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唱而优则演的,见过演而优则导,还真没见过哪个著名作家能坦然面对镜头来演戏的
——马伯庸办到了。
马伯庸为掌阅拍摄的广告片
被称为“文字鬼才”的马伯庸在微博上拥有345万粉丝,这还不够,他忍不住嘀咕:“
我想要脑残粉,现在理智粉太多了。
”
在他签署授权书并发出这条微博之后,评论里有一半都在调侃他的颜值
3月16日这一天,马伯庸发现自己签署了一份不同寻常的授权书。
早晨六点,马伯庸拎着个袋子出门,袋子里装着当天拍摄的衣服,衣服是一件白色开衫。到片场,马伯庸啃完俩包子,喝了一杯小米粥,换上衣服就开始了当主演的一天。
“今天我听您的摆布”,这是马伯庸进棚后对导演说的第一句话。
这一天,
马伯庸把自己的名字写了8遍;
学习到怎么自然地用45度角仰望天空;
思考怎么能让自己的语速慢下来;
在片场的小伙伴一直在说:快拍下来!就是这条路,马伯庸走了17遍!
到了拍摄休息的间隙,马伯庸才终于明白自己那句“今天我听您的摆布”意味着什么——多年以后,马伯庸仍会记得被导演要求不断地在楼梯间爬上爬下的这个上午——早晨那俩包子哪够啊?!
被导演折磨的马伯庸,只有在转场重新布光的时候,才终于有了大片主角儿的待遇——用上了光替。
这支片子选用了马伯庸的原声,30s里,马伯庸不疾不徐地说出自己对阅读的理解:“我爱阅读,它让我在文字的斑驳里,感受一代人的风骨”。这一刻,他做回了一位有历史底蕴的畅销书作家。
当不了演员就不是好作家?
似乎每个作家都和阅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马伯庸踏上文学道路是在1999年,那年他还是个学生,攒一个礼拜早餐钱才能上一个小时网,上网时间他都用来阅读和写作,而后进入外企工作十年,他仍然坚持创作,连载网站、博客、微博、知乎、微信,你看得到讨论文字的地方,总会有马伯庸的文字。
掌阅作为阅读APP,找到马伯庸来当主演拍摄广告,不是没有理由的:据说马伯庸走在日本街头,陪着媳妇逛街,手里仍然抓着《巨人的陨落》,连在为了拍片而化妆的时候,他也不忘拿着手机看书。
掌阅广告拍摄现场,马伯庸化妆ing
虽然从小在中国各个城市游走,但马伯庸始终保有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他走近一座城市方法有点特别——居然不是吃小馆子——而是小地方的博物馆。他说:“以前觉得《地理志》都是宏大叙事,但真正挖掘下去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现在去看马伯庸几年前发布的博客或者微博,依然会被逗乐。热门影视剧评,五花八门的书评,还有,作为经常要写历史的作家,他经常能把古人拉到某个“现代话题”上来。
在被牙疼折磨的痛不欲生的时候,马伯庸写了一篇让人到现在仍印象深刻的文章——《古代那些牙疼的倒霉孩子》,他很认真地写到:“牙齿在中国文化里,占有重要地位。”文章列举了古代被牙疼折磨的人:有东晋的名臣温峤,他在拔牙后不幸感染,引发中风而亡;也有通过作诗来排解牙疼的白居易,他在《病中赠南邻觅酒》中写道:头疼牙疼三日卧,妻看煎药婢来扶。今朝似校抬头语,先问南邻有酒无?还有因为长智齿而牙疼的倒霉皇帝武成帝高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