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四川十多天归来,王东岳穿去的一双进口新皮鞋的鞋底坏掉了。因为考察产品原料产地期间,她总趟在土地里走。
作为呷哺呷哺(中国)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后端供应链和产品开发是王东岳的长项,这是她多年来从事餐饮工作一直在做的事情。清明假期前她才结束了十多天的出差,假期也没休息,直到收假的周三早上才有空把衣服从行李箱中拿出来清洗。
《零售老板内参》(微信ID:lslb168)记者在约定时间前往呷哺位于北京大兴区的总部采访时,她正在老厂做产品测试。在弥漫着花椒和火锅锅底味道的旧办公楼里,她又和员工开了半个小时的例会,不时传来会议中浑厚有力的动员声和应答声,映衬着楼下湊湊团队军训中整齐划一的声音,很容易联想到呷哺令人印象深刻的标准化服务。
十一点多,王东岳才暂时结束了手头的工作,脱下工作服,就像刚出差回来般风尘仆仆,“久等了,抱歉,基本每天都是这样的状态。”
这的确是她的工作常态。2016年4月至10月期间,呷哺筹划成立食品公司,10月呷哺与其董事会主席贺光启订立合资协议,成立食品公司的消息得以公布。11月底,底料产品便全部设计完成。如此快速的效率,离不开王东岳所带领团队的执行力。
呷哺食品公司的基础班底来自老厂的中央厨房,早在 2010 年,他们就自建了中央厨房生产调味料。老厂主要生产底料,而新厂则是蘸料和麻酱,全部用来供应全国门店用料。进入流通渠道的产品,则由外部协同的OEM(代工生产)工厂产出。
从10月宣布成立公司,到产品面市,他们仅用了两个多月,这得益于前期大量调研和准备工作。2016年4月至10月,呷哺面对每天近20万客群进行门店测试,调查项目包括调料产品的口味和渠道等。
最终他们通过七八万份问卷,得到了80分的结果,以此坚定了调料生意的决心,并明确了产品和市场的定位:符合年轻人口味、讲究真材实料,主要面对懒人经济下的居家人群,同时兼具呷哺独特优势的产品。这样的定位在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看来,是非常精准的。
高效率也得益于不断优化的团队架构,兼顾餐饮和快消领域人才的吸纳。产品团队以老的产品班底为主,而销售团队则由来自全时的管理人员带领,市场团队由法国留学归来的新锐人士和前麦当劳团队人员负责。
品牌方基于成功模式,并围绕主营业务,拓展周边商品和服务,是商家常见的经营战略布局。呷哺推出调料业务,从目前上市的产品看,更多是为了火锅底料商品全新开发设计的独立商品线和生产线。
显然,相比火锅餐厅市场,火锅调料市场消费频次和购买力更大。在业内人士看来,呷哺进入火锅底料市场,对于这家香港上市公司而言,在门店业绩下滑的当下,不失为一个继续保持业绩增量趋势的好办法。
从数据来看,火锅料行业还远未饱和。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目前火锅料行业有着500亿元左右的市场容量,尤其是知名火锅品牌,有着天然优势。
2016年对于火锅料市场来说,早已不是野蛮生长的红利期。呷哺没有搭上早班车,他们要来抢占的是餐饮市场日益呈现的多元化趋势下的机会。
呷哺对于自身厚重的基础足够有信心,执意入局也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在多元化市场下,呷哺对消费人群进行了区分,从中找准目标。王东岳给出了三点独特优势:非转基因、真材实料,以及品牌IP的背书,这三点也正切中了市场稀缺点,她相信呷哺调料在口味设计上还有很强的优势。
尽管市场看似已被调料品牌和火锅品牌抢占,但蛋糕是否还有份额,还取决于新入局者的特色和创新点。“现在开始为时不晚,只要有独特定位和特色,一定会有自己的份额。呷哺的基础很好,在这个基础上跑起来,自然会很快。”王东岳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