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求知即是行善2
本公众号仅发原创内容,其他推荐的干货(书、公开课、纪录片等),详见公众号:kekexilimemo。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938重庆私家车广播  ·  《阿凡达3》预计年底上映,卡梅隆:为三部中最佳电影 ·  昨天  
938重庆私家车广播  ·  《阿凡达3》预计年底上映,卡梅隆:为三部中最佳电影 ·  昨天  
科幻世界SFW  ·  新书上市 |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求知即是行善2

公益的意义就是在于:助人也是助己。

求知即是行善2  · 公众号  ·  · 2017-11-05 14:14

正文

昨天本来是只约了沙总谈毅行者的细节,正好我们队长几个公益圈的朋友都在北京,所以变成了公益圈的聚会。一顿酒足饭饱以后,聊到11点,给大家分享一些我的感触。

过去我认为,中国红十字会就是个垃圾,是不被国际红会认可的。我也一直以为,汶川地震的时候,红会没干什么好事。但他们跟我说,并不是这样,汶川的时候,红会虽然有点不接地气,但还是做了不少事情的。至于说地下血库、郭美美事件,就是机构太大了,总有那么一些人,或者是其他的不知道什么阴谋,这些都是他们的副产业。所以,不能一棍子把一个机构打死,看事情还是更全面一些。

另外一个感触就是:一方面,我觉得公益圈里做事的人,越来越专业化了,从筹款、项目设计、执行、发声等等环节,这是好事。但有一个问题,可能是因为生存空间压缩地越来越厉害,在对大众科普方面,还有为底层发声方面,做得不足。 当然,我很理解公益人的尴尬。一方面,筹款很难,资金问题一直困扰很多机构,所以不少机构不得不依附基金会或者政府的支持;另一方面,如果老是为底层发声,就会被和谐。

公益人确实一直都很苦恼,因为我们不是公民社会,想要通过公益来撬动政府,或者什么,太难了。公益圈,收入又低,多少入不敷出的,能糊口的算不错的了,这就导致人才流失很严重。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现在很多企业开始相继成立基金会,资助公益机构了,巧女基金会,阿里巴巴,阿拉善,等等。但给民间机构的还是不多,很多资助国字头的。

推荐一个基金会“银杏基金会” ,大家可以关注一下。

北京市银杏公益基金会(简称“银杏基金会”)是经北京市民政局批准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成立于2015年7月20日,由银杏伙伴、南都公益基金会、浙江敦和来北京的朋友,可以去朝阳门的一个咖啡馆坐一坐“鸿芷咖啡馆”,他们老板就是银杏伙伴。我们群的蒋导也是银杏伙伴,还有平安星的刘国强。银杏是资助到特定的公益人,就是解决公益人个人生存问题的,好像是资助三年。慈善基金会、心和公益基金会和中国人民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所共同发起。

来北京的朋友,可以去朝阳门的一个咖啡馆坐一坐“鸿芷咖啡馆”,他们老板就是银杏伙伴。 蒋能杰也是银杏伙伴,还有平安星的刘国强。银杏是资助到特定的公益人,就是解决公益人个人生存问题的,好像是资助三年。

银杏伙伴里有个保护绿孔雀的小伙子,前阵子在成都听幺哥讲起过,很了不起。 我们一般看到的孔雀,都是蓝孔雀,是从印度还是哪儿引进来的品种。绿孔雀是中国土生土长的物种,主要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里面。据说那边也是要规划个水电站,都建了一半。这个男生是跟着导师去考察的,发现以后,就觉得绿孔雀必须保护起来。 据说是坚持奔走呼吁了三年,找到了奚志农,绿孔雀才被人们知晓了, 现在好像水电站项目被暂时叫停。

这是比大熊猫还要稀少的物种:绿孔雀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988年12月10日生效)。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Red List):濒危物种(EN),2013年评估。2017年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日”当天,云南省环保厅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发文称,绿孔雀被列为极危物种。

生态环保,这两年在某大的推动下,比以前是好多了。不过我们的整体生态环境,应该是非常差的。那些数据,我们可能这辈子都没办法看到。 事实上像大熊猫那种,都是属于过度保护的了。占据了人们太多眼球,还有政治用途。(野生的除外,但威胁野生大熊猫的,主要还是因为栖息地的丧失。

水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应该都是非常严峻的。以前,还有媒体曝个光。现在,没人吱声了,也就给很多人造成一种错觉,我们环境并没有很差。人们对自己家门口的臭水河,习以为常。人们乱丢垃圾,觉得我只是随手扔了一个瓶子一个塑料袋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

现在某大开始呼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所以如果看到企业偷偷排放,你只要打举报电话,他们就会有人来处理,哪怕是糊弄你,也会来处理,以前都是不搭理你的。你举报餐馆油烟排放什么的,也会立马有人来问责那个餐馆。

污染企业如果只搬迁,肯定是不行的。现在是要企业添置或者启用环保设备,必须达到指标才能排放。只不过企业为了活命,半夜偷偷排。不管是因为什么,确实在着手解决了。那么多公益人坚持做了那么久,很多都是见不得天日的。政府说要保护,立马就动手了。不得不说,给“我”一个支点,我也是撬动不了地球的。

但即便生态环境是跟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对于公益圈的人而言,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环保类的公益项目并不好筹钱。救灾类的,就相对很好筹钱。可能是跟项目性质有关系哈,生态环保类的,不容易看到效果,钱都是花在“无形”的东西上了,救灾类的,最起码建了个房子在那里,对吧?人性很有意思哈,人们喜欢看到“实物”。

另外我们还谈到留守儿童的话题,正好有个哥们儿以前是做这个的。说很奇怪,这几年有关留守儿童的话题,很少看到了。也就什么“悬崖学校”之类的可以吸引一些公众眼球。 但自闭症儿童,这几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 为什么?

我们分析说,一方面是因为没有自由媒体曝光。一方面是因为希望工程等项目,确实解决了很多硬件问题,比如汶川时期的“危楼教室”,书本问题,等等。但软件的东西没有解决,比如师资、教学质量等。自闭症儿童,肯定是跟他们家长在背后努力推动脱离不开干系的。这个群体跟留守儿童的区别,有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留守儿童的父母多是底层人,农民工等等。自闭症儿童的父母,应该多半都是城市有一定发言权的人。

整体下来,我的感受是,公众对于公益的认识和理解还是不够深吧。事实上当你多了解一些,你就会发现,这里面的人,都是在针对中国很多具体的问题,在一点点寻求突破口,去推动去发声去改变,而且不是蛮干的那种,是越来越专业的。他们会去全世界各地考察、学习,也会参加各种培训班进修。

我们手指敲敲键盘,分析来分析去中国的各种问题,如果只是停留在嘴皮子上,那真的不如身体力行地去改变哪怕一点点。

比如说,小区选举居委会。事实上都是贴出来说你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但可能大家确实太忙了,互相也不认识,或者觉得这个事儿并不重要,参与度很低,对不对?或者觉得太麻烦了,还要担责任。我觉得吧,更多权利也就意味着更多责任。你想要权利,责任也是必须要承担的。那没人去选,那就指定呗,指定完了,真有个什么事儿的时候,你又说这个居委会这这那那。

我没在美国生活过哈,但我看托克维尔写的,还有不少从美国考察或者生活过的人说,人家美国人的社区职能,是很大的。所谓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

从只顾自己生存生活,到思维转变说,我要关注公共事务做些改变了,是需要契机的。就像我前些天说的,你觉得邻居家着火跟你没关系,反正暂时烧不到你家里。当烧到你家里的时候,那就都晚了。所谓“同理心”,就是这个意思。当你觉得,公众事务和你生活密不可分的时候,你就会去关心公共事务了。这时候,邻居家着火,你就不会袖手旁观了,你肯定会帮忙灭火。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