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东亚评论
读懂东亚,理解中国,拥抱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厚朴中医  ·  樱花季,在厚朴汤河原学堂来一次身与心的对话 ·  2 天前  
北京厚朴中医  ·  今晚19:00直播 | 闲话假期综合征 ·  4 天前  
北京厚朴中医  ·  厚朴电子日历 | 早 ·  3 天前  
中国中医  ·  湖南出台中医护理技术规范及考核评估标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东亚评论

大连理工研究生自杀:双一流高校为何还有逼死人的科研环境?

东亚评论  · 公众号  ·  · 2020-10-16 06:55

正文








这是我今年读过的最惊心动魄的文字。

“想起了之前在美团点外卖时给他们的公益活动捐过一块钱,希望能实现我一个愿望,让我下辈子变成某间猫咖里的一只猫吧,野猫也行,毕竟猫的年龄十来年,我活了 25 年,也没比猫久多少。”

在微博上写下上面这段话后,大连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化工学院一名研究生在实验室上吊自杀,留下2000字遗书。

无法想象,25岁的年华,面对死亡竟那样地从容,甚至带出幽默的气氛。生如夏花,转瞬即落。一个人该是何等的绝望,内心何等的悲凉,才能在如此平淡心境下,结束自己的生命?

我甚至想起了傅雷,他自缢前的不忘嘱咐佣人一些家务琐事,文字越是家常无奇,读来越发地动人心魄。

就读于双一流大学研究生,已经是我们这个国度公认的教育上的成功。还有无数的父母,无数的小镇年轻人,在耗尽心血钱财追求这样的道路,却看到前行者弃世的背影,读到这样的悲凉字句:

“除了绝望还是绝望。可能是我太笨了,可能是我太懒了。”

谁都知道,能上985大学读研,既不可能笨,也绝不可能懒。尽管校方称原因尚在调查,可人已离去。作为受过良好理性训练,生活中也算开朗风趣的人(其同学所言),他没有理由欺骗公众。遗书中对毕业,做实验,导师不负责的控诉,无不在提示我们,当下研究生科研环境的恶劣。

近些年,研究生、博士生因毕业问题自杀的案件屡屡发生,这绝非是偶然,最大的可能是教育本身出现了问题。

这不得不令人追问:纷纷声称追赶世界一流的大学的中国高校,为何还有逼死人的科研环境?

细细追问,原因肯定又是“多方面的”,总会有人说,其实我们已经比过去强多了,我们才发展了多少年之类。

可是,最基本的,科研设备的硬件为何如此差?每年上百亿的教育经费,都流向了哪里呢?

导师素质的恶劣,虽然不是主流,但是数量之多,也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先不说前几日涉嫌“强奸”女学生的华南理工某教授,这些已形同人渣。

即便是分内职责,学术研究,多少理工科的导师真的为学生尽到了“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了呢?多少人不是自封老板,视学生为免费劳动力?多少人因为手握学生毕业大权,极尽权力兑现之能,从学生身上榨取利益呢?

遗书提到,该同学耗费一年得到的实验数据,却被导师以没有意义予以否定,但此前却并未给出指导,而其所在的研究小组,除了组会不开,导师一年中只会在年末聚餐和年中出游时主动现身。

这如果是双一流大学的导师的日常,那真是颠覆了“导师”两个字在汉语中的本来意义。

最近,诺贝尔奖公布,不 出意外,中国大陆学者无一人获奖,包括宣布已经建成了世界一流大学的清华。

科学领域的诺奖,争议性很小,几乎已经成了衡量大学科研实力的硬指标。无论多少亿的科研经费,多么富丽堂皇的大楼和体育馆,拥有过多少靠“数量”取胜的论文优势,都不足以覆盖没有诺奖得主这一让中国科学界无地自容的现实。

原因何在?

从这样一个平淡无奇的日子,一封文风语气如同谈心的遗书,一个25岁绝望离世的学生身上,也许可以“一叶落知天下秋”吧!

附遗书:

-EN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