究2(N = 144,89名女性,55名男性)中,信息提供者的(不)准确性模式较不稳定,但总体准确率仍为55%。当儿童缺乏有关信息提供者可靠性的其他信息时(即最早的试验中),他们最初获得的信息提供者诚实特质对他们的认知信任产生了强烈影响。当儿童对信息提供者的第一手经验阻止他们对其未来行为做出强有力的预测时,只有大约7岁及以上的儿童才会利用特质信息来指导他们的认知信任。这些结果表明,儿童在物理世界中的因果推理和社会推理中存在一些相似之处。结果还显示了在不同的社会互动节点上,儿童如何权衡不同类型的社会信息的发育模式。

Bhatti, D., Lane, J. D., & Ronfard, S. (2024). Updating trust: How children combine trait information with prior accuracy as they interact with an informant.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60(6), 1145–1160. https://doi.org/10.1037/dev0001731


信任朋友的信息:成人期望如此,但学龄前儿童不这样认为

作为成年人,我们可能理解信念的传播往往是因为人们受到朋友、家人和其他社交关系的强烈影响。然而,我们是否认为这些影响足够强大,可以推翻朋友不可靠的直接证据?而学龄前儿童是否预期人们会表现出对朋友的这种偏见,并优先考虑友谊而非可靠性呢?在三项实验中,我们探索了友谊是否影响人们在学习新奇物体标签以及个人意见时的信任评估。在观看了涉及一个主角、她的最好朋友和一个陌生人的场景后,学龄前儿童和成年人分别从主角的角度(第三人称)以及他们自己的角度(第一人称)判断谁会被信任。成年人(n = 128,55名女性,在线招募自美国各地)预期主角会信任她的朋友,即使她之前是不准确的,而他们自己的判断则基于准确性。相比之下,4岁和5岁的儿童(n = 128,62名女性,来自美国)认为主角会像他们自己一样,优先考虑准确性而非友谊。此外,学龄前儿童预期在形成个人意见时,主角会同等信任她(不准确的)朋友和(准确的)陌生人。因此,与成年人不同,年幼的儿童不预期他人的认知信任会优先考虑说话者的友谊而非准确性信息。

Afshordi, N., Li, P. H., & Koenig, M. (2024). Trusting information from friends: Adults expect it but preschoolers do not.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60(6), 1161–1173. https://doi.org/10.1037/dev0001761


唧唧堂学院推荐订阅


以下专栏及课程,安卓手机用户可通过下方小程序链接订阅,苹果手机用户请通过文末“阅读原文”链接访问唧唧堂学院H5页面订阅。


论文导读


**心理学**

心理学论文导读会员(年度)

2024心理学论文导读600篇

心理学百篇热门论文导读专栏(2023年第2期)

心理学百篇热门论文导读专栏(2023年第1期)

心理学百篇热门论文导读专栏(2022年第2期)

心理学百篇热门论文导读专栏(2022年第1期)

人工智能主题论文导读专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